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大意失荊州是誰的鍋?

2021-06-23知識

關羽在建安二十四年的覆敗,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戰略層面看,首先是因為劉備集團廟算和外交的嚴重失策。

孫權反水,根源是荊州問題解決的一塌糊塗,所謂的湘水之盟根本不是友好條約。

赤壁之後,孫劉兩家未嘗沒有如膠似漆、蜜裏調油的歲月。孫權又是進妹固好,又是飛雲大船,又是讓南郡,雖說兩家聯盟的本質是互以對方為功狗,但在蜜月期確實好的仿佛一家親。然而,隨著雙方勢力的快速崛起,在益州、荊州的利益劃分上自然會產生矛盾。這個矛盾可以調和嗎?有人說塌上策、隆中對都指向荊州,所以矛盾不可調和,但實際上孫劉聯盟建立之初,東吳確曾一度把戰略重心東移南移,表現出了一定的讓步和誠意。但是隨著赤壁之後,劉備方的崛起速度明顯超過了東吳,東吳君臣在心態上有不平衡是一定的。於是荊州問題就一天天凸顯起來。

開始時,在孫權尚有和談誠意的時候,劉備方采取的策略主要是【敷衍搪塞】,對盟友缺乏誠意,只有忽悠,一會兒是披發入山,一會兒是須得涼州,嚴重侮辱了孫大帝的智商和自尊。繼而,當孫大帝惱羞成怒發動背刺襲三郡的時候,又居然輕而易舉的得手,進一步充分暴露了荊州守備的漏洞和松懈。然後下益陽,兩家徹底翻臉,差點打起來,卻又因為曹魏的攻勢而湘水劃界,暫且握手言和,這就是所謂的湘水之盟。

此時,這份所謂的盟約已經完全不是和平友好盟約,而是兩個貌合神離的盟友彼此相互仇恨的定時炸彈。在蜀國,吳狗背盟偷我荊州,這仇我記下了,將來等我打敗了曹賊再來和你慢慢算賬;在吳國,蜀賊無恥把我當猴耍,厚著臉皮忽悠老子,現在荊州老子偷回來一半,這梁子是結下了,將來一定還會打起來。

所以說,湘水盟約只是停戰協定,不是友好協定,兩家的臉早已徹底撕破了。

而且,對於蜀漢而言,湘水劃界使得關羽治下的南郡、武陵等郡【失去了戰略縱深】,不僅完全暴露在東吳的攻擊面上,也幾乎沒有一個可靠的後方。而且除了南郡(江陵),其他幾個郡都是老少邊窮地區,無論是人口、糧食、人才儲備還是基礎建設都很糟糕。湘水劃界之後,剩余的荊州三郡其實根本不足以擔負起北伐後方基地的任務。無論是從經濟還是軍事上,劉備集團在荊州都談不上有一個穩固的後方。

————————————————

然後說說具體的戰術層面。

在襄樊,由於孫權反水導致了局勢在一瞬間完全失衡。曹魏在東南原本是兩線作戰,承受了較大的壓力。特別是在水淹七軍之後,中央軍三四萬人的主力兵團全軍覆沒,荊州刺史投降,征南將軍部被打的只剩幾千殘兵,各地起義、反叛如火燎原,黃河以南一片風雨飄搖,大有朝不保夕之勢。

但是,隨著孫權【討羽自效】,曹魏解放出了大量機動兵力。原本必須留作防備孫權的居巢軍、張遼部得以源源不絕的開赴襄樊,東南一線一改兵力捉襟見肘的態勢,變成了兵力近乎無限充沛,幾乎可以無限調撥。同時,魏國畢竟實力雄厚,來自後方的援軍也在不斷開赴襄樊。甚至曹老板自己,也拖著再過幾個月就要死掉的病軀,來到了前線。可以說,就算關羽又擊潰了得到兵力增強的徐晃部,也依然無法在這種師老兵疲、以寡敵眾的無休止車輪戰下有什麽獲勝機會。

但是,到此地步,變數依然存在。關羽的荊州軍擁有比較明顯的水上優勢,因此即使是關羽在四冢被徐晃擊退了,依然可以以【舟船猶據漢沔】,形成對峙局面。

此時的變數有二:

