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人類為什麽會前進演化得起床困難?

2021-06-04知識

先問是不是 。為了讓「起床困難」是「前進演化」出來的並冒出一句「在遠古時期不會由自然選擇篩掉起床困難的基因嗎」,你需要有證據顯示:

一、「起床困難」是 特定的一個或多個基因 所決定的,而不是「後天習得」「表觀遺傳修飾」「身體在跟環境的互動中臨時起意」「由長期的睡眠不足·睡眠品質差或病理性因素所引起」;

二、在古人類中就存在上述基因,且 那時就能導致 現在觀察到的「起床困難」,而不是「那時沒這種效果,後來突變了」「那時其效果被其它基因的效果、環境、人的生活方式等因素所壓制」;

三、「起床困難」的性狀會導致古人類個體在生態選擇中生存力低下、難以找到配偶、難以產生後代、後代的生存力低下之類問題,以至於 有機率「由自然選擇篩掉」

四、「起床困難」的性狀帶來的 劣勢大到了一定程度 ,以至於你覺得「視為中性性狀、偶然地延續下來」不適合作為解釋,值得專門去問「為什麽」。

顯然,以上證據你連一條都沒有 。起床困難可能是諸多問題的集合、並不關聯到任何具體的基因,即使關聯那基因在古人類中也未必存在,即使存在也未必有同樣的效果,即使有也未必引起足夠大的問題。

而且,搞不好這還是個 有利性狀 的一部份哩~

堪薩斯大學的 Luke Strotz 等研究人員考察了過去五百萬年間滅絕的軟體動物的代謝率,發現代謝率低的物種比代謝率高的物種滅絕的機率更低。 高代謝率可以作為很好的滅絕預測因素,尤其是那些棲息地較為受限的物種

  • 這項研究顯示 懶惰是一種高效的生存策略 ,無論是對個體、物種或是生物群落而言。
  • 用軟體動物來研究「新陳代謝速率對滅絕率的影響」是因為目前科學家在這方面有大量可用的數據。
  • 參與相關研究的科學家稱「長期來看,動物最好的演化策略或許就是保持慵懶的狀態,這種慵懶指的是較低的代謝率,這樣生物更容易存活下來」「相比於‘適者生存’,更合適的說法或許是‘ 懶者生存 ’」。

    還有,古人類的生活方式可能根本就 不需要 「起床容易」。

  • 全球現存的狩獵采集人口因數十萬,對他們進行的研究可以反映在貧瘠地區生活的遠古狩獵采集者的文化,而難以反映在富饒地區生活的巨大規模的遠古狩獵采集人群。即便如此,你看看東非卡拉哈裏沙漠那樣荒涼的地方現存的狩獵采集者 每三天打獵一次、每天采集3~6小時就可以養活整個部落 ,便可以想象他們的生活是多麽的閑散。
  • 研究顯示,遠古狩獵采集者經常一天睡眠兩次;一些現代狩獵采集部落的人 閑到白天都能睡上五到八小時 ,估計在古代也是如此。
  • 那麽,你很難期待古人類會需要「大清早很容易爬起來、不會賴床」的性狀來做什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