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他在北京蝸居30㎡,卻坐擁價值千萬的奇書

2024-09-26心靈
王驥,
中國迄今為止唯一的藝術家手作書收藏家。
17年來,他看過2000多本藝術家手作書,
斥巨資收藏了200多本,
卻始終蝸居在在北京30㎡的小房子裏。
2019年,他關掉自己的公司,
專門為這些書寫起了「傳記」;
次年末,出版了【書之極】,
旋即獲得2020年「中國最美的書」獎項。
4年後的今日,
他又推出了【奇跡之境:藝術家手作書】,
收錄了50本藝術家手作書,
包括趙無極、藤田嗣治、達利、馬蒂斯、達明·赫斯特……
堪稱藝術家手作書的「百科全書」。
【奇跡之境:藝術家手作書】部份內頁
9月24日,
王驥的收藏展「奇跡之境:藝術家手作書」
在杭州X sign Space開幕。
展出了他收藏裏70本精美、小眾的藝術家手作書,
囊括【書之極】的24本
和【奇跡之境:藝術家手作書】的大部份收錄。
開幕前幾日,我們在布展現場見到了王驥。
編輯:陳幼然
責編:鄧凱蕾
王驥於北京家中,30㎡的家裏堆滿了書
肖全拍攝
王驥是內蒙古呼倫貝爾人,個子很高,一頭長發,看起來瀟灑自在,講氣話來倒平靜溫和。他給我們看自己在草原上策馬奔騰的視訊,卻和我們說,其實自己是個社恐,最快樂的事,就是在家裏和那些不會說話的書相處。
2019年,王驥幹脆關掉了自己公司,專心為這些美麗的書寫起了「傳記」。又找來視覺藝術家閻實、著名書籍設計師潘焰榮來拍攝圖片和設計圖書,終於在2020年完成了【書之極】的制作和出版。
【書之極】中收錄了24部「可翻閱的藝術品」
【書之極】中收錄的部份藝術家手作書
原價1280的【書之極】,如今在當當網售價16800,翻了十倍不止。在豆瓣也是打出9.9高分。
【書之極】裏,王驥講了他與24本藝術家手作書的故事。光是圖片就拍了一個多月,圖書打樣也有十幾稿,最後的成書紙張更來自6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只為「按照藝術家手作書的標準」呈現給讀者「如親眼所見般的效果」。
這也是中國第一本全面、系統介紹藝術家手作書的出版物。書僅出版了1000本,很快賣空,好評如潮。媒體們紛至沓來,不僅想看看這些絕美的藝術家手作書,也對王驥這個「書癡」十分好奇。
【奇跡之境:藝術家手作書】部份內頁
4年後,王驥終於帶來了【書之極】的續篇——【奇跡之境:藝術家手作書】。這次,他收錄了50本藝術家手作書,還系統地闡釋了藝術家手作書的前世今生、收藏重點、分類規則,以及如何去保護、欣賞它們。堪稱藝術家手作書的「百科全書」。
王驥說,【書之極】代表了他自己的審美偏好,24本書都是他自己選的,文字也寫得主觀、感性。但這次,王驥想更深入、全面地去闡述藝術家手作書,讓更多人知道它的存在,「這時候就不能只考慮我個人的審美取向了,選書也更加慎重。描述這些書時,我盡量客觀,把解讀或欣賞的權利留給讀者,讓它們能對著畫面產生思考。」
王驥在家中挑選、研究藝術家手作書中
王偉拍攝
王驥和出版人張向東、潘焰榮、閻實,一起把所有收藏搬到了閻實的攝影工作室,四人把每本書都看了一遍,初篩60本,最終定下50本,最後一本本書在閻實工作室逐一拍攝。
亨利·莫耳【哈姆雷特】
薩爾瓦多·達利【神麴】