最大的變數,是曹老板快死了。考慮到曹老板在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就駕鶴歸西,而關羽覆敗發生於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到十一月間,此時曹老板的身體狀況應該好不到哪裏去。舟車勞頓、戎馬倥傯,對於垂垂就暮的曹老板來說無疑很不好受。歷史上曹老板回到洛陽沒一個月就去世了,如果戰事稍復持久,曹老板很大機率會【卒於軍中】——這可是天崩地裂的事兒,因為曹老板毫無疑問是曹魏的主心骨,是一切人心、利益、恩威的根本核心,策令所出、軍心所望,在曹老板一人而已。一旦曹老板去世,就憑曹丕這種紈絝二世祖,何德何能來穩定大局?何況還有一位很願意稱量一下鼎之輕重的黃須兒,早就勾好了眉眼,打算上台扮演一下袁尚或是袁熙。到那時,曹魏在中原、河北的統治大有可能就此分崩離析,步了袁本初後塵。歷史上這一出沒有上演,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關羽敗亡太快、孫大帝拉仇恨又拉的太徹底,導致孫劉二弱相並,反倒給了曹丕坐大的機會。

另一個變數,是劉備出兵雍涼。此時的劉備軍團,這些年兵精將勇,大戰大勝,可謂一世所憚,所向無前。而劉備本人,實際上也在積極修復漢中交通,準備進取雍涼。一旦雙線鉗形攻勢形成,曹魏東奔西顧的眼前虧是吃定了,加上曹操陽壽將盡,隆中對所謂天下有變的最好時機,恐怕就在於此。然而劉備之前在漢中也拼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極限,短時期休整、回復戰鬥力的速度明顯不如曹魏。曹魏可以一出漢中立刻把徐晃調往襄樊,但劉備只有一州之力,動員力和戰鬥潛力與龐然中國相較究竟差距甚遠,兼又山重水阻,終於還是慢了一拍,留下千古遺恨。

——————————————

歸根結底,關羽敗亡的實在太快了。

建安二十四年八月,關羽水淹七軍。十月,孫權上書,請討羽自效。十一月,關羽覆軍,十二月喪於臨沮。雖說中間可能存在一個閏十月,但從威震華夏高歌猛進,到全軍覆沒父子皆亡,前後不過短短三個月。這樣的敗亡速度,關羽料不到,劉備料不到,而根據曹操的前後排程來看,就連蜀漢的對手們,竟也不曾料到。

何以關羽敗亡如此之速?個人認為原因有三:

第一,湘水之盟後,劉備方在荊州失去戰略縱深和鞏固的後方,無論兵力、民力、地緣、經濟,都處在一個非常不利的位置。之前說過,從戰略層面,導致湘水分郡的責任人是劉備及其參謀僚屬;但從戰術層面,第一責任人則是關羽本人。荊州不是一次被背刺,而是前後兩次被偷襲,並且都讓敵人輕易得手。作為劉備方面在荊州的軍政一把手,關羽實在是難辭其咎。雖說荊州在關羽治下號稱【恩信大行】,但每當州郡遭襲,郡守以下無不望風而降,幾乎不曾出現什麽堅決有力的抵抗,很難說關羽在荊州的布防、委任、舉查以及團結部下方面沒有巨大的紕漏疏失。

誠然,糜芳士仁早就和孫權勾勾搭搭,是兩個小人,誠然郝普被呂蒙騙了,但是關羽才是主持荊州軍政、防務、人事任免的一把手,防務上屢次給敵以可乘之機,用人上做不到知人善任,在激起和部下矛盾之後沒有有效安撫或者懲戒,在撂下狠話之後依然對糜芳士仁委以重任,這都是不可推卸的重大領導錯誤。所以,關羽敗亡如此之速,首先在於關羽對荊州的治理之失。

第二,在於一系列政治、軍事泡沫的爆炸。

首先是曹魏方面。曹魏向以法術禦群臣,以酷政治百姓,在建安末年終於嘗到惡果。以曹操為首的曹魏文武諸臣,長期以來主要是以軍事強權為手腕,鞏固自身的統治。泗水的填河民,兗州的肉脯民,河北的錐冰民,宛城的徭役民,淮南的屯田民,在曹魏而言都不過砧板上的魚肉,無非宰割而已。百姓活不下去,有四散逃亡的,有遠走他鄉的,也有鋌而走險、聚眾造反的,但是在曹魏鐵腕統治下,這些覺悟低下的暴民所能迎來的,只能是冰冷血腥的屠刀。

但是隨著曹魏自建安二十二年以來屢次用兵不勝,特別是漢中之戰失利和襄樊的一系列大敗,比較嚴重的削弱了曹魏的強大武力及其威懾力,於是原本依賴強大武力維護的強權統治也受到了嚴重動搖。短短兩三年間,宛城、陸渾、梁、郟,乃至於曹魏的大本營洛陽和鄴城,都先後出現了大量針對曹魏的反叛活動,參與者包括了流賊、普通百姓、下層軍官,甚至涉及到了不少身居高位的精英士族。再加上整個曹魏的靈魂人物曹操年事已高,魄力、判斷力和自信都大不如前,使得導致曹魏上下動蕩不安,其在黃河以南的統治陷入一片風雨飄搖。

