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22日晚上11點左右,162師485團組織20名老兵打算趁夜色,營救被困於復和越軍陣地的25名我軍戰士。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就在485團打算發起佯攻時,東線總指揮許世友司令員卻叫停了該計劃,直至26日,18名偵察兵戰士遺體才得到入殮。這一操作也讓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什麽許世友要連夜叫停該計劃呢?
一、244高地營救被困人員叫停
2月17日,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162師接到命令在龍州以西集結,隨著部隊剛剛抵達,又再次奉命向寧明以西進發,彼時,162師已經做好戰鬥準備,可是抵達作戰地點不到20小時的時間裏,再次奉命返回龍州,要求從水口投入戰鬥。
瞬息萬變的作戰命令,雖然讓162師有些疲憊,但依然嚴格執行命令,沒有任何人掉以輕心。19日下午,廣州軍區炮兵第1師26團、209團2營奉命配屬給陸軍第42軍125師,在水口關至越南復和方向投入作戰。
這裏是位於復和經廣淵至高平的一個小高地,不僅可以俯瞰復合——東溪——高平胡復合——廣淵——高平的兩條必經公路,而且還是一個重要的咽喉要道。
越軍567團和751團2個營主力在這裏不惜血本建立了一系列防禦措施,與周圍的幾個塹壕形成火力交錯,另外,還隱蔽著一個迫擊炮陣地,能夠對進入伏擊圈的解放軍實施突襲,可以說是一處敵暗我明的最佳隱蔽點。
隱蔽在這裏的越軍十分自信的吹噓:
「中國軍隊是不可能突破這裏防線的,除非能夠飛過去。」
2月19日,162師加入到125師在復和地區戰鬥。125師率先攻打244高地,並占領該高地南端兩側部份塹壕,與越軍形成相互對峙。
越軍前沿與我軍相距僅僅只有300公尺,如果125師後方師屬炮團火力支援,拿下越軍陣地自然不在話下。
可是,配屬給125師的42軍炮兵團一直部署在國內沒有出境,直到21日下午,該炮群接到師炮指電話通知: 125師已經占領244高地,現炮群可以交替向244高地方向轉移。
為了保證指揮不中斷,26團決定由參謀長龔顯發帶領部份人員先行轉移,不過,要求轉移人員在到達復和之後,必須下車,另外,從244高地南側上山占領觀察所。
22日上午10時40分,龔顯發帶領的先行67名人員,乘坐6輛汽車從水口方向出發,本來按照炮指命令,先行部隊必須在復和下車,然後從長形高地南側占領觀察所,但卻思想麻痹,認為我軍已經占領長形高地,中途不可能有危險了,於是,未在指定位置停車,而是直接奔著高地而去。
殊不知,已經埋伏在長形高地小石上下的越軍蓄勢待發,在距離前沿700公尺處時,看到中國軍隊車輛,立即下令用火箭筒開火,當即第一輛車上5名戰士犧牲,而後面的車輛始料未及,眾人倉皇下車準備應戰之際,卻遭到越軍的三面火力夾擊。
僅僅1個小時,6輛汽車犧牲18人,重傷19人。
與敵軍對峙的125師375步兵團聽到激烈槍聲,不由緊急命令指揮員觀察什麽情況,得知一支解放車隊遭遇襲擊,頓時心急如焚,立即命令前方部隊加大火力牽制越軍火力,減輕後方戰友壓力。
此時的越軍十分兇殘,據【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炮兵偵察戰例和經驗選編】記載: 傷員報告稱越軍對被困我軍近距離補槍,幾乎不留任何活口,一時之間,所有人都懸著了一口氣。
162師485團得知訊息,決定挑選20名老兵,組成突擊隊,趁夜色向越軍陣地發起營救任務,為了順利救出被困人員,485團7連則向越軍陣地發起佯攻。
由於被困人員距離敵人陣地太近,營救十分困難,如果用炮火壓制,又擔心傷害戰友,也怕會打亂之前的作戰部署。
在這一營救過程中,有5人於22日晚上和23日晚上陸續歸隊,2名重傷員撤出,而其他被圍困人員則兇多吉少。162師決定再次發起營救我軍士兵的任務關鍵時刻,一道命令卻傳了過來。
許世友得知了這一計劃,立即叫停了該行動,並下令: 162師立即連夜趕赴諒山參加戰鬥,營救任務交由125師負責。
命令下達後,所有人有些茫然。要知道救人如救火,晚一分鐘恐怕戰友們隨時犧牲。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軍令如山,162師只能連夜行動往廣西憑祥市趕去。與此同時,125師也迅速 接守 布防任務。
此時,很多人不明白許世友的這番用意到底是什麽,而且162師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多變性也讓人提出質疑。
二、越軍以烈士為誘餌
這一答案,戰後在解放軍炮兵司令部編著的【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炮兵偵察戰例和經驗選編】資料中記載: 許世友之所以抽走營救部隊,是因為有迫不得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