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河南GDP什麽時候能夠超過荷蘭?

2020-03-16知識

荷蘭2019年GDP為9140億美元,相比上年增長1.7%

河南2019年GDP為51563億元人民幣,相比上年增長7.6%

以1美元=6.7元人民幣的匯率計算,合7696億美元。

相差1444億美元,約合9674億人民幣,如果像山東GDP統計多出一萬億那樣的話,明年就能超過了。

開個玩笑,其實答主想問的是經濟發展潛力吧,從這個角度來說,得分析一下。

先來最基礎的數據對比:

人口

荷蘭:1726萬人(2018), 數據來自百度百科;

河南:9640萬人(2019常住), 數據來自百度百科;

可以看出,河南人口是荷蘭的5倍多。

面積

荷蘭:41528平方公裏,其中有17%的國土是人造的,地形特點是西部、北部臨海地勢低下,東部南部地勢相對較高,國內河流縱橫,河網發達,南部有萊因河自東向西流入大海,其中有50%的國土海拔低於1公尺,26%的國土甚至低於海平面。

荷蘭地形圖(圖源:地之圖)

河南: 16.7萬平方公裏,處於中國第三階梯與第二階梯的交界處,西部為山區,是秦嶺的東支余脈,東部是華北平原,跨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流域。

河南面積是荷蘭的4倍,從氣候上來說,荷蘭是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年降雨均勻,年均760公釐,降雨量不算大,但是月降雨均勻,夏季涼爽,冬季陰雨多風;河南跨溫帶季風氣候與副熱帶季風氣候,降雨量從南至北逐漸減少,從400公釐到1200公釐不等,降雨集中於夏季。

透過對比,荷蘭透過抽水圍湖造地,造海防堤,保證了國內大量的平原地區,對農業的發展十分有利,河網縱橫和均勻的降雨,對農作物的生長十分有利,這也是荷蘭農業發達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然河南坐擁華北平原的大部份地區,但是由於南北降雨空間分布不均,季節降雨不均勻,季風氣候幹旱、淹水災害多發,大部份地區以耐旱的小麥、玉米為主要作物,靠南部份地區以水稻為主要作物。

農業對比

荷蘭的農業無疑是世界第一梯隊的,我們可以從幾個關鍵詞來說一說。

溫室大棚:在高緯度、高海拔等寒冷地區發展農業的必要技術;

精準農業:高科技用於農業生產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你可能從小就聽說過荷蘭的風車,以源源不斷的西風為動力,風車承擔了抽水造田、農產品加工、早期工業生產的重任,成為荷蘭的名片。荷蘭的現代農業也從風車作坊前進演化到了溫室大棚與精準農業。

荷蘭利用對溫室大棚的究極化升級,控制其中的光照、空氣、水分、養分供給,用類似工廠的方式生產蔬菜、水果、花卉等等農作物。2017年,荷蘭農產品出口總額917億歐元,占出口總額的20%。農業構成中,畜牧業占52.6%,園藝業占33.4%,農田作物占14%。

這裏搬一個連結:

不想跳轉看的話,我摘錄一部份到下面:

