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電影宇宙(下稱「MCU」)的2021,在爭議聲中落下帷幕。
一年來,雖說交出了「四影五劇」的高產答卷,具體成績卻並不能令人滿意。
比起轟轟烈烈的「無限傳奇」時代,有意續寫神話的「第四階段」,總少了些許精氣神。
尷尬的節骨眼上,【鷹眼】作為歲末壓軸的收官劇,也並未給這陣痛的一年畫上圓滿的句號。
那麽,【鷹眼】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裏?
這還要從這一角色的前世今生開始掰扯掰扯——
01
鷹眼,本名
庫林特·巴頓
,神盾局殿堂級特工,箭無虛發,人送外號「美利堅小李廣」。
然而 自誕生之日起,他也是MCU的苦逼擔當。
可以說,在漫威未成氣候前,他就憑借奇葩的人設,活成了萬年老梗。
初代復仇者中,盾鐵錘綠四大天王,各個能力鮮明,外星王子、科技結晶、變態怪獸……再不濟至少是個打過血清的強化人。
唯有黑寡婦和鷹眼,沒有接受過場外輔助,屬於普通人中最強的那檔,但歸根結底還是普通人。
然而一部【復仇者聯盟】下來,觀眾不出所料對鷹眼沒啥印象,反倒寡姐卻收獲了超高人氣。
說到底,作為團隊中唯一的女娃,至少人家長得俊俏,人類的本質是「下賤」,你鷹眼上哪說理去?
對於此等窘境,演員傑瑞米·雷納也很有b數,上個綜藝還親自下場玩梗,自彈自唱 「揍是沒人稀罕我!」
而隨著漫威的盤子越做越大,一舉成為好萊塢吸金巨頭後,作為初代元老的鷹眼,境況還是未能改善。
當犧牲的寡姐都久違搏得了單體電影的同時,活蹦亂跳的鷹眼只被分配到了一部六集迷你劇。
無了個大語,這不欺負老實人嗎?!
說到底,利益至上的迪士尼,也壓根就不相信,單憑「鷹眼」這倆字能有個毛線的票房號召力,做個劇繼往開來,給自家網站引引流,也算發揮余熱了。
這種苦哈哈的待遇,一度讓我以為鷹眼是個DC人物,因為全程都被
D
on't
C
are。
不過, 本劇在解構鷹眼的小透明身份上,是號準了脈的。
開場排演的紐約之戰音樂劇散場後,鏡頭還專門給了海報一個特寫,我們的主人公鷹眼在邊邊上,妥妥的逆向C位。
第二集中的名場面,更是殺人誅心。
為了順利執行任務,一個狂熱的超英迷弟以此為要挾,非要在cosplay大秀中假裝擊敗鷹眼。鷹眼聽罷,居然不假思索照做了。
作為上帝視角的觀眾,這當然是對超英身份的戲謔解構。
然而哪怕是站在劇中人的角度,對鷹眼提出這種要求,也合情合理。
試想下,如果是盾鐵錘綠這樣的戰力巨頭,會不會照做另當別論,哪怕是像鷹眼那樣為大局低頭,對方也不會覺得爽。
因為這樣很假。
但擊敗鷹眼就不會,畢竟在民眾眼裏,他就是個格鬥經驗豐富的普通人,比起那些不切實際的神話,他的成就看上去,踮踮腳就能夠得到。
這就是為什麽,這段戲在歡樂的氛圍中,還透著一絲心酸。畢竟一口口的尊敬背後,還透著些許對於能力的輕視。
不是你真的很弱,而是隊友襯得你太衰了。
然而本劇的問題恰恰在於,整部戲都在朝著解構鷹眼的方向使勁,全篇充斥著類似的段子,卻沒人關心鷹眼一角的原初意義。
在MCU中,鷹眼絕不是可有可無的雞肋。
他的能力,並非沖鋒陷陣的硬實力,而是洞察世故的軟實力。
換言之, 他是團隊中的政委,負責凝聚集體,並對個別成員進行思想教育。
比如【復聯2:奧創紀元】伊始,內憂外患的復仇者聯盟就處在分裂的邊緣。
鋼鐵俠東尼在奧創事件上的失策,導致這個為了世界和平團結在一起的組織,飽受公眾質疑。
而東尼執意將全世界用鎧甲武裝起來的態度,更是讓美隊為首的自由派十分反感。
綠巨人浩克突然暴走,攪得非洲大地雞飛狗跳,更是直接引爆了這一矛盾。
然而就在這劍拔弩張的節骨眼上,是鷹眼接過了戰機的方向盤,淡然一笑:
交給我吧。
他什麽都沒有說,只是將隊友們帶回了家中,見見此前從未露面的老婆孩子。
未來幾天,大家只是在一起燒飯、劈柴,體會「親情」這一人類最寶貴、最樸素的情感。
他在用行動去感染眾人,潛移默化中提醒他們: 我們是在為什麽而戰?
