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風系統是需要現場安裝的一種小型工程性產品,因此如何選型跟房屋的條件密切相關。我的建議是:
1)新裝修,有條件的就裝「全熱交換」;
2)裝修好的房子,上「壁掛式」新風器。
詳解:
1,首先排除負壓式新風
理由題主已經說的很明白了。
2,其次,新裝修,「全熱交換」最合適
與顯熱交換相比,全熱交換可以一定程度上平衡濕度,新風的舒適性更好。南方回南天和梅雨季節室內會相對比較幹爽,北方冬季室內空氣中的水份也不容易流失。
改善「全熱交換」缺點的措施,基本集中在管道的選材和選型上:
1)室外接到熱交換主機的那段新風管道,保溫要做厚做嚴實,這樣冷凝水問題可以避免。如果發現熱交換主機還需要接冷凝水管,那恭喜,遇到奸商或者啥啥不懂行的賣家了,您買的是「顯熱交換」,而不是「全熱交換」;
2)室內的管道,推薦用柔性可以適度彎曲的圓管道,而且從分配箱到風口,不要有接頭。這樣的管道不容易啟用,做內壁清洗也更方便;
3)不管是管道,考慮日後的維護清洗,從分配箱到風口,最好選用同一個廠家生產的配件,匹配性好。安裝商如果在本地自由采購配件,很可能造成配件阻力不確定導致風量不確定,還會造成接縫處漏風和積垢無法清洗。參見
3,
新裝修,我不敢確定「正壓式」功效
1)有待考證的那點,這裏提供些素材:在德國,現在的民用建築都非常註重密封性,我曾經跟專業測試機構去檢測過幾家新建公寓的房屋密閉性,一百來平米的公寓,基本漏風面積在2~3張A4紙那麽大。中國房屋的密封性大部份比德國差,試想家裏的門窗就算全部關緊,還有3張以上A4紙那麽大的窟窿可以透氣。
2)另外,人在有壓差的室內室外切換時,是否會產生健康方面的問題,待考證。
4,
裝修好的房子,上「壁掛式」
「壁掛式」新風,因為不需要在室內鋪設管道,只需要在外墻上開一個或者兩個墻洞,就像分體空調一樣,比較適合裝修好了的家萊恩裝。參見
1)如題主所說,我覺得做好一款「壁掛式」,需要相當的經驗和技術。之前看到有壁掛式產品新風口向下,這是非常不合理的設計,向下吹送的新風,很容易被各種家具阻擋而無法送到更遠,也容易吹起地面沈降的灰塵。
2)其實,設計合理的壁掛式新風,新風口和排風口近也不容易短路。我做產品設計的,這裏說幾句:新風出風很容易可以設計成單向快速出風的,德國deph.duo新風凈化器的新風口是貼著墻向上吹,利用
康達效應
(Coanda Effect),也稱之為
附壁作用
或
柯恩達效應,
可以將新風沿著墻壁和房頂送達房間大部份區域。而180度直吹的那種外行設計,風速衰減快,傳播距離縮短50%以上,房間新老空氣分布不均勻。
回風口可以設計的大一些,風速也比較慢,可以把對新風的吸引和擾動降到最低。
2018年7月更
近期學習了一些德國和美國的有關資料,發現之前的回答不夠全面,在此進行補充甚至糾正,並附知乎內陳熱鐵相關問題回答:
1,新風系統的單向流,能否形成室內正壓,取決於諸多環境因素,是不穩定的;
2,有醫學方面的研究報導,單向流如果造成室內外氣壓差,有四種方式影響您的健康;
相關報導見本文下一段落。
3,國內盛行用廉價功能微弱的電加熱,替換國外普遍使用的熱交換模組,是不負責的忽悠。
因此,基於這兩點考慮,我的推薦是:
1,不推薦采用「單向流」的新風系統,無論是正壓式還是負壓式。新風系統只有「雙向流」可以選擇;2,雙向流新風,一定要選用帶熱交換的,別指望電加熱在冬天給你加熱新風。
3,新風系統的熱交換,全熱的舒適性優於顯熱,但造價更高。
附:德國太陽神新風選型和預算指南
以下是轉譯的醫學方面的研究報導資訊:
【Mother Nature Network】是CNN和Discovery Communications等投資創辦的媒體集團Narrative Content Group,旗艦網站http:// mnn.com 成長為環境類別中存取量最大的全球網站。 推動這一成功的是一群傑出的記者,他們具有將技術和復雜資訊轉譯成引人入勝且易於理解的內容的獨特能力。【感覺到嗎? 氣壓變化用四種方式影響您的健康】
Mother Nature Network 作者:Jenn Savedge / 2016年10月8日
