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喜新厭舊相當嚴重的人。
這種新鮮感的需求不僅限於自身對當下生活環境,大的氛圍;接觸欣賞人 事物的改變、最重要的一部份來源於對內在自我更新的巨大需求;如叠代的知識儲備,精神面貌、穿衣風格乃至皮囊,我必須保證自己能在不同時期做出或多或少相對應的改變;
前段時間南韓有部風評不錯的文藝片,叫做【燃燒】裏面有句台詞提道:現代人分為兩類;一類為日常生活物質操勞奔波的人,叫做小餓、另一種時刻想要填補自己精神心靈空虛的人,叫做巨鱷。
人的精力物質條件是有限的,就像我前任所提到的:「 你想接受我的好,就代表你也要接受我的不好。這個世界很公平、沒有任何人完美無瑕。 」所以我摒棄諸多社交和各類比較繁雜的欲望,秉持求知若渴、學無止境這樣的理念用各種方式強化能力。為的是最終讓自身實力與思想境界相匹配。王爾德說過,痛苦多半來源於無知。而我認為。一無所知的底層階級更容易獲取自我滿足與幸福感,圈層階級固化、認知水平有限。顯而易見的好處是不會瞻前顧後。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有一定財權社會地位思想高度的人也能活的相對淡然。而痛苦的,恰逢是中間那些,讀過一些書,但不多。經歷一些事情、但未大徹大悟。見識周遭但尚未領略世界文韜武略以及宇宙浩瀚,實力不足以匹配超脫思想境界的那批人。
但無論何時,我的人生態度裏一直包含了這兩句話、第一句是盜夢空間裏:「 既然做夢,就做大些 。 」還有另一句【大魚海棠】中:「 人這一生很短,我們最終都會失去它,所以不妨大膽一些。試著去追一個夢,攀一座山、愛一個人。 」
老實說,不停更新學習、擴充二次加工重造自己的思維認知體系。親身感受這個世界不同精神面貌,接觸全新人文宗教等、至少讓我覺得、自己在活著,真真切切。風的律動,樹葉的飄散。花的盛開衰敗、清晨的雨露朝陽余暉,大海 詩詞以及遠方都讓我覺得人生雖沒有任何意義,但至少它有美。
無法想象,倘若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以同樣的精神面貌思維認知看待整個宇宙,將會是一件多麽可怕的事情。 就像李誕曾經說過的:「我的工作是觀測正在形成的恒星,這是地球上最大的望遠鏡,它有點像宇宙飛船,只是它不把我們帶向宇宙,它把宇宙帶向我們。」
12歲時,我的座右銘是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練成裏保爾柯察金所說:「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前,他能夠說自己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這段話。
18歲逐漸了解現實殘酷同時不願放棄自我,於是把座右銘從一句飄無虛渺的高歌落地現實,變成柯比2013年在CCTV-5頻道被采訪時的原話:「 Somebody has to win, so why not be me?」 ( 總有一個人要贏,為什麽不是我。 )我憑借這句話度過了很長一段暗無天日的灰色時光,在無人註意的角落蠻荒成長。現實告訴我,你不對自己狠,早晚會有別人對你狠。世界上最殘酷的不是失敗,而是你本可以。
現在22歲的我,把座右銘從非此即彼的美式理念轉變成介於兩者之間:「 Stay hungry,Stay foolish.」(保持饑餓,保持愚鈍。 )這句話是賈伯斯生前在史丹佛大學演講時所提到和平雜誌裏停刊最後一期的告別詞、忘了說;盡管我父母信奉基督,但我依舊是個無神論者。換句話說、
我所有的努力是為了讓自己更輕松且容易的成為廢柴: 我不想拯救世界,我只想拯救自己 。
