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三段式中介效應模型真的適用於經濟學研究嗎?還可以用什麽方法來檢驗影響機制?

2021-12-30知識

我個人建議不要在經濟學中使用中介效應進行機制檢驗,雖然國內用的幾近濫觴,但高水平英文期刊,至少據我所知,用的非常少。

我聽老師說,國內審稿人,尤其是留學回來的年輕審稿人,不喜歡中介效應這個詞。

也聽某期刊主編在講座上說過這個問題,他們(編輯部)很苦惱,部份較早使用中介效應的審稿人會質疑文章為什麽不用中介效應,而作者通常會覺得審稿人不可理喻。他們的處理方法是換審稿人。

我追JIE和JDE比較多,沒有遇見過用中介效應的。和周圍人也交流過,甚是少見,據說健康經濟學的某些英文期刊有中介效應的文章。

主流經濟學排斥中介效應模型,可能是因為中介效應模型不是經濟學「土生土長」的方法。國內中介效應模型源頭應該是溫忠麟2004年那篇發表在【心理學報】上的文章,是國內第一個參照量過萬的中文論文。可見用的非常多,但一半都是碩士學位論文,期刊論文約4成 [1]

常見機制檢驗方法有兩個,一個是把機制變量替換為基準回歸的被解釋變量,如果機制成立,那麽核心解釋變量符合應符合預期且顯著;一個是在基準回歸中控制機制變量,如果機制成立,那麽核心解釋變量效力會減弱(顯著性降低甚至消失,系數減小)。其實這兩個就是中介效應模型的兩步法,只不過中介效應模型是三步法。

還有用分組回歸做機制檢驗的,例如這篇就是。

Brandt2017年那篇AER好像也用了分組回歸闡明部份機制,應該是分國有企業和私有企業,說明企業生產效率的。

所以,機制檢驗沒有統一定式,應該依據論文主題和邏輯設計合適的。有些論文機制檢驗部份是很有意思的,也很見功力。只能說,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這次更新,主要因為兩點。一是江西財經大學【當代財經】編輯部發文 [2] ,呼籲經濟學慎用中介效應,在國內經濟學界引起不小爭論。其實,國內經濟學界對中介效應使用是否合理的爭論由來已久,但【當代財經】是第一個站出來公開明確表示不建議使用中介效應的。二是,我正好在EJ上看到一篇用新式中介效應的文章(Dippel等,2022),註意該文方法與傳統中介效應不太一樣。讀完後有所收獲,所以更新一下,這篇文獻轉譯和原稿可參考

傳統中介效應包括以下三個式子,其中X是核心解釋變量,M是中介變量,Y是被解釋變量。

Y=\alpha_{1}+\beta_{1}X+\varepsilon_{XY}(1)

M=\alpha_{2}+\beta_{2}X+\varepsilon_{XM}(2)

Y=\alpha_{3}+\beta_{3}X+\gamma M+\varepsilon_{MY}(3)

傳統中介效應問題在哪呢?以上三個式子涉及三組變量估計,即X對Y,X對M和M對Y,那麽就有三個內生性問題,至少需要兩個工具變量才能估計。即IV1估計X對Y和X對M,IV2估計M對Y。註意,這裏是不能將X作為M對Y的工具變量,因為中介變量定義是X影響M再影響Y,但並不排除X直接影響Y的情況,這樣就不符合工具變量要求。 @閑暇自由好奇

如果三個誤差項兩兩不相關,那麽只需OLS就可以估計中介效應了,而且非常方便。但問題在於,三個誤差項兩兩不相關的假設太強了,現實研究很難滿足。因此,在一篇文章中,傳統中介效應使用前提是,至少找兩個工具變量解決三個內生性問題,這無疑大大增加了文章復雜性。在現實研究中,往往不切實際。

Dippel等(2022)參考Pinto等(2020) [3] ,使用一種新的中介效應方法,基於單個工具變量估計,比傳統中介的兩個工具變量要求低很多。具體如下,圖來自Dippel等(2022),Z是工具變量,T是核心解釋變量,M是中介變量,Y是被解釋變量,K是控制變量。

現在將條件放松至 \epsilon_{T} 和 \epsilon_{Y} 不相關,其它不做要求。這樣一個工具變量Z,就可以估計整個中介效應模型。具體實作方法是兩個2SLS估計:

第一個Z估計T對M。

第二個Z估計M對Y。

個人認為,中介效套用於機制分析還需要更多的支撐,所以現階段慎重使用;等到中介效應在經濟學中成熟套用也不遲。再之,溫忠麟介紹中介效應主要還是心理學,發的期刊也是心理學期刊(【心理學報】)。不同學科之間數據品質不一樣,估計要求也不一樣,不能簡單將中介效應挪用至經濟學。如果要在經濟學研究中使用中介效應,那需要在數據和模型上下大功夫,否則有盲目之嫌。

文章看的不仔細,也沒有深入思考,錯誤之處還請指正,歡迎交流。

參考

  1. ^ https://mp.weixin.qq.com/s/xZKeaTFgz4SZFXvZjmD8SQ
  2. ^ https://mp.weixin.qq.com/s/DSysL43MJLuJEvEPQj9s5w
  3. ^ Pinto R., Dippel C., Gold R., Heblich S. (2020). ‘Mediation analysis in IV settings with a single instrument’, Unpublished Manuscript, https://christiandippel.com/IVmediate_.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