如何選書,王驥有自己的規矩。首先,【書之極】裏出現過的書,不會重復出現;其次,盡可能選擇不同形態的藝術家手作書,讓大家看到它們的不同面貌——有盒子的、木頭的……很多可能都脫離了書的原本形態;最後,便是那些與王驥有著情感連結、有故事可聊的藝術家手作書。
在【奇跡之境:藝術家手作書】中,既收錄了世人熟知的薩爾瓦多·達利的【神麴】、亨利·莫耳的【哈姆雷特】、趙無極的【足跡】【光芒】、藤田嗣治【梅子太太的第三度青春】、達明·赫斯特【雪盲:可卡因貿易的簡要職業】……也有一些在藝術史留名,但在國內並不熟知的藝術家如Enrico Baj、Arnaldo Pomodoro的作品。
【奇跡之境:藝術家手作書】部份內頁
圖片致謝雅昌文化集團
如何將這些全世界美到極致的書,更好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王驥完全交由潘焰榮自己發揮,前後兩年,才最終定稿。書籍選用義大利藝術紙、日本竹尾紙等六種紙張作為成書紙張,潘焰榮形容翻閱書時的感覺,「像瀑布一樣,特別順滑。我們希望讀者翻閱它時,能有一種如撫摸絲綢般的柔軟觸感。」
【奇跡之境:藝術家手作書】插頁
圖片致謝雅昌文化集團
他也是在認識王驥以後,對藝術家手作書有所了解。在這本書裏,每本手作書的文字內容將以插頁的形式呈現——這也是潘焰榮從藝術家手作書裏汲取的靈感,由於許多手作書有大量版畫,藝術家為了防止作品與作品間互相摩擦產生傷害,頁面間通常會有一張保護紙作為隔頁。
「原本膠裝很嚴謹的一本書,加進去輕薄的插頁,突然就很松弛。翻閱起來,也多了些小樂趣。」
【奇跡之境】封面
選自日本藝術家森村泰昌
圖片致謝雅昌文化集團
封面,選擇了日本藝術家森村泰昌手作書的其中一件作品。一只拿著鑷子的手,宛若一種預示——這本書,是王驥對藝術家手作書的一種剖析與解構,同時也強調著「手作」這一充滿時間、匠心的概念。
整本書不論是結構還是內頁的編排都充滿節奏感,內頁排版也簡約而美,松弛有度,潘焰榮說:「圖片與文字之間的距離、大小,其實也會給讀者一種情緒變化。做書的過程就像醫生做解剖手術一般,剖析書中的每一處細節,並努力尋找一個合乎的敘事邏輯,構建起一個清晰的閱讀框架。」
徐冰與王驥
時差島拍攝
徐冰是國內最早做藝術家手作書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奇跡之境:藝術家手作書】樣書一出來,王驥就帶著它去找了徐冰,徐冰看後三天就將前言寫好發給他。
徐冰寫道:「書在翻動時的快感,不僅來自每次翻動中所出現的驚喜,更細膩的分析,還來自於書頁翻動時所感受到的與自然配合的快感,感受著人為的控制力與自然力小小的、既較勁又順應的舒適……這快感加之對下頁內容的期待;工藝的精彩絕倫;淡淡的書香加文青式的浪漫;藝術的小眾品味……這一切混合起來,構成了藝術家書的魅力。」
王驥在「奇跡之境:藝術家手作書」展覽現場,2024
王驥總說,一本藝術家手作書就是一個展覽。手指的撚動代替了頁碼的更替,頁面的層疊代替了展廳連續的空間,讀者可以沿著頁面一頁頁翻閱,也可以跳躍在不同作品前,與之不同的是,藝術展屬於大家,藝術家手作書卻只屬於翻閱者一人。
「奇跡之境:藝術家手作書」展覽現場,2024
X sign Space,杭州
這次【奇跡之境:藝術家手作書】同名展覽,王驥從自己的眾多收藏裏,精心挑選了70本,包括【書之極】裏收錄的24本,還有【奇跡之境:藝術家手作書】裏的大部份。
