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衛生健康工作是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的第一道防線,也是衛生與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國家衛健委多措並舉,推進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建設。
「我們廣大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以占全國將近三分之一的衛生人力資源,提供了全國一半以上的診療服務量以及絕大多數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為城鄉居民的健康提供了基礎性的保障。」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司司長傅衛在11月15日的國家衛健委新聞釋出會上表示。
數據顯示,在2023年總診療量中,醫院42.6億人次,占總人次的44.6%,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9.4億人次,占總人次的51.8%。正是因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性,其能力的提升一直在進行中。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曾表示,堅持以基層為重點,為居民提供就近就便的醫療衛生服務。
從政策上來講,在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提出將基層醫療衛生發展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從資金上看,2022年,中央財政下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685億元支持基層醫療機構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計畫;下撥基本藥物制度補助資金91億元(含對村衛生室的補助33.6億元),用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彌補核定收支後的經常性收支差額補助,以及鄉村醫生收入補助等;透過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補助資金安排60億元,支持各地統籌用於縣域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
在多重因素的推動下,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已經初見成效。
據傅衛介紹,在強化基層衛生服務的措施方面,主要體現在幾個層面,首先是體系建設和能力提升,推廣縣域醫共體,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目前全國已經有3.56萬個基層醫療機構達服務標準,80%能提供兒科服務。其次是人才隊伍建設,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計劃,最佳化人才政策,提升村醫素質,執業醫師和助理醫師比例超45%。同時創新服務模式,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老年人、兒童、孕產婦和慢性病患者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實施便民措施,如上門服務、長期處方。另外,發揮社會共治力量,98%的村(居)委會建立公共衛生委員會,助力健康服務和促進。
「目前,村(居)民委員會的公共衛生委員會覆蓋面已經達到了98%以上,他們在宣傳動員、協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共同做好健康服務和健康促進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傅衛表示。
2021年6月,廣州市開始創新設立市、區、鎮(街)、村(居)四級公共衛生委員會,按照市規劃、區組織、鎮(街)實施、村(居)落實的原則,有效整合各方資源,織密基層公共衛生服務的網底,為居民提供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醫療健康服務。
據廣東省廣州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陳斌介紹,一是圍繞公衛安全,提供疾病防治服務。二是圍繞居民的健康,提供利民便民服務。三是圍繞社會共治,提供可感可及服務。部份區推動區域協作,組織開展醫療結對、共建聯合義診活動,為居民提供專家義診、胸透等免費的檢查服務,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到三甲醫院的專業服務。
而在服務能力提升上,一方面透過醫共體模式,縣域醫共體內以人員為核心的資源下沈,同步實施服務、技術、管理下沈,開展巡回醫療和巡診派駐,目前全國90%以上的縣實作了縣級醫院人員派駐鄉鎮衛生院全覆蓋。另外一方面,為了更好地提高鄉村醫生的素質能力,打造一支專業化、規範化的鄉村醫生隊伍,從2023年開始,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中央編辦、教育部、財政部,還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這五個部門,聯合開展實施了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
「截至今年10月底,專項計劃錄用的近7500名大學生鄉村醫生都已經陸續走上了工作崗位。2023年專項計劃已經招錄的這些大學生,平均年齡24歲,97%都集中在35歲及以下;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占到了12.5%;大學專科學歷占到87.5%。所以也可以看出,這個專項計劃確實為村醫隊伍增添了新鮮的力量,也起到了提升鄉村醫生隊伍學歷層次、最佳化年齡結構的這樣一個作用。」傅衛表示。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