畢竟,這幫動輒上天入地的帝王將相,脫離群眾太久了,嘴上動輒兼濟天下,卻慢慢各執己見,淡忘了曾經團結的初心,正是誌在維系人性至善的一面。
大敵當前,倘若自己都被黑暗腐蝕,又有什麽資格為正義代言?
誠然,鷹眼的這波操作,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矛盾,卻能暫時擱置爭議,鈍化沖突。
原先針鋒相對的盾鐵二人,也只打了幾場嘴炮,軍心算是穩住了。
宏觀上,鷹眼是粘合劑;微觀上,他又是定心丸。
或許很多人都忘了,早在劇中的凱特·畢肖普之前,鷹眼就帶過一個徒弟。
那就是如今MCU的人氣新擔當—— 「猩紅女巫」旺達 。
【復聯2】的索科威亞之戰中,奧創的一波操作,讓整座城市飛上了天。
彼時剛剛棄暗投明的旺達,對此前助紂為虐的行為深深自責;而戰鬥經驗並不豐富的她,更是被血淋淋的戰場嚇得不知所措。
危難關頭,還是鷹眼站出來,帶她躲進一處掩體,禮貌說教,像個長輩那樣循循善誘——
「究竟是誰的錯,這並不重要,關鍵是如何挽回後果。我沒法一邊戰鬥一邊哄你,但我清楚,我只會用弓箭,而你擁有無限可能。如果你害怕,我可以讓你哥哥來找你,但一旦你想踏出門去,就要像個復仇者那樣勇敢戰鬥。」
正是在這樣的激勵下,旺達首次覺醒,開啟了開掛之路。
【美隊3】中,身為退休幹部的他,縱享老婆孩子熱炕頭的躺平生活,本可以不淌內戰這攤渾水。
然而,當聽說東尼出於安全考慮將旺達軟禁後,便毅然決然站向了美隊。
一場內戰下來,鷹眼從始至終都不在乎索科威亞協定的簽署,他關心的只是旺達這個半生漂泊的苦命少女,究竟有沒有受傷。
所以不難看出,哪怕激戰正酣之際,鷹眼單挑寡姐時還能在談笑風生中放水,而當被關進木筏監獄,看到旺達被戴上項圈綁縛軀體時,瞬間暴走了。
一直以來,他關心的都不是自己。
他是普世價值的至純體現,是利他主義的完美代言,是極富人格魅力的真·平民英雄。
然而【鷹眼】劇集中,這些豐富的人設似乎都被拋棄了,只剩「小透明」的梗用來調笑觀眾。
同樣是帶徒弟,凱特·畢肖普的成長,遠沒有旺達那樣值得信服。
更何況,編劇似乎顛倒了人物主次, 全程都像是麻木的戰爭PTSD患者鷹眼,在被這個二十冒頭的小丫頭片子教做事。
劇中的鷹眼,一提到超級英雄的身份,張口就是代價與失去。那些賦予平凡人的激勵意義,居然還是凱特告誡他的,實在是太小看這一角色了。
02
對鷹眼一角的降智和祛魅,並不是【鷹眼】弊病的全部。
生硬牽強的劇作邏輯,更是令人摸不著頭腦。
這可比人設更致命, 如果觀眾接受不了故事的起始動機,那麽接下來發生的一切都不成立。
而【鷹眼】故事的起因,源自【復聯4】消失的五年時,鷹眼的第二身份——浪人。
家人化灰後,生無可戀的鷹眼踏上了殺盡天下黑幫的道路,借用浪人身份掩人耳目。
本以為只是電影中致敬漫畫的小插曲,結果劇集剛開頭,編劇就甩出個新設定:
全世界都不知道浪人的真實身份,不但黑幫在通緝他,就連本尊都以此為恥,羞於提及。
如果隱瞞這段往事,為的是不向不法分子泄底,以此來保護家人的話,那麽鷹眼面對凱特時,同樣三緘其口,支支吾吾,就只能用「心虛」來解釋了。
哪怕最終在逼問下道出實情,鷹眼也是作嘆氣狀,悔恨不已道:
曾經我是個作惡多端的殺人機器!
