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交易的過程是類似於修道,但絕對不是那麽玄乎的東西,對於凡事的研究應該有一個限度,任何事情,任何技能,開始向外求,最後都是向內求,交易也是如此,如果說交易真的有什麽真諦的話,那麽真正的大道就是那些大家都知道,但是都很用自己的行為和自己所理解的市場形成同頻互動,這才是最難的,這也是為什麽好多人樂此不疲的研究技術和道,但真正形成和市場的互動,應該是透過我們正確的行為方式來回應市場的同時以求獲得最大的正反饋。
那麽應該如何獲得這樣的技能,以求真正理解交易呢
明白市場的執行方式,理解價格的執行模式
在這個市場交易上我們要做的無非是價格的差價,也就是市場的波動,其實我們做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在相對低的位置買進,在一個更高的位置賣出而已,沒有什麽秘密。買賣不是什麽問題,但是長期的正向輸出與機率優勢才是重點,交易不是追求一次的成敗,而是讓自己長期立於一個正向交易的迴圈裏面,這才是最難的。
所以理解價格的執行方式應該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理解價格的目的是方便我們理解市場情緒和趨勢,明白哪些地方是代表市場共識的部份,共識就是情緒,情緒來了,行情就來了。這就是價格波動的基礎,要正確的理解價格的運動形式,這是求真的第一步。
無論你是什麽樣的交易模式,最終要達到的目的都是長期一致性的行動輸出,保證虧小賺大,保證單筆的虧損在一個固定常數,而真正實作的實際趨勢利潤的單子的盈利金額往往要數倍於這個常數,這就是能夠盈利的基本標準模式,遺失這個模式,就不可能真正的理解交易。
也就是說交易趨勢,並且在趨勢當中實作小虧大賺,可能一直小虧,也可能持續大賺,但不會大虧,這就是數據統計學的盈利真實狀態。可以這麽說交易的真諦之一就是數據統計學,能透過數據去看懂自己交易行為的合理與不合理,透過數據去發現問題並且解決問題可以說是交易的一大捷徑,這就是向內求的方式之一。
理解風險,這個市場風控永遠是第一位的
期貨市場,慎用杠桿,杠桿交易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最終的歸宿都是帳戶清零,為什麽?因為你認知上的不足和人性本來的貪嗔癡無法阻擋高杠桿帶來的帳戶和心理上的波動,當你學會輕倉慢慢賺錢虧錢的時候,這種心態就已經打敗了絕大多數人,要明白交易這件事情90%的因素都和心態相關,不以生存為目的,用自己能承受的資金去交易才能造就好的心態。本金的虧損已經超出你能承受的範圍,這就是杠桿,做期貨,有做現貨和做生意的耐心和信念,才算真正的理解到了交易。
構建屬於自己的行為標準
系統就是一個標準,讓你能夠正常和市場回應的標準,標準沒有對錯,對錯在於你是否能夠去執行,但是系統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交易的過程需要兼顧的因素很多,理念,思路,策略,計劃,倉位,風控等等,系統交易的很多部份需要一致的標準,而有的部份需要經驗,還有些部份需要計劃與執行,這是系統交易所需要兼顧的三個點。而這三個點整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套邏輯完整的體系,所以為什麽說方法沒有百試百靈的,因為很多時候要依靠市場的變化在當時那個環境之下去做出回應的動作。但是對於交易體系這個問題沒有百分百的定法,同樣的方法,不同的人交易下來的結果也不相同,這就是交易中的一大難點,因為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只要找到一套方法,就可以形成穩定盈利的條件,但其實穩定盈利的核心因素在於人。你對於市場理解的偏差,對於系統理解的偏差,系統與自身不能很好的結合都會造成執行過程中的紊亂。
如果說交易中真的有什麽真諦,一句話來說就是要形成自己的交易理念和思想的同時在這個基礎之上去建立一套自己可以駕馭的交易標準和市場形成回應以追求長期的一致性進而達到穩定交易的狀態。
註意我說的是穩定交易,並非穩定盈利,穩定交易意味著交易的所有行為都在正確的軌域當中並且風險可控,而盈利並不依靠標準,盈利依靠的是我們對於盈利頭寸持倉的同時去等待市場給我們這部份合理的利潤,所以盈利依靠市場,而規則是用於規範我們的行為和限制我們的情緒進而達到合理風控的目的。
經驗和理解
這是比較玄妙的東西,新手不需要依靠經驗和理解去做交易,因為對於大多數人在交易時間不夠的前提之下對於市場沒有足夠的經驗,是很難透過感覺去進行交易的。一般能夠透過感覺和經驗去交易的人只有兩類,一類是沒有交易經驗的新手,那是完全憑借感覺,另一類則是交易多年的老手,這部份人大多數也是依靠經驗。但是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型別,對於交易10年以上的老手,實際上已經將自己的規則變成了自己對於市場認識的全部,所以在他們眼裏,市場即規則,他們的經驗完全是建立在規則的基礎之上。
我想說的是交易到最終等你真的認識到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根本沒有什麽所謂的真諦,所有的正向迴圈都是在經驗和規則以及正確的行為模式長期刺激之下所形成的條件反射而已,所以交易中的很多問題真的很難拿來討論,也說不清楚,即便說了,也是一些非常淺顯的東西而已。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裏,喜歡的朋友歡迎點贊收藏加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