北韓役推遲到崇禎年的話,大機率不存在八旗軍這種東西,建州崛起就是在建立在北韓役遼鎮和北韓的損耗背景上的,特別是對建州側翼威脅極大的北韓北道。
歷史上的北韓役北韓被日軍破竹,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北韓長期的軍事重心就是針對女直而對日本並無設防,到王京淪陷北道的精銳都沒能來得及南下。如果沒有北韓役日軍對北韓事實上的背刺破壞了北韓的經濟和軍事乃至王室威望,建州在崛起的半途就會被北韓和遼鎮聯合出兵鎮壓了。
薩爾滸拖延時間和背刺明軍的北韓軍事實上是光海君默許的,而他對明朝的怨恨和不滿也是因為北韓役或者壬辰倭亂文祿役期間,宋應昌嫌棄光海君他爹李昖水平太爛,打算廢掉李昖立光海君為新王。但是操作不果斷而且訊息泄露,明廷沒有當機立斷而是反復不定,造成李昖父子在政治上的反目成仇。
明廷的玩法就是李昖你別當國王叫光海君當吧,然後在立廢最後一步停下了手,而當時王京日軍南下撤軍後,明軍已經已經實質上下令光海君另立中央了,所以你可以想象光海君在政治上的艱難。他爹李昖是用敢換國王我就自殺,你光海君等同弒父來對抗明廷的政治操作,逼迫光海君連跪數天當眾自稱絕不上位,這是建州開始崛起時的北韓政治上的背景。
至於軍事上,在被日軍突襲導致軍制崩解前,北韓軍隊人數超過35W。跟日軍十余萬登陸北韓從未真正設防過的南道不同,北韓人的軍事是重北輕南,建州初始並無短期解決北韓的實力,一旦給北韓反應時間,他反應遲緩但是龐大的軍制可以在鹹鏡和平安兩道集結超過十萬軍隊,所以北韓當時只能快速解決中央來瓦解,建州衛努爾哈赤在真正整合女直前並無此能力。
他在宣祖15年的精銳部隊戰力等同家丁親隨的三衛人員有一萬余人,給長期軍事重心在女直的北韓予以集結時間,即便集結三五千人三衛精兵,再配合長期與女直作戰的北道府兵,北韓完全可以出動一只3W人左右的有相當戰力的軍隊在建州衛側翼。並用沒有在文祿慶長受到反復洗劫的南道財力支持,慶尚跟全羅兩道提供了北韓超過1/3的賦稅,而這兩道在萬歷北韓役中被反復洗劫,導致喪失了大半的人口跟財力。這是建州崛起時對他有極大威脅的側翼北韓的軍隊、財政和人口損失。
如無萬歷北韓役,建州衛崛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在崛起開始便會被北韓聯合遼鎮軍事幹涉,北韓甚至可以有能力單獨幹涉,即便北韓一時戰敗也能憑借南道再起。以完整的宣祖十五年北韓財政軍力。交予不會因為北韓役而對明廷不滿的光海君,以他長期背負弒父之名還能登位成功,並在眼看建州不可制後果斷兩頭下註的才能,努爾哈赤就算萬歷怠政也沒有什麽機會的,光海君會在努爾哈赤統一過程一開始,就用各種手段幹預建州對女直的整合過程並及時聯合遼鎮及北京。
順便,如果日軍拖延幾十年在崇禎年才想起登陸,在非戰國時代舉國軍國體制的慣性下,和平幾十年的日本人根本出不了那麽多軍隊的。沒有那個數量和戰國遺留的軍隊素質搞閃擊戰,想在北韓軍制反應過來前擊破首都的可能性不高的。
以歷史上日本軍隊當年那麽快的速度,三道聯軍的6W援軍都已經集結完畢北上途中了,說句難聽的,要是李昖腦子正常點或者日本人走的稍微慢點,日本人根本用不著明軍入朝就要自己退去南部沿海了,黃海道的幾萬人也在計劃的勤王裏集結完畢了,李昖出王京過了臨津沒多久黃海道的勤王軍就在臨津設防,距離王京不過一天路程。本子跑慢個三五天,王京附近就有超過十萬人的北韓軍隊,這個數量靠小西跟加藤隔著漢江短時間內無法解決,等北道精銳南下做部隊核心後,北韓軍隊凝聚力和戰鬥力會大為提高。雙方進入拉鋸的話日本人後勤支撐不了,現實裏日本人是不帶輜重吃北韓倉儲才完成的高速機動。
明軍一開始不信北韓人是有原因的,日本人良好的閃擊戰打出了完美的時間差,給措手不及的北韓人造成了斬首一樣的效果。
若是你設定崇禎年,那是火力強化和兵力弱化許多的日本人登陸,然後在糟糕的北韓陸路交通上蹉跎,北韓南方那個破路連個三百斤的將軍炮都難運。
避免有人再沒完沒了的反復擡杠,北韓役之前的1589年,北韓對建州女直努爾哈赤(老乙可赤)已經在關註,並開始上報中央戰備:
丁巳/平安兵使書狀: "滿浦呈內,建州衛彼人童坪者等十八名,童海考等十六名,童多之等四十八名, 歸順出來言內: ‘左衛酋長老乙可赤兄弟, 以建州衛酋長李以難等爲麾下屬,老乙可赤則自中稱王, 其弟則稱船將, 多造弓矢等物, 分其軍四運, 一曰環刀軍, 二曰鐵鎚軍, 三曰串赤軍, 四曰能射軍, 間間鍊習, 脅制群胡, 從令者饋酒, 違令者斬頭, 將爲報讎中原之計。’ 雲雲, 名曰衆胡之言, 如出一口。毛麟率建州衛已服從,溫火衛未服從, 自相攻擊,老乙可赤桀驁之狀, 據此可知。 此胡等摠兵管處, 多受金銀, 則報復中原之說, 似無其理, 在我陰雨之備, 不可不預。 本道昇平已久, 凡百防備極爲虛疎, 朝廷十分商確, 俾壯西鄙事。" 啓下備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