這個設定的執行邏輯,不能說生硬牽強,只能說異常離譜。
首先,鷹眼不可能因為殺人自我懷疑。
看看每次戰鬥後留下的殘垣斷壁就很清楚,MCU的眾英雄們,從來就沒有過不殺原則。
特別是像鷹眼這樣有編制的外勤特工,消滅敵方有生力量,是捍衛和平的必經之道,是他的天職。
【雷神1】鷹眼首次登場時,便是遵照局長的吩咐隱匿在暗處,伺機射殺企圖盜錘的索爾。
眼神堅毅無比,哪怕尚不知眼前是敵是友,也沒有絲毫懷疑。 無條件服從上級命令,才應是一個軍人該有的品質。
就算浪人期間的殺戮是一意孤行,但【復聯4】中就曾明確解釋過,死在他手下的黑惡勢力,都是被公眾蓋章的,在爍滅期間大發國難財的頂流惡人。
【復聯4】中,真田廣之飾演的日本黑幫大佬,死在浪人手下前,只會痛罵對方是個瘋子,而不會對自己的惡行作出絲毫辯解,悍匪人設不要太明顯。
這種人放置在MCU世界觀中,哪怕不經審判,也是死有余辜。鷹眼並無大錯,更不用發酵到自我懷疑的程度。
如果連這都要自怨自艾的話,整個復仇者聯盟怕是重組成心理互助會,每天抱團療傷得了。
其次,比起「不可能」,他也「沒必要」。
因為在前作中,他曾遭遇過遠比浪人事件更為尖銳的道德窘境。
【復聯1】由於宇宙魔術方塊操控失當,洛基先發制人從天而降。做足了功課的他,啥也不bb,直接用權杖控制鷹眼,為己所用。
失了智的鷹眼護送洛基離開,其間張弓搭箭幹掉不少神盾同事。隨後入侵德國劇院時,還親手殺了不少安保人員。
醒過味來後,在寡姐的勸慰下,他雖然很自責,但仍舊堅挺著繼續戰鬥,遠沒到烙下心病的程度。
要知道,同樣有被控制經歷的冬兵,可是直接引發了盾鐵內戰,引得無數粉絲討論背後的道德悖論。
這段黑歷史,可遠比浪人要嚴重得多。
如果上述邏輯的生硬程度,頂多是讓人膈應,那麽另一處無語的設計,更是令筆者出離憤怒。
【黑寡婦】的彩蛋中,在爍滅中消失五年的寡妹葉琳娜,面對姐姐的墳墓悵然若失,身旁的殺手中介瓦倫夫人遞來一張鷹眼相片,說這就是殺害你姐的真兇。
葉琳娜接過任務,而整部劇的後半段,葉琳娜都在為手刃仇人努力著。
誠然,【復聯4】中寡姐和鷹眼競相就義奪寶石的橋段,除了飄在外太空的紅骷髏外,並沒有第三方目擊,但這並不代表沒有上帝視角的劇中人,會對拯救世界的功臣進行如此惡意的揣測。
特別是黑寡婦娜塔莎。
作為【鷹眼】劇集影子人物的她,時刻出現在鷹眼和葉琳娜的回憶中,處處都是緬懷。
然而,漫威也有對角色開發過度的嫌疑,以及對既往人設的不尊重。
通篇下來,筆者始終沒有搞懂,葉琳娜如此篤定鷹眼殺了寡姐的原因究竟是什麽。
難道是她不相信寡姐具有自我犧牲的堅定精神嗎?
