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甘肅白銀山地馬拉松事故致21人遇難,他們這麽拼命,他們的初衷,是為了強身健體?還是誤入歧途?

2021-05-24知識

5月23日一早,開啟手機的第一幕就是群裏發出一則關於白銀景泰黃河石林百公裏越野賽的報道,16人遇難,5人失聯,這則訊息實在是令人震驚。

到上午的時候,新聞已上熱搜頭條,確認21人遇難,其中包括殘運會馬拉松冠軍黃關軍,國內越野跑頂尖選手梁晶。

痛哉!

哀哉!

黃關軍是聾啞殘障人士,各種小型馬拉松賽事的獎金是他的主要經濟來源,如今卻永遠困在了冰冷的山地之間。

梁晶是超馬跑圈人稱「梁神」的頂級跑者,2015年辭掉工作開始職業跑者生涯,用獎金給孩子買奶粉,臉上永遠掛著笑容,現在也離開了這個世間。

還有位女跑者,剛領了結婚證,打算年底結婚,就在這次賽事夭折了這段姻緣。

黃印斌、曹鵬飛、徐聰華、張維波……

這一長串的名字本應該站在領獎台上,卻都不幸在鐘愛的越野賽事中煙消雲散。

遇難原因是遇到極端惡劣天氣導致失溫,加上後備救援不足,選手們活生生凍死在了賽道上。

悲劇發生經過都報道地差不多了,舉辦方設立高額獎金,吸引多位越野高手參加,但資質稽核、強裝檢查不嚴格,應急預案嚴重不足,遇到強風驟雨的惡劣天氣,救援不及,導致了這次悲劇的釀成。

這次重大事故給如火如荼的越野跑圈帶來的驚駭程度非同小可,越野跑者的安全問題該如何保障,對於組織方和參賽方,都是深刻而沈重的。

我們來說說越野賽和馬拉松賽事有什麽區別。

馬拉松賽事基本都是在城市中奔跑,地勢平坦,賽道基本都是在柏油路上,不同城市的海拔高低不一致,難度也不一樣。而越野跑不同於馬拉松,越野跑賽道涵蓋的地貌十分豐富,包括高山、雪地、峽谷、丘陵、森林、溪流、戈壁、草原、巖石等,有的賽道會經過懸崖、陡坡之類的極危險地段,容易滑倒、崴腳、摔倒,導致傷亡。

好多媒體將本次賽事說成馬拉松,其實是錯誤的。馬拉松和越野賽壓根就不是一回事。你見過100公裏的馬拉松麽?

參加越野賽事,需要的訓練時間成本很高,需要大量的時間做準備訓練,同時越野賽環境復雜,風險大,山腳下可能是陽光明媚,到了山頂,就可能狂風大作, 更可能會漫天飛雪。

就像去年我參加煙台的朱雀50公裏越野賽,起點時候氣候宜人,陽光明媚,跑到山腰上時,風力至少有6級,得抓住樹枝往上攀登才不至於失去重心,危險系數還是相當大的。

可以說,路跑是越野跑的基礎,馬拉松高手有可能無法在100公裏甚至以上的賽事中完賽,而越野跑高手在馬拉松賽事中可以輕易完賽,甚至拿到不錯的成績。

為什麽我們不滿足於馬拉松而會去跑越野呢?

有很大一部份馬拉松跑者,經歷過長期的訓練與賽事,普通路跑已經不能滿足其對跑步的渴望,三小時、四小時、五小時的路跑已經不會再分泌內啡肽讓自己快樂,轉而去參加50、70、100公裏甚至以上的越野賽,這樣的賽事,動輒10-30小時完賽,極大地挑戰了自身的體能,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讓自己充滿征服感。

另一部份是戶外徒步、登山喜好者,喜歡自然風光,更樂意投入到自然環境中,讓腳步與大自然實作交流,以體驗快速穿越為主。

更有一部份跑者,喜歡體驗這種「受虐」的感覺,喜歡一個人在曠野中奔跑,賽後身體的疲憊感和疼痛感,讓自己平靜,讓自己一次又一次體驗到「活著」的感覺。

既然危險系數這麽高,我們該如何選擇一場靠譜的越野賽事呢?

中國越野賽大概從2009年的北京TNF100公裏開始,發展已十余年,處於起步階段。近幾年在利益驅使下,更是發展迅速。但不可避免地出現一批不合格的賽事也坑了不少人。

靠譜的越野賽事,可以從以下角度來審視:

第一,看賽事組委會的賽事通告,包括賽事路線、補給點的科學性及最重要的安全保障措施。 如匯跑的TNF100系列賽,都會詳細說明路線、強裝、賽前天氣及穿衣建議,把安全問題放在首位。

第二,看大眾跑友對於賽事的評價。 國內口碑比較好的比賽有大理100、港百、崇禮168、TNF100系列、柴古唐斯、江南100等。

第三,關註自身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賽事。

有的賽事補給差,選手吐槽還不如馬拉松;有的賽事路標不過關,導致選手迷路無法完賽;更有的賽事安全保障落後,選手受傷或退賽都無法得到及時援助。

這次事故,責任重在組織方。

首先,組委會對於氣象局大風降溫的警告的漠視讓人心寒。比賽伊始,就開始刮風,爬升越高,風力越大,再下著雨,溫度就更低,體感溫度會直線下降。組委會沒有強制要求選手裝備沖鋒衣或足夠衣物,就是忽視選手的安全保障。

其次,補給點不合常理。CP2到CP3,8公裏距離,爬升1000公尺,且只有上升沒有下降。路況糟糕,石頭沙土混合地貌,陡峭難行。這樣的地理環境下,CP3不提供任何補給是非常不科學的。在此處無法退賽,只能堅持到CP4。

頂尖選手的越野跑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雖說高手越野跑經驗豐富,但遇到特殊情況時候,是很難把握這個度的。他們在平常訓練時,是要達到閾值以上,才能一次次突破自身極限。能跑50公裏,就要跑60公裏,以應付突發事件。

而大眾參賽選手過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就不是什麽好事了。大家都是越野圈摸爬滾打出來的,起碼都參加過50公裏的越野賽事,也遇到過類似的突發情況,但這樣的極端天氣災難實屬少見,大家相信自己能夠挺過去,順利完賽,最終事與願違。

在突如其來的意外面前,生命竟然是如此的脆弱和渺小。

能不能在意外來臨的時候全身而退,對於越野跑者來說,是一個考驗。為了參加一個百公裏賽事,苦苦練習,到頭來卻要泡湯,該如何選擇,是堅決前行?還是退賽保全?

這是一個抉擇。我相信,經過這次事故的教訓,我們大家能夠有一個正確的選擇。

說了這麽多,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仍然喜愛越野跑。但我建議,越野賽應該把不受傷放在第一位,不影響生活和工作放在第二位,完賽放在最後。好好訓練,學習野外自救和急救技能,會有很大的幫助,否則是得不償失的。

我自己是依然熱愛的,從第一次秦嶺50公裏越野賽開始,TNF100,老牛灣,龍城100,熊貓超級山徑賽......跑過,退過,傷過,但,熱情不減。

放縱於山野之間,與樹冠河澗談笑,與高山峽谷鬥歌,與雪山沙漠共舞,何等幸事!

身在大自然中,人類仍然是微不足道的,只有活著才能跑得更遠,敬畏自然的同時,敬畏生命。

對自己負責,不要讓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