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嬰兒有哪些行為我們不理解其實是正常的?

2020-06-18知識

兒童身上,很多大人不明白的行為背後,都是「敏感期」這一黃金概念在支配。

什麽是敏感期?

是指兒童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復實踐的過程。順利透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會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當然,如果6-12歲,孩子在愛和自由的環境中成長,還有機會彌補。

1)視覺敏感期, 對明暗相間的地方感興趣。生命的器官遵守「用進廢退」原則,嬰兒出生後,眼睛接受光的刺激,慢慢開始發揮功能。如果用紗布遮住,不能感受到光,相應的神經組織則會衰退,造成永久性的失明。

2)口的敏感期, 半歲左右到來,先是建立口的功能並獨立,然後是透過口來認知世界。口的敏感期,得不到滿足,會搶別人得食物、隨意拿別人得東西、撿掉在地上得東西、註意力集中在食物上。

3)手的敏感期。 嬰兒透過吃手喚醒手,繼而手的敏感期到來。手的敏感期到來,嬰兒會喜歡抓各種東西。八九個月大,會喜歡抓捏粘稠和軟的東西,抓面條、香蕉、草莓、蛋糕,抓捏後放進嘴裏品嘗。手是身體最先被喚醒的部位,手的自由使用,表達了兒童的思維和思考過程,手的肌肉有記憶和認知功能,是身體最先被喚醒,也是最重要的部位。

透過口吃手-手拿各種東西往嘴裏塞-抓起東西扔掉,再抓起再扔掉;反復抓握東西再松開-兩只抓細小事物(頭發、碎紙屑)-吸管插牛奶瓶(筆插進筆帽)-到處翻拉東西(裏面的倒出來,外面的塞進去)-一個指頭可單獨做些事情-捏香蕉、捏草莓(感受不同的質地)

4)走的敏感期。 成人拉著手跳-獨立行走-上下坡(學會上下坡,才真正學會走路)、爬樓梯(從手到腳,感受空間距離)。走是兒童邁向獨立的第一步,兒童按照自己的步伐,樂此不疲、精力充沛的一直走,是為了學習走而走。

5)探索空間。 爬、抓、移動物體-喜歡爬高、旋轉、扔東西(感受自身、物品和空間之間的關系)。孩子透過這些過程,來感知空間、探索空間。

補充: 新生兒剛開始並沒有時間觀念。

剛開始-有需求,哭馬上就要得到;

想要-得不到,哭聲沒那麽急切。

再然後,想要-不是什麽都可以馬上得到,可以稍微緩沖一下;

直到5歲,兒童才會逐漸發現,事情和願望,需要時間才能完成。

空間敏感期的發展0歲-6歲:把東西反復扒拉地上尋找-把東西塞進空間或空間裏的東西拿出來(所以見洞洞就塞)-不斷壘高、推倒(典型的感知空間,並建立三維空間感覺)-對狹小空間感興趣(鉆衣櫃或桌子下面)-對高處感興趣(爬樓梯,此處可能會用手倒著下,是因為對手更有把握,之後才會用腳)-高處往下跳躍(身體所有東西,肌肉、皮膚感受空間多大、多高、多遠,自我挑戰,突破極限的過程,奠定未來的探索能力、抗壓能力)。

6)細小事物敏感期,對細小的事物感興趣。 表現為一些細小的東西總算攥在手裏,聚精會神觀察墻上訂掛圖的小孔,用手抓捏綠豆、頭發等細小事物。

7)秩序敏感期。 對於幼兒來說,世界是以不變的程式和秩序存在。爸爸回家,必須先敲門,才能開啟,破壞順序,幼兒就會大哭。這是兒童在建立自身的秩序感,在一個秩序的環境中長大,會形成程式意識、規則意識、獨立意識和契約意識等,被破壞,就會給兒童帶來不安全感,造成思維、感覺、情緒和心理的混亂。秩序敏感期呈現螺旋式上升:為秩序的破壞哭鬧,秩序一恢復就會安靜下來-為了維護秩序說「不」,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為了維護秩序而執拗,一切要重來。3歲到4歲的幼兒,會進入執拗的秩序敏感期,事事要依他的想法和意圖,不順心就會發脾氣,大聲哭鬧。秩序敏感期過後,緊接著是審美敏感期,再然後會上升到規則:我遵守的你也必須遵守(香蕉皮要扔進垃圾桶、過馬路不能闖紅燈等)

8)模仿。 最早表現為模仿一個詞或一應一答,重復進行;也模仿動作。你說一句話,寶寶就會重復一句,在2歲左右最為敏感。模仿是兒童對自己身體行為上的一種確認,2歲左右最為明顯,透過這一階段形成自我。

9)自我意識覺醒。 表現為咬人、打人、說「不」等。兒童出生時,自我意識是混沌和與萬物渾然一體,自我意識覺醒,是自我分離和發現自我的過程。2歲左右,兒童會驚人的發現自己與世界是分離的,開始驚人的以自我為中心。最開始透過打人、咬人等「說不」,拒絕別人碰自己的玩具;然後是透過語言說「不」,什麽都是「不」,做與不做都是「不」。形成自我後,兒童會慢慢學會堅定不移的表達堅持自己的看法,從而衍生優秀的個人品質、專註和意誌。

10)審美。 要求食物用品等必須是完整的。食物要完整、廁所要幹凈、蘋果要光亮和最大,衣服扣子不能掉一個,這是兒童到了審美敏感期。最開始是吃的東西要完整-所使用的物品(如紙不能打疊)-對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相關的事物產生興趣(冬天必須穿白紗裙等),這些最後都會內化為兒童審美和文化的一部份。