要知道,娜塔莎是出了名的認死理,是懷著「雖天下人,吾往矣」精神的巾幗英雄。
為了寶石墜崖,遠談不上她這輩子做過最艱難的決定。
想當初神盾局被九頭蛇滲透個底兒掉,偏偏是她這個有著變節汙點的異國間諜,頂住公眾質疑,毅然揭發了塵封七十年的秘密。
要知道,神盾局是她的家,她比任何人都珍視。
這樣願意為了正義舍棄一切的人設,有什麽可懷疑的呢?難道還能是葉琳娜對姐姐有什麽惡意的揣測嗎?
而解決危機的方式,更加令人汗顏。
就當葉琳娜打算痛下殺手的時刻,鷹眼哼起了寡姐寡妹之間的暗號口哨,說你姐姐經常跟我提起你。寡妹聽罷痛哭流涕,兩人和解。
筆者捋了五遍,都沒能捋清內部邏輯,只能說太低估寡妹智商了。
寧可輕信一個黑道大佬的讒言,去刺殺萬眾敬仰的復仇者,絕不是經驗豐富的戰士會做出的行為。
03
說到底,人設崩壞和劇作牽強,暴露的是同一問題——湊。
如果從初代鷹眼庫林特·巴頓的角度來看,這是部沒必要存在的作品。
他的人物弧光早在前作中就已圓滿,沒有繼續消費的必要了。
但他依然要被請出來營業,其作用沒有藝術性,只有功能性。
必須用他引出二代鷹眼畢肖普,擔起傳承的責任。
其外,如果還能穿插引入周邊角色,為其他衍生作品挖坑,吸引大家繼續看,那就再好不過了。
故而早在劇集開播前,配角回聲的同名衍生劇便高調立項,大boss金並的登場更是每周都在炒作。
然而這些徒有其表的小算計,讓整部劇全程走馬觀花,東一棒槌西一榔頭,少了作為影視作品的靈魂所在——內核。
先前的漫威劇,雖說也承擔著大宇宙螺絲釘的作用,但多多少少還是有內核的。
【旺達幻視】試圖探討靈與肉的關系,白幻視和紅幻視關於忒修斯之船的討論格外點睛。
【洛基】將TVA的大陰謀放置在二元對立的殘酷抉擇中:如果擁有自由意誌的同時會導致天下大亂,那麽你會選擇解放還是欺瞞?
【假如】全程都讓觀察者在多元宇宙劇變中置身事外,最終卻打破誓言,於人於己都是成長,頗有些打破宿命的決絕感。
就連風評不如【鷹眼】的【獵鷹與冬兵】,也在探討戰後PTSD和少數族裔問題,踏踏實實刻畫兩個特工老兵的無奈。
鷹眼卻什麽也沒有,他試圖用 「聖誕鬧劇」 的名頭瞞天過海,奉勸觀眾不要這麽嚴肅,頗有些 「大過年的,都不容易」 這種傳統寬容論調。
馬丁·斯科塞斯之於漫威作品的「主題公園論」,或許放在之前還有失偏頗,但放在【鷹眼】上實在恰如其分。
作為從【鋼鐵俠】時代一路追來的老粉,每每提到如今的MCU,筆者都不禁扼腕嘆息。
成也宇宙,敗也宇宙,過多的聯動和彩蛋,正在一點點腐蝕漫威作品的藝術性。
未來會好嗎?難,大機率還是惡性迴圈。
不過,也並非全無機會。
總制片凱文·費奇前不久表示,明年的三部漫威劇,將更多關註於超級英雄的起源,著力刻畫人物。
【月光騎士】、【女浩克】、【驚奇女士】,將更多關心於人物與故事,做好一部影視作品的本質。
唯願在未來的漫威作品中,還能夢回曾經的靈動與輕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