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南海大地藝術節日前開幕,一場嶺南大地上的盛大公共藝術活動如期呈現。在佛山市南海區的西樵鎮和九江鎮,嶺南水鄉獨特的文化與生活方式,在「水係南海」主題下,與共計95個藝術計畫一起,依托開發中的大灣區和黃金水道珠江展現在世人面前。
依托藝術節展開的這一場藝術之旅,也是基於當地獨特人文與地理風貌進行的文化探尋之旅。在271.87平方公裏的土地上,10個風格各異的藝術區域,以水為核心元素,展示出南海作為嶺南重鎮的迷人樣貌,提出當下城市高速開發中那些值得關註的問題。
古村裏的當代藝術
在廣東南海大地藝術節,每件藝術作品都提供了通往本地文化並思考未來的一條路徑。雨中【聽山】,有西樵山和各地的風聲、泉水聲、蛙與蟲鳴;聽音湖畔,走近【第三天堂在樵山】的自然之環;在太平墟老街,體驗【試衣間】鏡面反射創造的無限延展空間。在漁耕粵韻景區,策展人王子耕召集建築師與藝術家合作,六組作品環湖分布,構成一個個微美術館,以各自的方式與自然和傳統對話。
在本屆藝術節的新展區之一、九江鎮的煙南村,藝術計畫帶來諸多驚喜體驗。村莊入口處的【無憂屋】,來自建築師馬巖松,它像一艘木制飛船,為人們提供了開放、放松的休息空間。而攀登煙南炮樓時,數千個被串聯起來的回收眼鏡片構成「水簾」,帶來迷人的光影體驗,炮樓頂上,則是一枚巨大的月亮珍珠,夜晚,發光的月亮珍珠與空中明月交相輝映,照耀著有六百多年歷史的村莊。
村中舉辦公共事務的文化樓與側旁的古橋咖啡,人聲鼎沸頗為閑適。穿過木結構的古老煙橋,沿著石板路前行進入住宅區,傳統嶺南建築與社群的獨特氣息撲面而來。修葺整齊的路邊小花園,提示人們盛大公共活動為鄉村帶來的改變。
藝術家尹秀珍和宋冬將一處荒廢的民宅打造為迷你美術館,還將定期在那裏舉辦宴會。正午陽光下,他們笑著向人們招手,仿佛守候在家迎送客人的平凡夫婦。在何晃釗舊居,策展人龐海龍與42位中外藝術家一起,將這處風格獨特的大宅也變成一座美術館。幽暗的房間裏,天花板上殘留著一張蛛網,它其實是藝術家張新軍用收集來的村中老人白發制作的作品。這些與日常生活精妙連線的藝術品,體現出藝術節「藝術創生」的理念。
在煙南小學舊址,藝術家楊茂源【光的溫度】再現了光照進教室直到消失的過程,光在不同時間色溫呈現的顏色,被畫在光的影子上,時光的痕跡,與孩子的成長和學校的變遷形成應和。跨界藝術家王忠升,用陳皮、金箔、老木床等元素打造了裝置作品【金花的秘密】,融合自己的藝術療愈實踐與東方傳統。
魚塘、鷺鳥與龍舟
藝術節上最獨特的一段藝術尋訪之路,是自潢磯社群乘龍舟前往河清社群。
東西運河的璜磯段,本地人稱為璜磯水道,水面寬闊,兩岸景色秀美。這條河湧連線著的璜磯社群與河清社群,是本屆廣東南海大地藝術節的兩處作品區域。璜磯距離西江水域很近,開漁期,西江魚會順著水流進入東西運河,當地人在家門口即可享用美味時令河鮮。
黃河山的作品【浮出水面】,即醒目地呈現了當地居民與魚類的親密關系。龍舟行進在璜磯水道上,巨大的白條魚等魚類的影像突然出現在橋梁或者岸邊,吸引人們驚嘆、拍照、琢磨,這些魚是否就是自己當日餐桌上的那盤炸魚?常見的小魚與當地普通人的生活,透過藝術引發關註和思考。
璜磯社群水系發達,魚塘眾多,風水村與學堂村之間的一片茂密竹林,成為鷺鳥棲息的家,如今叫做「鷺鳥天堂」,那裏聚集了成千上萬只鷺鳥,也是一處觀鳥勝地。漫畫家TANGO的作品【茶之鷺】呈現於鷺鳥天堂的一處水面,他將白鷺與茶結合創作了AR作品,現場掃描二維碼後,手機螢幕上出現一只優雅的白鷺,愜意地舉杯品茗。
九江鎮是龍舟重鎮,記者一行抵達璜磯社群的九江鎮龍舟訓練基地時,三五成群的姑娘和小夥子結束訓練後,正在墊子上放松、休息。「那艘船上就是世界冠軍」,在客用龍舟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大家將掌聲送給船上正在訓練的女運動員。
明末清初,劃龍舟就盛行於九江鎮。多年來,當地的男女龍舟隊經常代表中國隊征戰世界各地,成績斐然。這些健美、自信的龍舟隊員,想必也非常認同「水係南海」即「水就是南海」這句話吧。
廣東南海大地藝術節顧問北川富朗認為,藝術是人類與自然相處的一種方式。擁有豐富自然資源、文化底蘊深厚的中國鄉鎮,也正在將藝術作為發展的一種方法。「在全球趨於同質化的城市化行程中,因地制宜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活方式顯得尤其珍貴。」北川富朗說,透過藝術編織新的故事是至關重要的,地域型藝術節透過與當地居民的協作而得以實作。在西樵鎮和九江鎮,藝術家的作品讓當地人依水而居的傳統生活方式回歸人們的視野,引發新的思考。
2024年11月16日到2025年2月12日,30個國家和地區的165組參展藝術家,透過作品向本地居民和遊客展示自己對南海的認知、思考和期待。作為 「大地藝術節中國計畫」團隊(瀚和文化)運用「藝術創生」方法,在國內開展的第一個全域性地域型藝術節,廣東南海大地藝術節融入鄉村振興,服務地方發展,希冀助力南海成為「大灣區文化高地」和「世界文化藝術旅遊目的地」。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