就在這樣一個地理氣候看起來不太適宜發展農業的國家,卻是世界當之無愧的第一農業強國。我們來看一組數據。2017年,荷蘭農產品出口1135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的1405億美元。在世界前五大農產品出口國中(美,荷,德,法,巴西),荷蘭緯度最高,國土面積最小,只有下一個最小領土國家法國的十六分之一。荷蘭是種子行業的世界領導者,2016年出口額接近17億美元,但卻沒有基因改造種子。西紅柿本來產自美洲,是熱帶作物,但是西紅柿出口量荷蘭全球第一,一年出口二十多億美元。中國的溫室大棚內,西紅柿產量每平米為10到15公斤,但是荷蘭能達到70到80公斤。
荷蘭的農業生產非常全面,蔬菜水果排名世界第三,所有的溫室產品,單位面積產量世界第一。即使自然氣候非常不利,大田生產的馬鈴薯,胡蘿蔔等,單位面積產量也位居全球前列。禽畜產品產量也很大,品質高。
荷蘭農業如此強大的秘密就是技術。荷蘭非常重視農業技術的發展,並不局限於某些專門的技術,而是綜合的,全面的農業技術。包括人工環境控制技術(溫室建造,人工照明,溫濕度控制,二氧化碳補充,全天候生長,自動控制,智慧化,精準化),分子生物學,人工生態圈(種植副產品飼養昆蟲,畜禽魚,養殖副產品制作有機肥),精準農業(無人機,機器人巡視,除草,施肥),節水技術,育種技術,大規模人道養殖技術,病蟲害預防技術,動物疾病預防技術,食品加工與處理技術,……,等等。
夜間航拍的溫室群。通明的人工照明讓農作物晝夜不間斷生長
種植業結合養殖業發展可以互補,形成高效的人工生態圈。例如,稭稈用來餵養昆蟲,昆蟲用來餵養動物,副產品用來產生有機肥,從而形成一個封閉的迴圈農業生態圈。養殖業排出的廢熱可以在冬天為屋頂溫室供熱。隨著產品的輸出,整個生態圈只需要補充少量流失的水分和養料。
幹凈整潔的養雞場
自然條件下,植物只有很少的時間可以生長,而人工環境下,可以常年不間斷高速生長。人工照明和環境控制技術就成了關鍵。荷蘭人工環境農業,采用的是高投入,高產出的發展策略。雖然人工照明和冬季增溫成本很高,但是采用適當的技術可以保證投入產生更多的產出。
西紅柿種植場的天然氣發電機
天然氣發電用來提供夜間照明,發電廢熱用來為溫室增溫,副產品二氧化碳用來作為植物的碳肥。荷蘭擁有十分豐富的天然氣儲量。
高投入的下一代農業節約生態資源,對環境更友好。與2000年相比,荷蘭2014年主要農作物節水率高達90%。2010年,每生產一公斤西紅柿,中國需要耗水290升,美國130升,而荷蘭只需要94升。精準農業可以做到精準施肥,精準除蟲除草。溫室中已經可以做到完全不用除蟲除草劑,大田裏的農藥施用量也大幅下降。養殖場中,註意養殖環境維護,提供更人道的養殖環境,封閉衛生養殖,不讓動物生病,很少使用抗生素。

河南的農業,說不上有多高科技與精密,但是借著大片平原的優勢,妥妥的一個農業大省。2019年產量排全國第二位,僅次於黑龍江,超全國總量的十分之一。

2019年各省糧食產量

2019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為116064千公頃,其中河南播種面積為全國第二,達到10735千公頃。同時,河南作為中國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河南牛、豬、禽飼養量以及禽、蛋、肉、奶產量均居中國前4位元。中國市場1/2的火腿腸、1/3的泡麵、1/4的饅頭、3/5的湯圓、7/10的水餃產自河南。雙匯、三全、思念等都是國內食品加工大廠,當然還有世界名牌——衛龍辣條(滑稽)。

相比於荷蘭的世界最大花卉生產國,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成為出口創利型產業,這種高成本同時也是高產量高附加值的農產品,農業產值也不過占到GDP的2%左右而已。河南的農業則首先以保障國內糧食安全為最高優先級的,在國內相比,河南的農業生產,論機械化水平比不上東北,論農業技術、單位產值比不上東部發達地區,不過河南以占本省面積超過一半的10.735萬平方公裏種植面積,貢獻了大量的農業產出,農業產值占了本省近10%的GDP。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河南的農業依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藏糧於地到藏糧於技,還有很多路要走,也要走出一條適合河南發展的農業道路。

工業對比

先引一段維基百科的內容

荷蘭工業發達,占國內生產毛額17.9%。主要工業部門有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冶金、機械制造、電子、鋼鐵、造船、印刷、鉆石加工等。鹿特丹是歐洲最大的煉油中心。荷蘭有許多著名的跨國公司,2011年共有12家荷蘭企業進入「世界500強」。
如:荷蘭皇家殼牌集團(由荷蘭皇家石油公司與英國殼牌運輸和貿易公司於1907年合並而成,是世界最大工業公司之一,雄踞世界500強企業第二名,其成品石油和石化燃料的生產和銷售能力居世界第二位,為世界第二大石油公司);飛利浦電子公司(成立於1891年,居世界500強企業第277位,在全球電子電器企業中排前十名。其照明裝置、彩色映像管、電動剃須刀、X光分析儀及音響裝置在同行業居領先地位);聯合利華公司(成立於1930年,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排第136名,是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和食品生產企業之一,分鹿特丹和倫敦兩個總部,荷蘭負責食品生產,英國負責日用化工品生產);阿克蘇·諾貝爾公司(世界著名化工和醫藥企業,1994年由荷蘭阿克蘇公司和瑞典諾貝爾公司合並而成,列世界500強企業第479位)。

