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為什麽有的時候我們明明想的是「為爸媽好」,但是說出口的時候卻容易變成苛責?

2021-05-08知識

指責「父母吃保健品」和指責「孩子玩遊戲」本質上是一樣一樣一樣的。

都是站在正義的立場,以低頭俯視地態度,阻止另一方幹自個兒樂意做的事情。

這誰能高興得起來?

坦白說,誰老是嘮嘮叨叨地跟我說「別熬夜、會死」,「要早起、對身體好」,我明知道這是為我好,我也會煩躁......

拉回來。

如果說,父母只是偶爾吃個保健品當玩兒,孩子只是偶爾打個遊戲放松一會兒,在大多「理智」的家庭關系裏是不會造成多大矛盾的。如果就這樣也能引發劇烈沖突,就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吧~

當然, 很多時候家庭關系的處理方式與認知模式,都是一脈相承的 ......

更多導致矛盾激化的真實情況是: 父母沈迷於保健品,孩子沈迷於遊戲

在第一次溝通的時候其實彼此態度還是可以的。只是這樣的事情頻繁發生後,眼一見、心就煩,「為你好」帶上情緒之後,就由絮叨變成了指責、爭吵,甚至是咆哮。

我們很容易發現,即使出於「善良」的心態,我們的勸阻也時常得不到良性的反饋。 哪怕是敷衍的應付兩句,也算是態度不錯了的。這是為什麽呢?

根本原因是:說教基本是出於自己角度的勸服,而當對方跟你觀點根本性割裂的時候,說教只能成為無休止的「嗡嗡嗡」,這會成為彼此折磨的導火索,迴圈往復。

想要改變這一問題,就要清楚的知道,解決一切矛盾的癥結:

不是練好口才,強化說服能力;而是真的能體會到「沈迷」背後的心理需求。

直截了當的來說就是:

父母沈迷保健品,不是去告訴他們保健品沒有用, 而是弄清楚他們為什麽把生活寄托在保健品上,是因為推銷人的「陪伴」,是因為缺乏關註,還是對死亡的恐懼, 然後針對核心原因,處理他們真正的焦慮;
孩子沈迷遊戲,不是去告訴他們玩遊戲影響學習, 而是去了解遊戲從什麽方面讓他們得到了滿足感,是因為同學都玩要和他們有話題,是因為遊戲的成功讓自己有成就感,還是因為想要逃避讓自己厭煩的學習生活, 接著卯著核心點,應對真正的問題所在。

事實上,根據不同的個體情況,他們「沈迷」一件讓人認為不妥的事物背後,總有自身價值的需求。表面化地反復阻止更多的會導致逆反心的產生。當然,這是大多數家庭遇到這類矛盾的現狀。

但是,要改變這一點,真的沒有那麽難。

第一步就是:

在乎對方內心真正的需求。

更多心理與教育分享, @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