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高中歷史大題如何概括?

2020-05-05知識

備註申明:這篇文章之前在一個公眾號投過稿。作者是答主本人。

高效的歷史材料概括方法在這裏!(全文幹貨!親測,包提分!)

最開始我也有和題主一樣的困惑,歷史的結合材料只會抄材料,不會歸納概括,後來我研究了近十年的歷史高考歷史題,終於得出了一套解決歷史材料題的殺器!

憑借這套殺器,平時模考的材料題部份( 必修一道加選修一道 完全能控制在扣 五分以內 )最後2020年二卷高考對照了答案,材料題基本答完了所有點。

直接上吧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

其實高考歷史材料題最最最核心的就是 找角度!!!

高考的歷史材料題可以簡單地劃分為兩類:

歸納類(問特點,問異同等等) 分析類(問背景,問原因)

而材料題三大殺器:材料分層、角度、時代背景

總的思路:先進行材料分層,能概括的先概括,概括不了的從口訣找角度,最後補充時代背景

拿到任何一個材料,無論如何請始終記住首先 分層!分層!分層!

不會分層怎麽辦呢?標點符號總認識吧,句號和分號總認識吧——沒錯,不會分層,就按一個句號或者一個分號為一層來分。

分層這個東西其實很簡單,沒什麽難度,重要的是我們要有分層的意識(為之後進一步榨幹材料做好準備)。

接下來就是一層至少一個點的去概括。這就讓很多人犯難了,不會概括呀,概括起來廢話連篇,不停的重復點咋辦啊,我總結的套路就派上用場了,研究了十年的全國卷,我總結出了一套口訣!

上口訣:時空內主目,法方機性思

這個口訣啥意思呢,其實就是我從高考真題中扒出來,按照角度總結下來的關鍵詞,總共十個,能基本囊括各大高中歷史考試的角度,五個為一組進行記憶。

咋用呢,接下來一個一個解釋

  • 時:時間角度,出現朝代、時間就可以用。常用如歷史悠久、持續時間長
  • 空:空間角度,出現地區和表空間範圍的描述就可以用。常用如空間範圍廣、由...到...
  • 內:內容角度,如以..為主要內容
  • 主:主體角度,重點在於關註主語,往主體方面想。如由...(政府/人民)主導
  • 目:目的角度,主、次目的。如以...為目的
  • 法:法律檔角度,出現了檔名、書名號就用上。常用如制定相關的檔規劃、形成完善的法律體系(有時候方針政策也放在這一點裏)
  • 方:方式角度,即主動與被動。主動、被動發生
  • 機:機構角度,出現某某機構具體名稱就用。如有相關機構
  • 性:性質角度。
  • 思:思想角度。
  • 最後兩點偏向於抽象維度,重點在於把握題目的核心價值(即把握題目的方向,大家知道每年全國卷文綜的題目都是有些核心價值在裏面的,這需要平時有意識積累)。

    記住!一定是一層至少一點(可以一層多個點,在寫不出來的情況下,按照口訣一一堆上去)

    透過一道例題來詳細闡釋一下吧:

    2020年全國二卷

    看第(2)問

    先分層,按標點符號來分。

    第一層(第一句)一看,我就會抓到「中央」二字,如何概括呢,對應口訣中的「主」即主體維度,我會概括成「以黨和政府為主體,高度重視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前半句話就是根據口訣找到的角度弄出來的套話,只要找到主體這一角度,中央對應黨和政府是自然而然的,對應不出來的話自己需要反思一下平時的學習了;後半句就是根據這一層材料修修補補上去的,不一定要多完美,得分點就在前半句);如果一來不夠敏感,抓不住「中央」二字咋辦呢,口訣記熟來一遍,這句話沒時間沒空間沒內容目的沒書名號啥的,一看有個大大的主語,直接懟就行。

    第二層(第二句)開始,我註意到了時間,再看看後面兩層,也出現了時間,由於整個是現代史,時間是遞進的,我會概括為「治理循序漸進,持續治理時間長」(雖然最後答案沒給,但懟上去完全沒影響)

    第三層(第三句)一看,書名號來了,自動對應口訣中的「法」,再仔細一看,這不是法律,是一部規劃,自然概括為「編制形成完善的治理規劃」

    繼續這一層讀下去,「方針」二字真的太惹人關註了,直接懟上「有明確的治理方針政策」

    同時,這一層還沒結束!因為後面緊跟著冒號,冒號代表什麽,代表後面有詳細的內容!於是又對應到口訣「內」這一點,仔細看看,這麽多並列的用頓號隔開的內容,我會用「綜合」二字來概括(概括這裏時我就聯想到了地理有一年法國羅訥河的題目,裏面就提到了航運、灌溉、發電啥的,最後用「綜合治理」直接概括下來,看到這兒我就自然而然遷移過來。要是儲備不夠,不會遷移咋辦,概括不出來也沒關系,直接用「以......為主要治理內容進行治理建設」概括下來就是)我的話,就概括為「以灌溉、防洪、發電、航運等為主要治理內容進行綜合治理」(你看,光是這一層都可以概括出三個點,完全不可能害怕寫不出來點的情況)

    第四層,有時間、有主語,概括出來的直接可以和前面的合並,不多說。(其實真的要細扣的話,完全也可以從「方」即主動被動的方式這個角度概括為「主動治理」)