你是否有印象,你的奶奶說,她知道什麽時候風暴即將來臨,因為她可以「從骨頭裏感受到它的來臨」?事實證明,她可能沒有你想象的那麽瘋狂。伴隨風暴和天氣模式變化的氣壓變化確實會影響我們的身體,許多人對這些影響比其他人更敏感。
雖然它被指出可能導致從血壓變化到關節疼痛增加等各種原因,但是當氣壓,降雨和其他大氣變化發生時,很難確定氣壓變化是這些問題的最終原因。風速和風向 - 通常伴隨著天氣的變化。然而,當氣壓變化時,足夠的人會出現癥狀,所以值得註意。
氣壓變化有4種方式影響您的健康。以下是大氣壓力變化可能影響身體的一些方法:
1 - 血壓:
顧名思義,我們的血液透過心臟產生的壓力系統,在我們的身體裏穿行。因此,這種壓力會受到我們周圍空氣壓力的影響。根據生物氣象學家Jennifer Vanos博士的說法,當氣壓下降時,你的血壓也會下降。對於一些人來說,這可能意味著頭暈甚至視力模糊的感覺。
2 - 頭痛和偏頭痛:
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紐約長老會醫院/威爾康奈爾醫學中心(New York-Presbyterian Hospital/Weill Cornell Medical Center)的神經病學家Matthew Fink博士解釋說,在室外大氣和鼻竇內空氣產生壓差時,容易引起頭痛或偏頭痛,當鼻竇由於任何原因而擁擠或阻塞時,問題會加劇。
發表在「journal Internal Medicin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計畫中,研究人員要求偏頭痛患者保持頭痛日記一年。在將這些日記與附近氣象站記錄的氣壓變化進行比較後,他們發現較低的大氣壓與偏頭痛的發作和持續時間之間存在直接關系。他們的報告得出結論:「氣壓變化可能是偏頭痛的惡化因素之一。」
3 - 關節疼痛:
波士頓塔夫茨-新英格蘭醫學中心(Tufts-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 in Boston)的研究人員調查了200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並行現氣壓和環境溫度的變化與膝關節疼痛嚴重程度的變化之間存在聯系。氣壓可能會影響排列關節囊的液體的粘度,也可能是它會觸發關節神經末梢的疼痛反應。無論哪種方式,這都是你的奶奶多年來所說的:有些人在暴風雨即將來臨時感到關節疼痛。
4 - 血糖:
「糖尿病患者在寒潮期間控制血糖會有更多麻煩,」Vanos說。什麽伴隨寒潮?你猜對了:氣壓的變化。根據Vanos的說法,血液粘度或厚度在寒潮期間會增加,這使得將血糖保持在穩定水平更加困難。
使用胰島素泵控制糖水平的糖尿病患者也應該小心。美國糖尿病協會(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對胰島素泵的有效性與氣壓變化之間的關系進行了一項研究,發現氣壓降低「可能導致泵中的空氣形成氣泡,影響胰島素的輸送和實際的量「雖然這項研究的重點是航空旅行中出現的大氣壓力變化,但仍然值得註意的是,氣壓的突然下降可能會影響胰島素泵的有效性。
海平面標準大氣壓為1013.25百Pa,雷雨前的氣壓會降低到980-990百Pa,壓差變化為每小時1000-2000Pa,也就是 -0.278-0.556Pa/秒。
新風的微正壓,一般在幾Pa-十幾Pa之間,如果房屋氣密性好,會更高一些。假設室內裝了一套單向流新風系統,形成了5Pa的微正壓。你從室內到室外,開門移步的時間是5秒,你承受的壓差變化就是 -1Pa/秒。氣壓秒速變化大於雷雨前的氣壓變化。但是相對雷雨前的悶熱過程,開門的持續時間很短。
那麽,問題來了,短時間的氣壓快速降低,是否也可能引起血壓、血糖方面的變化呢?我目前查閱的資料有限,這個影響的可能性,還無法排除。期待大家進一步考證。
親愛的朋友,都看到這裏了,必須給我點個贊了吧!
更多德國新風知識,歡迎來逛我的知乎專欄:新風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