這批展台,也是策展人梅數植、潘焰榮專門為展覽客製的,高度、大小,都經過精心考慮,只為了讓觀眾能以更平等地目光去凝視、欣賞這些書籍。
王驥在「奇跡之境:藝術家手作書」展覽現場,2024
300平的空間裏,可以一次性、密集地欣賞到那些來自全球最精美、最獨特的藝術家手作書
我們跟著王驥邊走邊看,每本書,哪位藝術家、什麽紙張、如何創作,收藏的過程,他如數家珍。
艾爾納多·波莫多羅&波赫士【七首撒克遜詩選】
1974年,制於義大利維羅納
展廳入口,是王驥最喜歡的義大利藝術家艾爾納多·波莫多羅和大文豪波赫士合作的【七首撒克遜詩選】,這本書也被譽為波赫士所有作品中最精美的呈現。
艾爾納多·波莫多羅將這本藝術家手作書完全作為一件雕塑作品來對待,精雕細琢,天工造物。一個由原木、硬紙板和銅板制成的盒子將書體牢牢保護起來,銅板上是書中所出現符號的黃銅蝕刻畫面。掀開盒蓋之後,書的封面鑲嵌了3塊由艾爾納多·波莫多羅制作的鎏金黃銅雕塑。
趙無極【足跡】
藤田嗣治【梅子太太的第三度青春】
再往裏走,一張展台上,放著來自東方藝術家的作品,常玉、趙無極、朱德群、蕭勤、丁雄泉……這些上世紀初去歐洲留學、如今在藝術史上留名的中國藝術家,受西方版畫發展影響,在他們整個創作生涯,都持續地創作藝術家手作書。
那個時期去歐洲留學的,還有一位來自日本的藝術家藤田嗣治。他的【梅子太太的第三度青春】創作於上世紀30年代,有他早期作品特有的濃厚日本美學,這件作品也被收錄在【奇跡之境:藝術家手作書】中。
「這不僅是一本藝術家手作書,也是一份研究藤田嗣治的史料。」王驥說,收藏一本藝術家手作書,就像收藏了藝術家人生裏的一段時光。你能透過藝術家手作書,看出他們不同時期的不同思想軌跡。
安琪拉·歐其賓迪【心跡】
1998年,制於義大利公尺蘭
其中一個小小的木盒子,在一眾書籍和紙張中,引起了我們註意。乍一看,這就是一個普通的方正木盒,裏面放著一卷褶皺的、棕色的紙,像是被水打濕過一般。
王驥說,這是他朋友,一位義大利藝術家安琪拉·歐其賓迪的作品,全世界只此一本。
安琪拉·歐其賓迪在西藏
上世紀80年代,她第一次去西藏,那時的西藏尚且落後,來自西方的安琪拉第一次看到了一個生活環境、宗教信仰都完全超出她認識的世界。安琪拉深受觸動,於是買了一卷用於寫經文的紙,在上面寫下了她對世界、宇宙、還有人生的感悟,以及自己藝術裏的小秘密。
她將這卷寫滿字的紙,卷成類似西藏轉經輪的形狀,又用膠把它固定在盒子內側,於是變成了如今我們看到的這種形態。
從西藏回來後,安琪拉·歐其賓迪還創作了4件長達7公尺的卷軸作品【記憶之旅】。
最令王驥觸動的,不僅是安琪拉的作品本身,更是她留下了一個深刻的哲學問題——你是把它作為一件藝術家手作書,保持它原有的形態去欣賞,還是拆開它,去解讀其中的內容?一旦拆開,就無法完全復原。
「這是一個to be or not to be的問題,拆開後,滿足了我的閱讀欲望,卻失去了藝術品的形態和書籍的閱讀功能。」王驥覺得,藝術家手作書背後承載的思想,並不是那麽單薄的,不僅僅是文字和畫配合在一起帶來的美那麽簡單。
拉蒙多·賽斯瑪【到來】
1986年,制於義大利公尺蘭
還有一件十分特別的作品,純白的紙張上,沒有任何文字、圖片,湊近看,可以看到紙張的起伏。王驥和我們介紹,這是一本由盲文來書寫的藝術家手作書,畫面采用了浮雕質感的印刷形式,不過藝術家本人並非盲人。
這位藝術家試圖以此探討一個問題——非健全人類,是否也擁有欣賞藝術之美的權利?