    第五層(第五句)看見「指揮部」直接對應到口訣中的「機」也就是機構,概括為「成立專門的領導治理機構」後面還有「方針」二字,概括的也和前面的重合,不管

    第六層,看到「各省市」直接對應口訣中的「空」即空間,這裏的空間就是整個海河流域,再讀一讀材料概括為「流域內各省市團結協調治理」

    最後一層(最後一句話)很簡單在講效果,直接概括為「治理取得良好效果」

    最後的最後,進行掃尾,請記住我們做的是歷史題,不是簡單的語文題!歷史題的特征是啥,就是時代背景!在材料句句分層概括出來之後,還要再跳出整個材料來看看整段材料的歷史背景是啥。這段材料請看時間20世50年代,請回憶我們課本學了啥,沒錯,就是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怎麽和題目結合起來呢,就搞成「海河治理配合適應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同時出現題目「海河治理」與時代背景「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就行了,之間的關系簡單理解用些套路詞「適應、配合、結合」等串起來就好了)

    所以最終我的答案呈現:

    1、「以黨和政府為主體,高度重視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治理循序漸進,持續治理時間長」

    3、「編制形成完善的治理規劃」

    4、「有明確的治理方針政策」

    5、「以灌溉、防洪、發電、航運等為主要治理內容進行綜合治理」

    6、「主動治理」

    7、「成立專門的領導治理機構」

    8、「流域內各省市團結協調治理」

    9、「治理取得良好效果」

    10、「海河治理配合適應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

    最後全國卷的標答:

    對比下來,標答要求六點,我們可以概括出十點來(完全不同角度),完全不用擔心概括不出來或者重復踩點的問題,而且自己概括的與標答基本符合。今年高考場上這題我也確實是這麽答的,答了這麽多點。

    最後我是漏了一點,就是「集中群眾力量進行年度常態化建設」。這點列出來呢相信大家非常容易理解,如果非要從口訣中來看的話,就是對應「性」吧,這件事的性質是什麽,核心價值是什麽,宏觀把握——靠人民,集中人民群眾的力量。

    但說實話考場上這點出不出的來不重要,畢竟每年出現這麽一點兩點答不出來非常正常,看運氣,丟個兩分吧(前提是其他點你得做到盡善盡美)

    PS:從我的分析中,你還要看到,我基本每個點都帶了「治理」二字,為啥呢,因為我要扣題「海河治理的特點」。扣題!讓別人知道你在答什麽。

    好的,所有歸納類的題目,特點啊,異同比較啊,都這麽個玩法,摸透本質,直接低端打爆它,自己把口訣和總思路熟悉了,下去再找幾道高考題或者模擬題,反復練習熟練即可。

    接著看看分析類(背景原因啊,意義啊)

    同樣,緊緊把握三大殺器: 材料分層,角度,時代背景

    但原因意義的題目的角度與特點有所不同,原因意義的角度更偏向於傳統的「政經文」(即角度要求沒那麽細,政經文就是自己要下去梳理的時代背景,從這三個角度梳理出來並熟記)

    還是以這題為例

    2020年全國二卷

    第二問後半截,分析意義

    同樣分層,但分析類在分層之後,首先應該關註描述原因或者意義的那幾層,這題問意義,那麽重點關註描述意義的層次。這題中就是最後兩層。(不會找的,大概可以看位置,問原因,找前幾層,問意義,找最後幾層)

    先把材料中的意義給概括下來(縮句加修飾補充,修飾部份平時做題多積累)

    看最後兩層,說了一件事「淹水等自然災害得到有效控制」

    再倒回去看看前面的,看看還有啥可以弄下來的,我看到第一層的「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怎麽轉化為意義呢,加個動詞「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第二層,我看見了「水庫修建」又咋弄呢,換個範圍大一點的名詞,「完善了新中國的防洪水利體系」

    第三層,我看見灌溉呀工業呀啥的,就立刻能想到農業工業,「促進了流域內的工農業發展」

    後面幾層,非常明顯在講人的主觀能動作用,還是在講中國人,聯系這平時的做題經驗,我會寫出「凝聚鼓舞了中國人民,弘揚了奮鬥團結的民族精神」

    最後,同樣的結合時代背景,這個時代是什麽,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這麽做有啥意義,「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優勢)」有同學可能會覺得這點不好答,但!這點其實是前幾年的全國卷歷史中出現過的一模一樣的答案!(差不多的時代背景下,同樣的答案!)我最早做那一題的時候是沒答出這一點的,後來積累下來了,今年高考就寫上去了,正好標答再次復現!所以說,刷題積累!同樣重要!

    所以,最終我形成的答案

    1、「淹水等自然災害得到有效控制」

    2、「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3、「完善了新中國的防洪水利體系」

    4、「促進了流域內的工農業發展」

    5、「凝聚鼓舞了中國人民,弘揚了奮鬥團結的民族精神」

    6、「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優勢)」

    全國卷的標答

    可以看到,分數拿滿完全沒有問題。當然,我這講的是方法層面的,硬核知識層面比如時代背景這種東西自己下去該咋搞咋搞,一些你覺得不好答但萬金油的點自己找個本子積累下來。反復練習即可。

    最後我總的再梳理下思路:

    首先,材料分層

    其次,一層一層進行概括(歸納類的記住口訣;分析類的先找主要的層次,再政經文往上懟)

    最後,結合時代背景,進行掃尾工作

    將此思路記心間,反復熟練得分全!

    歷史的常規材料題基本都逃不過這兩大類,其他型別比如評價啥的,套路是更加固定的,一般評價就是總評加分評,分評裏面分正反兩面(具體語言中大量揉時代背景和題目關鍵詞進去,分數拿得輕輕松松)

    同理的大家還可以發現今年的全國一卷與三卷做題思路都是一樣的,把近十年的全國卷拿出來做做,你會發現,用上述思路做既輕松又全面(答案語言也標準)

    最後,如果覺得有幫助的話留下個贊吧~\(≧▽≦)/~還可以點個關註,之後會持續更新高考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