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當被他人攻擊的時候該怎麽從容應對?

2014-03-23知識

我來說說作為心理咨詢師,如何應對被攻擊。

被來訪者攻擊,是咨詢師不可避免的日常。

因為當來訪者的人格發展,慢慢到達更加高階、整合的狀態,也就意味著對心理咨詢師,不再只覺得「好」,想要依賴、順從、理想化,也會覺得「壞」,覺得失望、不滿、想要攻擊。

但是被看成「壞人」的時候,一些咨詢師同道覺得難以消化。竭力在防禦這個部份。

比如 情感隔離 ,不跟來訪者失望的部份貼在一起,用拉開距離的方式來自我保護。

比如 小心翼翼地討好 。只關註和回應來訪者好的一面,盡量不去觸碰引發矛盾的點。

比如 見諸行動 。用遲到、忘記赴約等行動的方式,把對來訪者的不滿實踐出來。

不止一個被督的同學問我:「老師,我好擔心來訪者攻擊我。」「hold不住強烈的負性移情咋辦呢?我感覺很難跟TA討論。」

是的。面對來訪者的攻擊性,容納TA的不滿、質疑和失望,是每個咨詢師的必修課。

那我們咨詢師要如何去面對呢?
1、 先在現實層面進行探索,找到讓來訪者對你不滿的導火索,並對此進行討論。

在跟我的督導工作時,她經常提醒我:

「來訪者在什麽地方對你表示過不滿?」

「那個時候,你覺得什麽事情可能引發TA強烈的攻擊性?」

「找到這個點,你們可以再往下探索,讓TA覺得不滿的深層原因。」

舉個虛擬的案例。

比如有個來訪者來尋求咨詢,希望能解決在職場上,跟老板溝通很困難,不斷被打擊和邊緣化的問題。

可能咨詢師會給到TA很多理解,支持和接納,讓來訪「感覺我的情緒好多了。」

但這並不代表咨詢師就經受住考驗了。可能來訪不斷跟老板起沖突,被邊緣化的原因,是 TA無法認同被計劃和安排,在組織中做一顆螺絲釘的職業角色

就算TA情緒變好了,還是無法適應工作環境,還是有很多的沖突和矛盾。

所以在又一次跟老板爆發沖突,感覺很挫敗和痛苦的時候, TA可能會把無力感「甩」給咨詢師 :「為什麽咨詢了好幾次,我跟老板的關系還是處不好?感覺咨詢對我沒有幫助。」

如果咨詢師看到當時來訪者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理解工作帶給TA的無力和焦慮,還有TA對咨詢師期待的幻滅,就可以在這裏回應:

「是啊,你非常焦慮和擔心職場上跟老板起沖突的問題,迫切想要解決它。雖然咨詢讓你的情緒穩定一些,但還沒達到你想要的目標。你是很無力的,對我也是很失望的。」

讓來訪者感覺到,你是真的理解、聽到TA的焦慮和挫敗,也願意陪伴TA去應對這個沖突。這樣的話,TA的敵對情緒會平復一些,你們也可以一起討論,問題背後的心理沖突是什麽,制定新的、更能幫助來訪的探索方向
2、然後在動力學的層面進行探索:這是在重復TA早年怎樣的關系模式?你和TA拿到的「角色」分別是什麽?

