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假期重點速遞丨券商熱議節後觸底反彈,冷靜做好「進擊」準備!這個板塊拐點訊號顯現

2024-09-17心靈

(一)重磅訊息

1、隔夜美股三大指數收盤漲跌不一,納指跌0.52%,標普500指數漲0.13%,道指漲0.55%創歷史新高。大型科技股表現分化,蘋果跌超2%,輝達、特斯拉跌超1%,亞馬遜、奈飛小幅下跌;Meta漲超1%,微軟、谷歌小幅上漲,英特爾漲超6%。中概股多數下跌,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跌0.58%。拼多多漲超2%,百度、唯品會、京東小幅上漲。

2、國際油價全線上漲,美油10月合約漲2.69%,報70.50美元/桶;布油11月合約漲1.82%,報72.34美元/桶。周一紐約尾盤,現貨黃金上漲0.18%,報2582.45美元/盎司,創收盤歷史新高,盤中一度漲至2589.70美元/盎司新高。歐股主要指數多數收跌,歐洲斯托克50指數跌0.32%,德國DAX 30指數跌0.23%,法國CAC 40指數跌0.21%,富時100指數漲0.07%。

(二)券商最新研判

浙商證券:理性看待當前走勢,冷靜做好「進擊」準備

上周市場繼續「築底」,主要寬基指數均錄得負收益。展望後市,市場有兩種可能路徑:一是就地展開反擊,突破上方「三重技術指標」壓制,之後轉入區間震蕩,重心逐步擡升;二是出現類似2022年4月下旬、2024年1月下旬走勢,在籌碼「無量凈空區域」快速調整,那麽市場大機率將出現快速反彈。

總體而言,無論是從政策、估值、籌碼、外部形勢而言,在當前位置都沒有繼續悲觀的必要。配置方面,中線倉位不宜恐慌,仍可維持當前倉位。

關於加倉時機,基於前述分析提出兩種加倉思路:(1)如果市場反彈,那麽建議待主要指數突破前述「三重技術指標」後,再行擇機增配;(2)如果市場在當前位置快速調整甚至挑戰今年2月初低點,那麽建議克服恐懼、直接增配。

行業配置方面,當前行業主線並不明晰,建議不要急於下手,可以關註有重組預期的券商板塊,並將超跌的地產、傳媒、電腦板塊納入觀察池。另外,考慮到相當部份個股已經調整充分,可以基於「前期下跌充分+近期走勢企穩+基本面改善」的復合條件挑選個股,適當「輕指數,重個股」。

光大證券:美聯準降息拐點臨近,A股流動性或迎改善,節後有望觸底反彈

美聯準降息拐點臨近,A股市場流動性或迎改善。

展望後市,由於美國核心通脹再度反彈,9月基本確定僅一次降息(25bp),關註9月FOCM會議點陣圖和經濟預期的變化。大選視窗,大的政策變化或難以落地,若核心通脹連續反彈,需警惕美聯準年內降息次數不及預期風險(目前市場預計降息三次,空間100bp),激進的降息交易有一定修正的空間。

具體到A股市場,雖然大幅降息機率下降,但美國新一輪貨幣寬松拐點臨近,A股流動性也將迎來邊際改善,市場結構性機會或有所增加。可圍繞業績景氣和政策支持方向布局,留意新質生產力、高端制造及國企改革相關方向的投資機遇。

(三)券商行業金塊

德邦證券:先進封裝助力芯片效能突破,AI浪潮催化產業鏈成長

先進封裝:超越莫耳定律,助力芯片效能突破,「後莫耳時代」芯片特征尺寸已接近物理尺寸極限,透過先進封裝提升芯片整體效能或成為趨勢。先進封裝具有小型化、輕薄化、高密度、低功耗、功能整合的優勢,可廣泛套用於AI、高效能計算、數據中心等新興領域。

CoWoS和HBM:相輔相成,AI芯片的絕佳拍檔。CoWoS是AI時代的先進封裝版本答案。算力需求隨大模型推出爆炸式提升,GPU等AI芯片深度受益。搭載矽中介層的CoWoS封裝效能優異,適用於高效能計算領域,目前已演進五代,不斷增加其中介層面積以及記憶體容量(HBM)。

HBM:AI芯片的最佳視訊記憶體方案。HBM堆疊多層DRAM提升記憶體容量和頻寬,打破記憶體墻限制,滿足AI高效能動態儲存需求。TrendForce預測,2024年HBM需求增長率接近200%,2025年可望將再翻倍。

本土先進封裝產業鏈:AI芯片自主可控大勢所趨。中國智慧算力市場需求旺盛,發展AI芯片自主可控為大勢所趨,國產AI芯片亟待突破放量。

提前布局,國產封測大廠開啟成長空間。以長電科技、通富微電、華天科技等為代表的國內封測龍頭深耕先進封裝工藝,積極布局海外業務,現已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此外,國產HBM穩步推進。據Trendforce報道,國記憶體儲廠商武漢新芯(XMC)和長鑫儲存(CXMT)正處於HBM制造的早期階段,目標2026年量產。

本土相關裝置/材料有望受益。先進封裝工藝升級,對封裝裝置的精度和用量提出更高要求,相關材料深度受益。裝置方面建議關註:新益昌(固晶機)、華海清科(減薄機)、光力科技(劃片機)、拓荊科技(混合鍵合機);材料方面建議關註:鼎龍股份(PSPI)、飛凱材料(臨時鍵合膠)、艾森股份(電鍍液)、華海誠科(環氧塑封材料)。

開源證券:人形機器人快速叠代,商業化序幕拉開

人形機器人已邁過樣機叠代階段,運控能力顯著上升,商業序幕拉開,量產降本可期。

商業化方面,特斯拉、優必選等領先廠商已啟動汽車工廠實訓,零售服務場景試點亦已提上日程。僅考慮智元等四家給出相對明確量產規劃的國內廠商,2025年本體出貨量便有望達2000台。

人形機器人量產關鍵為高效能低成本零部件,關註減速器、絲杠、靈巧手、傳感器、電機、動作捕捉等。以下梳理上述零部件變化情況:(1)減速器用量超預期。(2)絲杠仍為重負載首選,隨著工藝成熟和價格下降,國內采用行星滾柱絲杠的廠商有望增加。(3)靈巧手或為競爭格局最好的零部件。(4)傳感器隨功能升級型別逐步增多,其中編碼器、扭矩傳感器、視覺傳感器基本為標配,而六維力矩傳感器與觸覺傳感器目前多為選配項。(5)電機多采用自研設計,量產後或將以外部采購為主。(6)動作捕捉為人形機器人走向「落地套用」的關鍵助力部件,客戶黏性使先發廠家卡位優勢突出。

投資建議方面,隨著人形機器人的銷量擴大,其關鍵零部件產業將成為核心受益方。具體包括:(1)減速器:推薦標的包括中大力德、綠的諧波。(2)絲杠:推薦標的包括五洲新春、北特科技。(3)靈巧手:受益標的包括兆威機電、鳴誌電器。(4)傳感器:推薦標的包括東華測試、康斯特等。(5)電機:推薦標的包括雷賽智慧、步科股份等。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