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動物遇到惡劣天氣不會失溫嗎?

2021-11-22知識

取決於動物生活的環境和體型,體型越小的動物越容易失溫。哺乳動物的低體溫癥和人相似,會表現出顫抖、無精打采、嗜睡、肌肉僵硬、低血壓、呼吸淺等典型癥狀。

陸生動物的熱量流失有四種基本機制:

  • 熱量從體表傳給流經動物的空氣;
  • 熱量從動物體表傳給直接接觸的土石、冰雪等;
  • 動物發出紅外線而散失熱量;
  • 動物皮膚表面或呼吸道中的水分帶著熱量散入空氣中。
  • 在形狀相似時,動物的體型越大,單位體重的散熱越慢。非洲草原上的大象被夜間下雨淋濕並不會失溫,同一片草原上的小型嚙齒類被夜間下雨淋濕毛皮之後若不趕快找個掩蔽並抖掉身上的水,就很可能死於失溫——老鼠等嚙齒類能很好地遊泳,從水裏出來後失溫的風險比直接被水淹死更大。

    對貓狗來說,身體核心溫度降至 34.4 攝氏度以下就會影響體溫調節機制,讓動物停止顫抖,外周血管擴張、身體產熱減少、下視丘對體溫過低的反應紊亂,造成進一步失溫;身體核心溫度降到 31.1 攝氏度以下會導致神經系統停止調節體溫,動物有機率死於心臟驟停;身體核心溫度降到 28 攝氏度以下會讓心臟驟停機率明顯上升。

    暴風雪之類伴有低氣溫的惡劣天氣可以殺死大部份沒有掩蔽的陸生小型動物。

    生活在水中、地下、宿主體內的動物在這方面比生活在地表的動物安全,水、土石、宿主的身體可以大大延緩熱量的散失,並物理阻擋多種惡劣天氣。

    人相關的可以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