一些咨詢師在發現現實層面的導火索後,容易跟來訪者 就事論事 ,討論應對的技巧。或者留家庭作業,讓來訪鞏固討論的成果。

這樣其實也挺好的。比較站在問題解決的立場上。如果來訪的確就是缺溝通、做事的技巧,那這種教練式的指導的確能幫到TA們。

但至少從我自己的個案,還有督導的學生來看,其實很多來訪者,並不是缺戀愛、社交、工作方面的技巧。而是「 道理我都懂,但是就是做不到,或者不願意做 。」

如果來訪是卡在心態問題上,那討論內心沖突,討論引起摩擦的,來訪者不斷重演的「內在劇本」,或許才能幫助TA從知道到做到。

再舉一個虛擬的例子。

比如來訪是一名30多歲的女士。她來咨詢的問題,主要是跟婆婆的沖突。感覺婆婆不關心、理解她,她也不願意跟婆婆多說話。結果婆媳矛盾讓家庭矛盾很僵硬。

一些咨詢師下意識的反應,是在現實層面就事論事。你跟婆婆有什麽矛盾,你的問題是什麽,如果有引發沖突的點就進行調整。

但咨詢師一旦這樣做,也很容易被來訪攻擊。

如果這位女士成長在一個重男輕女,一直被媽媽忽略,被要求犧牲的家庭,然後非常委屈和憤怒地長大。

那她太常聽到「你就讓著弟弟唄」「我們的錢要留給你弟討媳婦,你作為姐姐也要出錢。」感覺 被忽視、被剝削、被命令和要求 。並且對這個「味兒」非常敏感和憤怒。

那可想而知,如果丈夫、婆婆提出自認為合理的要求,像是「你來招待一下弟弟一家」「你幫我買一下這個東西」,來訪可能又一次感覺被剝削和壓榨。然後之前把對媽媽的怨恨 轉移 到婆婆這裏,爆發激烈的爭吵。

對咨詢師也是如此。可能你覺得是「幫助她跟婆婆相處更順利」,但在她的內心世界裏,或許就變成「咨詢師跟我媽媽,我婆婆一樣,根本不在意我的感受,只會命令和要求我。」結果對咨詢師也產生強烈的負性移情。

如果咨詢師能理解到,這時候來訪者想到了控制、剝削、忽視她的媽媽,並且感覺被咨詢師和婆婆迫害,那你就可以在這裏回應

「感覺你非常憤怒和不滿。好像我是站在婆婆的立場上,命令和要求你,忽視你的委屈和痛苦。就像那個要求你照顧弟弟,根本不理解和體諒你辛苦的媽媽對嗎?這讓你非常怨恨。」

當你意識到你並不是真的壞,而是被來訪者拽進了自私控制的媽媽的劇本,跟她重演這樣的關系模式,或許你的委屈和不滿也會減少。

然後可以把這個關系模式詮釋給來訪者,促進她覺察和領悟自己的內在劇本。

3、最後說一個咨詢師心態的調整:

你可以把來訪者的攻擊,看成一個幫助TA成長心智,也幫助你自己提升容納能力,做一個好的咨詢師媽媽的過程。

相信幾乎所有咨詢師同道都知道比昂,知道他提出的容器(container)和被容納(contained)的觀點。

這其實不僅在說母嬰關系,也在說咨詢師和來訪者的關系。

好的媽媽,需要有沈思的能力。當嬰兒痛苦、崩潰、憤怒,把大量混亂有毒的心理內容投射過來的時候,母親能夠承受。

並且把這些無法理解的經驗轉化,變成嬰兒可以消化的內容返還回去,那嬰兒也更能容納情緒,理解自己身上發生了什麽。這就是一個人心智成熟,逆商、抗挫能力提高的過程。

要養育來訪者的內在小孩,咨詢師媽媽也要做同樣的事情。

你得能hold住這些負面情緒,不把打垮;然後理解來訪者憤怒、挫敗的情緒,跟TA們過去的關系模式連線,透過反饋和去詮釋返還回去,幫助來訪者理解和組織自己的內在劇本,達到心智成熟的目的。

有沒有感覺是在做同樣的事情?

所以大部份的情況下,咨詢師可以轉換自己的mindset:不把來訪者的攻擊,看成是針對和侮辱、貶低。而是一個理解TA們內心世界,幫助TA和你心智成長的機會。

盧林老師之前說過一個觀念:「來訪者是天師,是老天派來教你怎麽做咨詢的。」

從這個角度理解,你是否會感覺好一些,對來訪的攻擊性沒那麽害怕了?

先發於公號「宇輝的一點點光」,促進心智成熟和心理健康。

作者簡介 :覃宇輝,美國精神分析協會候選咨詢師。武漢大學心理學學士,賓夕法尼亞大學教育學碩士。美國心理學會精神分析分會會員,芝加哥精神分析學院受訓學員。個案時數4200+小時,持續接受候選分析師的個人體驗和個體督導。

預約咨詢和督導 :心理咨詢師、督導師:覃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