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如何看待一教授稱「非升即走」是文化,體現合約契約、願賭服輸、熱愛流動精神?

2021-06-09知識

一、 「非升即走」相當普遍。 鄭大也從不公布自己到底需要招多少師資博後。我們專業,除普通博後外,每年招師資博後4人。現在鄭大博後群已1471人,還在不斷進人。這些博後互相pk,留校率極低。勝出者還要再簽一個六年的合約,完成比教授還多的任務量才能徹底入編。同樣,華中師大三年內完不成任務就把檔案落在某公司,一年後清退,毫無保障。

二、 學校管理層也很無奈。 國家要建雙一流,指標層層下壓。發論文多的高校名利雙收、獲益不菲,發論文少的高校將來更難混。因此,高校以編制為餌,寄希望於青椒,甚至是博士、碩士。很多雙非院校碩博士畢業要求奇高。全行業正當利益無保障,管理層只能先保「關系戶」,滋生所謂的「圈子文化」。

三、 歐美國家高知人才自由流動的前提是不限制年齡,而且去中小學、政府、企業渠道暢通。 我們科研人員超過35歲,青年計畫無法申報,不能考公務員,中學和企業都不要。飯店端盤子都被嫌棄年紀大、不利索。基本沒有去處。各行業嚴格的年齡限制造成本科生就業,博士後失業的怪相。

四、從前常說 「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 因為能坐得住冷板凳的人,也更可能產出過硬的科研成果。科研不能躍進,科技騰飛要遵循科學規律。希望我們能尊重規律、尊重科技、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不要令科研生力軍流血又流淚、寒膽又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