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為什麽人類食物在100℃(沸水)下大多能煮熟?

2021-02-28知識

太長不看版:

1、地球環境決定了多數生物組織通常40度以下穩定,60-80度就能基本燒熟(但耗費時間);

2、更高的加熱溫度有助於縮短烹飪時間,但失去控制的高溫會導致焦化;

3、沸水溫度夠高,又沒有高到讓多數營養物質被破壞,更重要的是 極易於準確控制

----------------------------------------------

絕大多數生活在40度以下的自然環境下,少數高溫(比如太陽暴曬過的巖石)完全可以借助一些死組織的隔離簡單地解決。所以生物機體耐熱超過50度帶來的生存優勢就不太大了,多數生物的細胞結構在50多度會開始被破壞,組織會失去活性,澱粉、蛋白質的性狀都會發生改變。

耐熱能力更低的蛋白質不是沒有,而是對於生物而言太脆弱了,在地球環境下存在的意義不大。耐熱能力更高的也存在,黃石公園熱泉裏的超嗜熱古菌只能生存於90度以上的環境。就連人的大腦裏也少量分布一些耐熱高達148.5度的超耐熱蛋白質cutA1[1]。但是畢竟地球表面極熱的環境並不多見,所以60多度就可以殺死多數致病細菌,70來度就足以讓多數食物的狀態發生顯著變化。

當然,不同食物變「熟」的溫度是不一樣的,並且不同溫度下「熟」的口感也不完全相同。比如小麥澱粉的糊化溫度在58-64℃度,大米68-78℃。牛肉的蛋白質在60度左右就會發生變性了,但是如果要達到軟爛的效果,卻需要用高壓鍋提供超過100℃的烹飪溫度。

在達到焦化溫度之前,較高的烹飪溫度還有助於縮短烹飪時間。所以,多數情況下,我們是傾向於可控地提高烹飪溫度的。但是重要的前提是「可控」,因為一旦溫度過高,食物焦化,是非常嚴重的浪費——這比浪費烹飪時間糟糕得多。

100℃沸水恰到好處的提供了一個溫度足夠應付多數食材,又非常容易穩定控制的加熱方式。 只要不燒幹鍋,並確保火不熄滅,就能很容易地獲得穩定的烹飪溫度。換成90度水溫或者110度油溫同樣適宜烹飪,但是麻煩多了對不對?

[1]anaka T, Sawano M, Ogasahara K, et al. Hyper-thermostability of CutA1 protein, with a denaturation temperature of nearly 150°C[J]. FEBS Letters, 2006, 580(17):4224-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