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國內大型實體零售賣場對采購人員的要求有哪些方面?需達到什麽標準?

2015-07-30知識

作為一名在超市行業工作了10多年的采購人員,希望我以下的內容會對題主有所幫助。

首先確認以下內容。超市發展到現在,已經有點脫離的正常發展的初衷。采購人員作為超市利益相關的一個重要部門,往往有各種不合理但卻是事實的現象出現。所以,我的回答只能代表一個正規企業、正規流程制度下,零售行業的采購需要具備的素質,而非所有超市的采購都具備此類素質,或具備此類素質就能作為勝任采購的能力。

以下分割線

~~~~~~~~~~~~~~~~~~~~~~~~~~~~~~~~~~~~~~~~~~~~~~~~~~~~~~~~~~~~~~~~~

第一,作為任何一方面的采購,對於負責產品的了解是必須的。作為普通零售行業的超市采購,需要對產品知識的內容,是「廣而淺」,而非專賣店那種「窄而深」。舉個栗子,例如你是超市負責酒類采購的,對於酒的知識需要知道一般零售渠道的食用酒有哪些類別、品牌,高中低檔次和價位,哪些暢銷品哪些形象品,有些可能還要了解產地特色。但對於專賣店來說(如紅酒專賣店),你也許只要了解葡萄酒一種型別,但同時必須知道葡萄酒的葡萄品種不同、產地不同會有什麽區別,世界知名的酒莊有哪些,其哪些年份的酒是經典,如何在不同型別的餐飲場合使用對應的酒,甚至不同產地的酒的開酒方法,酒杯選擇,以及復雜的香氣輪盤等;

第二,有足夠的談判能力。雖然說,最高的談判境界是「不談」,但相信能達到這個境界畢竟屬鳳毛麟角,所以,積累足夠的談判水平、控場能力,以及談判前的情報收集和分析能力,也是采購不可或缺的;

第三,有隨時可替代的供應商資源。一個采購在業界的地位,最關鍵的就是他的供應商資源。更多的供應商,也意味著采購有更多的選擇空間,可以從容地進行品類規劃、商品選擇、價格核定,在競爭中積累優勢;

第四,有充分的商品規劃能力。這種能力建立在兩個基礎上,一個是對目標市場消費情況的了解,一個是有充足的商品選擇空間。商品規劃的主要內容是,根據目標市場的消費情況,確定各分類商品的單品數、價格帶分布、促銷主力,這樣就能保證貨架上的商品都有著足夠的周轉,避免產生缺貨和滯銷損失;

第五,有足夠的溝通能力和迅速解決突發事件的能力。零售行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行業,部門多人員多,不正確、不到位的溝通,不但會使原本良好的規劃得不到正確的執行,甚至有時還會引起部門間、上下級間不必要的矛盾;同時,超市門店每天面對大量不同型別的消費客群,難免會產生不少需要迅速解決的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處置甚至處置不當,會給企業帶來極大的損失和負面影響;

第六,相對良好的辦公軟體使用能力,尤其是EXCEL能力。我們的領導的普遍特點是好大喜功,所以作為采購人員,無論新品引進、銷售規劃等,大量的PPT是必不可少的,這類內容不多但形式絢麗的表面文章是很多胸無點墨但手握實權的領導最愛。而對於最關鍵的數據分析,足夠的EXCEL基本功底還是必須的,當然宏套用這種高級貨還沒到那水平;

第七,數據分析能力。很多超市的營運,其實就在那幾個數據裏。領導考核最多的,最重要的肯定是銷售額、毛利率、營業外費用,但除了這些外還有庫存、進貨、促銷、賬期、周轉天數等許多參數,這些參數的不同組合、比較,就反應了企業方方面面的情況。一般說來,只要能發現問題,基本就可以找到對應的解決辦法,至少也可以規避;

第八,要有足夠的威信。前面說過,零售行業就是個勞動密集型行業,要想讓別人聽你,那就首先要讓別人服你,要讓別人服你,那要麽你有足夠的背景和關系,要麽你有足夠的專業能力,要麽你有足夠的既往經歷,要麽你有足夠的說服能力。

第九,誠信。這個誠信,其實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對任職企業的誠信,這個當然是企業最喜歡的品質,但由於我朝的特色性,各種灰色地帶和潛規則還是極多,怎麽樣在這種情況下做好誠信,那就是一門學問了;其次是對供應商的誠信。有些新采購仗著自己在大公司混,往往對供應商頤指氣使不可一世,對談判的內容往往隨便承諾,對供應商關心的內容,如確切的貨款日期(許多企業往往和合約有出入或者限制條件)、發展目標等過分誇大,甚至還有欺騙等情況。要知道,也許你現在處於優勢,但說不定什麽時候風水輪流轉了。

第十,外企、民企、國企的區別。這些型別的企業,明文上的要求基本一致,但在實際判斷上,差異還是很大。一般來說,良好的學歷和對口的專業,往往會成為外企的重要敲門磚,而優秀的行業人脈以及成功的經歷是民企最需要的,而去國企背景和關系就是必不可少的了。在管理和日常工作上,外企的門檻比較高,沒有一定的學歷人家都不看你的簡歷,工作強調結果,制度僵化內容單調,壓力大但薪資比較高;民企更講究誠信和服從性,事情多錢不多,但門檻相對低;國企的要求基本和外企相仿,但沒外企那麽死,工作雖然強調結果,但實際的空間余地還是有一點的。薪資整體比民企高不到哪裏,但要求參照外企,搞關系遠比搞業績更費心。

目前對於大型零售而言,其實是在一個掙紮的階段。一方面各類電商把原本高毛利的商品利潤空間不斷擠壓,銷售份額越來越少,一方面不斷高漲的租金和人工又對企業造成了非常大的壓力,這幾年日子很不好過。所以,對於職場新人和考慮轉行的人士而言,零售賣場並不是個好選擇,既學不到什麽東西,薪資又不高,幹活還累壓力也大,更沒有多少的發展空間,所以目前並不是一個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