11)建立概念。 對喜歡的車車,不再滿足於透過簡單的「車」字來表達,開始區分「大車」、「小車」、「中巴車」,慢慢的開始認不同的車標等,這是將自己的認知感覺同語言配對的過程。

12)身份確定敏感期。 四五歲或更早一點,會整天說「我是超人!」等,這是兒童在根據自己的心裏狀態去崇拜偶像,透過選定偶像並模仿,吸收偶像的人格特點,並構建自身的人格狀態。

本來只想寫一部份,想了想,還是應該總結完。

其他的敏感期:

13)色彩敏感期。3-4歲,兒童喜歡認識色彩,透過選擇玩具、衣服的顏色,來認識色彩。之後,進入塗色期,為以後的書寫過程做準備。手腕上畫手表,眼睛上畫眼鏡,就是在透過身體感知色彩。

14)語言敏感期。表現為重復或者模仿大人說話,並開始對句子表達的意思感興趣。

15)詛咒。「屁媽媽」「臭媽媽」等不好的詞語,兒童有時候會掛在嘴邊。這是因為兒童發現了語言的力量,反應越強烈,越喜歡。

補充:語言敏感的發展,最開始從「媽媽」「哎」的一問一答中,體會語言帶來的喜悅;

然後是發現一句話表現得含義,開始重復一句話;

再然後,發現語言得力量,進入詛咒敏感期(成年人對兒童沒輕沒重得詛咒,反而會使兒童感受到語言得力量,進而格外關註和喜歡這類詞);

再然後發現語言的魅力在於同樣的詞用在不同的地方,感覺不同,他就開始刻意追求、努力尋找一些更美妙的詞語;

進入小學,開始像成人一樣,使用語言表達動機和復雜的心理活動。

16)剪貼塗。2歲開始,最常見的是剪塗。剪紙,從一道直線開始,到波紋線、圓形、正方形、多邊形,到各種彩繪和畫報上的圖片,再逐漸加入膠水、彩紙,創造性活動就此開始。

17)藏、占有欲。兒童在自我意識敏感期,除了表現打人、推人等,還會有占有敏感期,開始強烈感覺占有、支配自己所屬物品的快樂。從「我的東西」開始,兒童來構建「我」,從物品的「我的」,一步步構建意識的「我的」,到形成一個完全的自我。如果獲得物品太難,就會把註意力集中在物品本身,占有就會成為一種心理障礙,發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占有。

18)不斷問「為什麽」,邏輯思維。一連串的為什麽,是因果關系的梳理,是兒童在透過語言探索邏輯關系。對此,父母、老師應回答簡潔,答不出來,可尋找回答正確答案的途徑。

19)繪畫。敏感期的幼兒會表現為對敏感物件的癡迷。整個敏感期持續1個月到1年。幼兒2歲開始畫線狀團-3歲開始有運筆意識,畫不規則的梨形、圓形和其他簡單形狀-意識到自身能力有限,要求大人重新畫-兒童從宏觀觀察開始,畫事物的基本輪廓-把握細節,畫微妙的神態,畫更生動。

20)人際關系,一對一交換食物和玩具。兒童透過物品來發展,先擁有物品,才能夠消費物品。兒童交往的主要原則: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自己可以決定東西是否給別人;拿別人的東西需要征得對方同意。最開始,物品需歸兒童所有-5歲左右,開始喜歡與他人分享-六七歲,體會分享的樂趣。

21)出生,詢問自己從那裏來,正確回答,能夠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22)人際關系。從一對一交換玩具和食物開始,到尋找相同情趣的朋友並開始相互依戀。兒童的人際關系發展:分享食物,和對方做朋友-發現食物吃完,關系結束,開始找不會消失的東西建立關系(如玩具)-發現分享玩具,交往關系也不能維持太久-四五歲,發現一些相同的東西,比如興趣愛好,是交朋友的重要內容。

5歲之前,孩子們交往特征是一對一,透過交換物品、食物、玩具等進行,但矛盾不斷,又容易重新和好。這階段中,透過自由平等交往,孩子們學會承受和判斷。

5歲後,進入三四人一組的交往,並在交往中有明顯的精神傾向,出現情感上的依賴和溝通。

23)婚姻。人際關系敏感期之後,最早要和父母結婚,然後會「愛上」一個夥伴。最早表現為要和爸爸/媽媽/老師結婚,無年齡區分-意識到要和同齡人結婚,開始在小朋友中間選擇結婚物件-會因為對方不喜歡自己而痛苦-坦然接受這個問題,你很不錯,別人可以喜歡你,你也有自己選擇的權力。婚姻敏感期,將為孩子未來的婚姻關系奠定基礎。

24)數學敏感期,完整的過程:對數名感興趣-對數位-對數量-對數的書寫-對數的序列-對數的運算。。。。

25)符號,對識字、拼讀、認識符號感興趣,可將文字和生活結合,在家具、電器、學習用品等寫上各自的名稱,有利於孩子不知不覺學會認字。

5歲左右,文字、符號(拼音)、塗色、數學邏輯、閱讀等各個方面進入迅速發展時期。

敏感期的幼兒會表現為對敏感物件的癡迷。每個兒童敏感期來臨的時間可能不同,一下子,家長們不見得都能夠記得。

讀完這本書,我的感覺就是,娃娃們成長過程中很多奇怪的行為,可能都是在遵循內部的發展規律,進行探索和實踐。奇怪行為完成的背後,是自身不斷成長的過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支持他們,幫助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