除了上面那些公司,我再說一個——荷蘭ASML公司

熟悉數位的朋友應該知道這個公司,這是一家生產光刻機的高科技企業,目前全球絕大多數半導體生產廠商,其光刻機都采購自這家公司,比如英特爾、三星、海麗仕、台積電、中芯國際等。具體可以參考下面這個問題,總之就是ASML在EUV光刻機這一細分領域上技術超前,完全沒有競爭對手,一台價格上億,年產量就那麽幾十台,都是排隊訂購的。

就這貨,ASML的光刻機,光學產品、芯片蝕刻

關於河南的工業,河南省2018年全省生產總值48055.86億元,增長7.6%,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國第11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89.38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22034.83億元,增長7.2%;第三產業增加值21731.65億元,增長9.2%。

第二產業占比達到45.8%,占比偏高,先參照一段百度百科的內容

河南工業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5位、中西部省份第1位,新中國成立初期至21世紀前10年,河南工業結構以冶金、化學、建材、輕紡、能源等傳統行業為主。進入21世紀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全省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積極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不斷向中高端邁進。手機、盾構機等產品產量躋身世界前列,礦山機械、起重機等加快追趕國際先進水平。 [38] 汽車工業是河南省的支柱產業之一,宇通、少林、日產和海馬等「河南制造」的各類車輛奔馳在大街小巷,尤其是宇通客車,已經占據全國大客車行業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39] 中國第一台大型拖拉機、第一台大型球磨機、第一台高速柴油機、第一台液壓支架、第一顆人造金剛石、第一塊浮法玻璃、第一張簾子布、第一輛純電動客車、第一台隧道盾構機由河南制造。

沒啥說的,占比高達46%的工業沒有太多的高新技術產業,僅僅有一個富士康帶動了一大批電子裝置零件的供應商,總體沒有能打的高科技型別的企業引領。鄭州找來了阿裏要做智慧城市,洛陽找來了格力做空調,這些都是在國內其他工業城市都已經成熟的產業和技術,畢竟還是處於承接產業轉移階段,以加工制造型別的工業為主,缺乏以創新為導向的高科技公司,民營企業羸弱不說,多是房地產企業,產業無特點,幾個比較有名的都是食品行業的公司。這也是跟國家對區域發展的定位有關系,河南的首要任務是保證糧食生產,也跟省內高等教育資源缺乏有關,之前河南人口超過1億,很快又下來了,是純粹的人口凈流出省份。

總的來說河南的工業與荷蘭的工業沒有可比性,從區位上來說,河南在國內的區位資源和荷蘭在歐洲的區位資源相當。河南是中原地帶,南北東西貫通,歷史上是大運河的中點,新時期是京廣線和隴海線的交點,作為中部省份,通達四方。荷蘭雖然不是歐洲的十字路口,也是十字路口德國旁邊的小店,資源流通豐富,鹿特丹港是歐洲第一大港。在工商業發展上,內陸省份即使區位優勢再好也比難敵沿海省份,港口的吞吐量不是幾火車皮就能搞定的。

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的差距就不細說了,在荷蘭的農業都能成為旅遊服務業的情況下,河南的幾個古都都還默默無聞就已經明顯地看出差距了,更不用說能供應全球市場,吸引遊客無數的花卉產業。

總結

拿河南的GDP與荷蘭對比,從增長趨勢的進行理想化的計算(河南增長率7.6%,荷蘭增長率1.7%),如果連續幾年都是這樣的話,4年河南GDP就能超過荷蘭。當然現實沒有這麽理所當然,不過也不是沒有可能。

荷蘭的經濟是極其發達的,無論農業還是工業都是後發達時期,增長點有限,根據邊際遞減效應,如果沒有新的增長點出現,比如荷蘭又點亮了某個技能樹,增速還存在進一步放緩的可能,對於荷蘭這個國家來說,從運用風車之力開始,到海上馬車夫,到殖民帝國,到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下瑟瑟發抖的四分之一國土,荷蘭已經成為現在這個體量的國家究極形態,不管是從國土面積還是從人口總量來說都不具備再飛沖天的可能。

而河南正處於承接產業,大興基建的初始建設時期,工農業和城市建設都有很大的潛力,再加上巨量的人口,即使經濟結構遠不如荷蘭,當然也不可能像荷蘭那樣,總體GDP超過荷蘭是沒有問題的,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短則5年,長則10年,難度要比中國GDP超過美國要容易些。

當然,身為河南人,心總是偏一些。不過還是要承認差距,迎頭趕上。

網上經常有把河南諧音作荷蘭的,把鄭州比作鄭姆斯特丹,看到了也只是會心一笑,畢竟心裏知道這其間差距甚遠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