在此基礎上,劉備、關羽的坐大讓東吳感到日益不安,也是合情合理的。畢竟湘水分郡後,孫劉兩家實際上已經撕破了臉。雖然孫權在獲得實際利益後又轉軍北向攻打合肥,但這是基於曹魏強大而孫劉皆弱的大環境而做出姿態。而這種一超二強的局勢一旦被打破,那麽孫權自然會立刻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戰略調整。實際上,東吳未必不知道合肥難啃而荊州易得,甚至早在襄樊戰役打響之前,孫權方面的廟算就已經悄然把奪取荊州視作誌在必得的戰略目標。而關羽在襄樊之戰一路高奏凱歌,也進一步使得東吳感到了【將受其殃】的威脅。畢竟,孫劉聯盟如此友好,以至於劉備方面從來沒有打算消滅東吳——蜀漢的戰略目標只是打倒曹賊,然後一統天下而已。到此地步,孫劉聯盟的泡沫,也不可避免的走向了破滅。

最後一個泡沫,是關羽自己。

關羽在襄樊,不可不謂功業煌煌。他憑著三郡之力,首先把曹天人的征南將軍部給吊打了,然後水淹七軍,斬龐德擒於禁,威震華夏。聲勢之張,一時之間無人可比。但他軍事上的輝煌,依靠的是天時地利人和,以及對手各種失誤的綜合作用。關羽的軍事能力毋庸置疑,但大勝之余,後勤緊張、師老兵疲、兵力不足等問題也逐漸凸顯。本來以關羽的能力,挾此大勝之威,與曹魏形成對峙局面以待時機是沒什麽問題的,但是他威震華夏的名頭太響,以至於敵國震動、盟友驚恐,於是徐晃來了,孫權來了,呂蒙來了,張遼來了,曹老板拖著病體、督著諸軍顫顫巍巍的也來了。算上之前的曹仁、龐德和於禁,一時之間,關羽以區區三萬余人,竟然享受了魏吳兩國全明星陣容的夾攻。這可是除了曹老板在赤壁以外,無人享受過的mvp級待遇。當年曹老板兵強馬壯,手下也是毫不含糊的全明星陣容,猶自慘遭兵敗將亡之恥,關羽縱然智勇過人,到此也只有英雄末路,黯然收場。

關羽,他在風起雲湧之時掀起了滔天巨浪,卻終究反為巨浪所吞沒。臨了覆舟飄零,他才發現,在這滔天巨浪面前,自己那威震華夏的不世功業,到頭來,也不過是泡沫。

關羽速敗的最後一個原因,是糜芳士仁、劉封孟達等人的人為因素。江陵堅城,據傳還是關羽手築,以東吳聞名遐邇的攻堅能力,實非一兩個月所能攻下。然而區區一心的糜將軍,早就和孫權有所勾結。按關羽本傳所載,這倆人早就為東吳所招誘,以至於【使人迎權】,就這樣,原本頗足矣拒敵一時的南郡、公安頓告陷落,關羽終於陷入了前有強敵、後無去路的絕境。

至於劉封孟達,他們能起到的作用其實有限。在關羽軍勢大盛、圍攻襄樊的時候,就開始【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但這倆人並沒有聽命。實際上劉封孟達所部不過萬人,就算真的全軍開到了襄樊戰場,面對曹魏舉國動員下的全明星陣容,也無非杯水車薪罷了。只是,如果他們能在關羽覆軍逃亡的時候及時施以援手,或許能保得關羽不死,給蜀漢留下一絲機會、一點希望,僅此而已。

以上的這些人為因素,其實本身對戰局的影響不會太大。比如,即使糜芳士仁能夠忠貞不二、堅守待援,以他們二人之力也終究守不住南郡公安;即使劉封孟達接令抵達襄樊,也敵不過源源不絕的曹魏援軍。但是,由於歷史的蝴蝶效應,使得這些人為因素的影響可以被擴大的非常厲害。首先,關羽在得知呂蒙背刺之後選擇回軍江陵(南郡)。假如糜芳士仁能夠多堅持一會兒,就可以和關羽主力裏應外合,大有可能擊退呂蒙;縱然一時不能取勝,只要能守上一兩個月,曹老板逝世這顆定時炸彈又會當頭炸響,帶來無限的機遇和可能性。而劉封孟達,假如他們能保關羽不死,或許也不會有後來的夷陵之戰、猇亭之敗。可惜,歷史沒有假如,只有聲聲嘆惋。建安末年那些英雄故事、風雲成敗,終究化作了春風秋月,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

先寫到這裏,留坑待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