王驥曾做過一個實驗,晚上在家時,他把屋子裏燈全部關掉,在一個全黑的環境下去觸碰、撫摸這個畫面。卻發現自己除了起伏不平,什麽也感受不到。
「正常人在閱讀時,其實會用到視覺和觸覺,盲人閱讀時,他是完全用觸覺去感受的,這種感知能力不是我們閉上眼就可以擁有的。」王驥說,閱讀其實本身是強視覺的,因此反而容易忽略了這個過程中的其他感受,譬如觸覺、嗅覺、聽覺。
每本書用紙不同、油墨不同、創作年代和保存年份不同,導致每本書的氣味、手感是非常不一樣的。「手指翻動書的觸感,手指撚動頁面沙沙作響的聲音,它會把你帶入一種很美的境界,這也是為什麽我們依舊堅持紙質閱讀的意義,這些都是電子閱讀不可替代的。」
「我們現在處於一個快時代,快時代從不缺乏資訊,反而是資訊過載。快時代裏,慢產品的需求是被弱化了的,藝術家手作書就是絕對的慢產品,慢到什麽程度呢?有些藝術家幾十年都沒有創作完一本藝術家手作書。而且它也沒有很大的市場,更多是滿足創作者本身的創作欲和表達欲。它承載了藝術家生命裏的一段時光,閱讀時,我好像在這段時光裏,和藝術家共情、找到一種與他同行的感覺。」
王驥於北京家中,王偉拍攝
王驥是70後,大學時,他學的是「電力系統與自動化」,只因為家人希望他學一個將來容易有鐵飯碗的專業。但他卻偏偏愛上了藝術,和很多國內外藝術家成為了好朋友。
王驥收藏的第一本藝術家手作書
艾爾納多·波莫多羅【玫瑰與天空之喜悅】
2007年,他在義大利波隆納一個展覽上,看到空間主義之父Lucio Fontana的作品前,陳列著一本書。究竟是怎樣的書,會被並列擺在一幅上千萬的作品前?
王驥當即和畫廊主說,希望能看一下這本書。戴上白手套後,他一邊翻閱,一邊驚嘆,「太美了!」書裏的版畫,也是他最愛的義大利當代藝術家艾爾納多·波莫多羅的作品。
亨利·馬蒂斯【阿波利奈爾】。阿波利奈爾是法國著名詩人,馬蒂斯對他極為推崇,為了紀念英年早逝的阿波利奈爾,他聯合詩人、藝術家魯維耶共同創作了這本藝術家手作書。從1941年做出決定至1953年問世,亨利·馬蒂斯一直疾病纏身,因此本書的發行非常不易。
常玉【陶潛詩集】
馬克·夏加爾【熱帶雨季的信劄】。書中的詩歌出自一位非洲詩人筆下,詩人和藝術家這種組合,是藝術家手作書創作中經常出現的一種搭配。
就這樣,王驥重金收藏了第一本藝術家手作書,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這17年,他一有空就在義大利的藝術書工坊、歐洲的珍稀舊書店和各種拍賣會上搜尋,斥巨資收藏了200多本藝術家手作書,包括常玉的【陶潛詩集】、趙無極的【亨利米修詩選】,還有亨利·馬蒂斯的【阿波利奈爾】……幾千歐元、幾萬歐元,是常見價格,最名不見經傳的藝術家,也要幾百歐元起。
這些藝術家手作書雖然以書為載體,卻也是實實在在的藝術作品。達利、安迪·沃荷、馬克·夏加爾、井上有一……許多頂級的畫家、攝影家、雕塑家,甚至是裝置藝術家,都曾創作過他們的藝術家手作書。只不過這些可以被「閱讀的藝術品」,在中國還鮮有人知。
法布立西奧·布拉吉利【磚】。這本書有極強的偽裝性,看上去就像是大百科全書裏的一本,開啟後會發現,書裏真的是一塊磚。王驥覺得這本書表達了藝術家對目前空洞乏味的出版物的一種反諷。而在更多「參觀者」看來,這本書是絕佳的文藝青年防身利器。
有些書存世量很少。像法布立西奧·布拉吉利的【磚】,藝術家本來希望做50本,但是實際上只做了5本,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損毀了3本,最後只剩下2本。一本在王驥的手中,另外一本在米蘭的圖書館裏。
王驥於北京家中,王偉拍攝
有人說,一本書動輒十幾萬,肯定是土豪。
但這十幾年,他不換車不換房,唯一不斷購入的就是好書和好酒,至今蝸居在北京30平米的房子裏,很多朋友不理解,王驥倒是十分坦然,「把一部份財產去換取精神食糧後,物質勢必是要虧欠一點的。不過我對物質生活要求很低,這些藝術之美給我帶來的精神愉悅感,已經很精彩了。」
王驥於北京家中,王偉拍攝
多數藝術家手作書未經裝訂,不少名家內頁單獨送拍,都可以獲得不錯的價格。但這些年,王驥從未出售過自己的收藏。每一本書翻閱時,他都能回想起來邂逅它的那一刻。
「這是非常美好、私人的記憶。我覺得藝術家手作書的收藏也像堂吉訶德一樣,是一個孤獨的探索過程。既然我收了這些美麗的書,就有義務讓更多的人看到他們,了解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