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被台軍給予厚望的台灣首艘潛艇「海鯤」號被暴出有大量不合格,這引發台灣在野黨的不滿。據台灣「中時新聞網」報道,「海鯤」號傳出泊港測試有70多個計畫未透過,必須再行補測,海測恐要延到明年第一季才能實施。
對此,國民黨民意代表表態,要凍結20億「海鯤」號的預算。這引發了民進黨的反對,民進黨民意代表下場指責國民黨和民眾黨「未議而決」,是「立場先行」。
今年7月份出塢的「海鯤」號潛艇
原定在2025年11月交艦結案的「海鯤」號,因為要進行系統最佳化、構型調整,以及擔任武器系統測試的測試艦任務,台防務部門於今年7月17日核定,修訂全案整體獲得規劃書,結案期程將延到2029年度。與此同時,「海鯤」號傳出泊港測試有70多個計畫未透過,必須再行補測,海測恐要延到明年第一季才能實施。
對於「海鯤」號測試延宕,外界眾說紛紜,除了有人質疑是潛艇召集人黃曙光卸任後,接手的台海軍司令唐華因非潛艦軍官出身,無法精準全程掌握進度。甚至更傳出台船公司與海軍間的溝通不良,對於許多測試技術細節仍未整合,導致測試進度受到阻礙。
然而,為支持「自造潛艇」,台當局在「海鯤」號尚未完成測試及交付的情況下,自明年起編列高達2840億元新台幣(約合627億新台幣)預算,采購7艘後續潛艇。根據預算書內容,潛艦後續艦明年度編列20億元,後年度約匡列170億余元,之後每年度預算均超過200億元。2031年度預算達321億余元,是14個年度中最高的1年。
「海鯤」號傳出泊港測試有70多個計畫未透過,國民黨民意代表馬文君9日表態質疑說,這形同暗示「海鯤」號已失敗,正在「砍掉重練中」。
馬文君指出,「海鯤」號從設計到采購上,一開始就出了問題,如今傳出港泊測試有70項未透過也不意外。由於為了趕時間「下水」,該潛艇很多裝置不是原廠,導致出現專業團隊進行測試時,海軍卻拿不出保證書的窘境。
馬文君稱,當初的潛艇班底全部換掉,結案延後4年,給人「砍掉重練」的感覺,只是台軍方不願意承認已經從頭再來。她也懷疑,後續艦明年編列第一筆20億預算,根本是拿來補強原型艦,台灣海軍應該說清楚預算的運用。
台立法機構本會期將審查預算,防務部門預算中的潛艇預算是關註焦點之一,後續潛艇第一波20億元新台幣預算,馬文君認為應該等原型艇確定可以用了,再來談後面預算。而國民黨民意代表徐巧芯也主張凍結後續艦首筆預算20億元,待原型艦海測透過後,再編後續艦預算。
對此,民進黨民意代表吳思瑤表示反對凍結預算。吳思瑤表示,「海鯤」號所有測試都要嚴謹進行,盼後續在潛艇,戰機等攸關台軍的預算審查過程,大家應就事實討論,現階段海鯤號測試還在進行中,在野黨卻似乎有「未議而決」的趨勢,還沒討論也未進入審查,就對相關預算采取質疑、表態反對,這都不正確,需要送出立法機構表決再行商議。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