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澳洲和紐西蘭為什麽可以只靠農業就成為已開發國家?

2019-12-23知識

今天澳洲和紐西蘭的經濟結構(出口結構)確實已經不是一個工業化國家的結構了。2017年澳洲礦產資源出口占總出口額的比重達到46.19%,紐西蘭農業出口占總出口額的比重占比達到50.49%。

但這兩個國家以前是靠工業化起家的,在這期間建立的先進的基礎設施、教育、法制體系一直存在到今天。所以他們即使現在中高端產業都消失了,他們也依然是已開發國家。

那麽這兩個國家的工業化行程如何呢?

澳洲二戰時期給英國造了不少工業品,而且建立汽車工業。鋼鐵工業等等。
汽車工業是澳洲最大的工業,福特汽車從1917年在澳洲成立,到2016年關閉工廠,累計生產了600萬輛汽車。
豐田在澳洲也持續生產了50多年,2016年10月3日也正式停產。
澳洲唯一的本土汽車品牌霍頓汽車,從1948年制造澳洲第一輛本土汽車開始,到2017年10月也關閉了所有工廠。

澳洲汽車工業無法維持的原因,
一個是人力成本太高,
還有一個是和很多國家簽了自由貿易協定,導致進口汽車關稅很低,無法保護國產。
而本土市場又不夠大。
2016年,澳洲本土生產的汽車銷量總計還有8.7萬輛,比起巔峰時期每年15萬輛左右大幅下滑,但是到了今年就是零了。

類似的問題也困擾著澳洲的本土鋼鐵公司,一年只有三四百萬噸的鋼產量,只能勉力維持。當然了,澳洲的自然資源大多是剛需型高價值資源,因此可見的未來,日子還是會過的不錯的,問題就在於,以後的長期發展怎麽辦。

紐西蘭的工業化道路極其正統,按照農輕重的順序按部就班,完全靠市場拉動,「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什麽能賺錢就發展什麽。

西方殖民者初到紐西蘭,發展的確實是農牧業。因為英國工業革命使農民大量破產、流入城市,1825年又遭逢第一次生產過剩危機,窮人生存環境惡劣,頻頻發生社會動亂,當權者有意將這股「禍水」,引到殖民地去,一來緩解人口壓力,二來擴充套件廉價工業產品市場。英國移民初到紐西蘭,房無一間,地無一壟,不得不擠壓當地土著毛利人的生存空間,不是靠花言巧語,就是靠武裝掠奪。毛利人遠比澳洲的土著強悍,他們一方面團結起來,奮起反抗,進行了長達20多年的武裝鬥爭;另一方面,他們當中的少數優秀分子,又努力學習英國文化,提高農業生產率,使被外來白人移民掠奪剩下的土地,農業生產效益倍增。此外,還爭取到地方議會的少數席位,使整個民族得以生存。

無論是外來英國移民,還是本地土著,都致力於發展農牧業。19世紀40年代,英國人從澳洲引進毛質優良的美利奴綿羊,開始大量繁殖,十年之內就變成僅次於澳洲的畜牧業生產基地,羊毛、肉類、起司和奶油等奶制品,就大量出口英國。所以,紐西蘭同澳洲一樣,農牧業從一開始,就是面向國際市場的資本主義農牧業,起點比我們今天還要高。紐西蘭從一開始,就要同身邊的強鄰澳洲進行激烈競爭,需要不斷采用新技術、新工具、新機械,這些需求就是工業化的動力。

例如,當時歐洲剛剛發明冷藏技術,英國人把這一先進技術運用於澳洲的肉類保存。使澳洲的肉類和其它產品能夠平安地跨越赤道線,安全運抵歐洲市場。紐西蘭企業家得知後急得要命,馬上派人去學習引進,克服重重艱難險阻,終於在1882年5月,使滿載紐西蘭冷凍肉的「達尼古號」輪船,成功抵達倫敦。此時紐西蘭的奧塔哥、坎特伯里和威靈頓三省,都已經建立了冷凍廠。

1861年,奧塔戈省的圖阿皮卡發現金礦,立即掀起淘金熱,來自歐洲和澳洲的數千名淘金者蜂湧而至,使該省人口一年之內翻番。進口工業制成品和出口黃金,使稅收增加了兩倍多,極大地促進了經濟建設,公路建設開始起步,餐飲業服務業迅速發展。「淘金熱」使鄰近數省擁有了雄厚的民間資本,又擁有了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工業化的步伐因此而加快。「淘金熱」之前的工業,主要是麵包房、面粉廠、糖果廠、啤酒廠,這些被列入農業。只有少量的縫韌作坊、床墊廠、制磚廠、鋸木廠和印刷廠被列入工業。但是淘金熱之後,除了上述行業之外,新建造的造船廠、機械制造廠、金屬加工廠、建築材料廠、蠟燭廠、肥皂廠,紛紛建成投產。到了1910年,全國共有工廠3500多家,僱用工人4.6萬人,當時紐西蘭的總人口才100萬。

正是由於實實在在的市場需求拉動,迫使19世紀末的紐西蘭殖民當局,推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大力興建基礎設施,在南北兩島建成數千英裏的鐵路幹線,建成了航運公司,鋪設了通向澳洲的6500英裏的海底電纜,到1911年共建成了48家煤氣廠、14家發電廠,還建成了健全的銀行網路,數十家銀行、數百家支行,為紐西蘭的工業化,完全鋪平了道路。

工業化的一大成果,就是誕生了強大的工會組織,1904年成立全國範圍的工人政黨——工黨,創始人就是工會領袖們。工會運動的一大成就,是在1894年透過【工廠法】,禁止血汗工廠,逐步建立健全勞動福利制度。直到今天,紐西蘭的社會福利也堪稱世界一流。這個國家最奇特之處,就在於既珍視貿易自由,酷愛競爭和創新,又重視福利事業,保證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於是兼備了美國和歐洲兩種經濟模式的優點。

20世紀工業化行程加快,特別是二戰之後,1978年制造業職工總數達到43萬。此後進入後工業化時代,服務業進一步興起,工業比重才逐漸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