我所認為的學習,並非死讀書 。我認為學習能力體現在生活方方面面;我見過太多到中年連基本明辨是非能力都沒培養起來的人,他們可能為了世俗眼光已婚也可能未婚。可能已為人父人母、但其實連最基本何為真正的教育都還沒有搞清楚。教育不是昂貴的學校,所謂的名師。各類補習班、甚至可以說不是什麽世界名著。真正優秀的教育來源於父母本身的卓爵與良好的家庭氛圍。教育是言傳身教,不是空口無憑的信口雌黃或空泛的物質堆砌、不是壓榨,不是逼迫、更不是為了讓孩子成為自己的縮影。
我認為貧窮的本身並不令人羞恥與唾棄;真正讓人作嘔的是有些父母認為並不需要為後代創造任何先後天學習生活條件與環境。他們大言不慚告誡孩子:「 不要在好端端的年紀與人攀比,要知足常樂。 」通常情況下,這樣的父母不止物質匱乏,精神相對也不足夠富裕。這個理念在今年南韓電影【寄生蟲】中彰顯的淋漓盡致。我時常在思考、諸如此類的父母如何引導教育全新如白紙般的生命載體;畢竟這裏是中國,不是種姓制度的印度或早已越過馬斯洛低階需求開始追尋高價值自我實作的歐洲。
應變,自控、自我情緒調節,財商 ,掌握金錢的能力、逆商。必要時的情商;感覺,感受。觸覺、嗅覺,量態的感性認知;上述,無論哪個方面都需要我們虛心和謙遜的學習。我從不認為死讀書就能成為或做一個對社會家庭甚至世界有益的人。
我認為一個人首先要做到不厭惡自己。然後自我欣賞、基於此,才有可能做出一些有益社會或家庭的改變。如果我們連小我都找尋不到,何談大愛兼濟天下。
張國榮曾說:
「 人除了要學會如何欣賞他人,
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欣賞自己。 」
我系統學習過諸多生活,技能範疇相關內容,乍一看毫無關聯。或許未來我也並非從事相關工種。但這些學習過的領域會在一個又一個圈層,不同範圍內擦出一些相同的火花,隨後被我吸收瓦解再加工,最終形成獨一無二的辯證系統。
賈伯斯所說:「 當點足夠多時,便可連成線。 」我們掌握的知識越多,越能用最高速率看透問題本質,更快更強的解決痛點,因每件事都有其核心價值。
比如我雖尚未系統學習過攝影,
但我明白,一副優秀的攝影作品應具有內涵和主題。換句話說,垃圾的作品通常沒有靈魂。
最起碼,一張照片不應是空泛,無意義、泛指。沒有任何宗旨背景故事差別的。從技術層面來講,光圈 構圖、色彩調配,主題,主體、整體乃至後期缺一不可。
藝術不僅無國界,甚至無類界 。 既然我有能力用文字創造美,借助寫作來具象化自己的意識形態、那就代表,用影像也可在相同領域呈現效果。
不同的事物,相同的理念。掌握具備最基本的美學素養創造感知,培養提升自我洞察力在方方面面影響著我們的世界價值觀,不同人生態度也間接導致每個人的人生大相徑庭,天差地別。
在相對論的情況下,人類物種的卓越區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類是上天賦予的優越基因,如更高的智商,更強健的體魄、更有類別的天賦以及區別於他人的優異外貌;另外一類是後天學習,熏陶努力從而擁有的學識,內涵、文化素修養,思想境界智慧等。 拿女性舉例子 , 很多女生漂亮,氣質匱乏、有些女生樣貌平平,相處令人如沐春風。
其中差別,個人認為主要集中於內在。相比較於擁有外貌紅利的特定人群來講,如果外貌平庸的我們還不願意擁有一個良好的性格心態充實自我內在、或許人生會莫名多出很多坎坷與挫折。
當然,專註於提升外在美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從現實角度出發。且不說大多數人不僅物質匱乏,自控力異常薄弱。就以沒有任何保養類手術可以一勞永逸這個層面來講。作為普通人,最好把一味追求外在美所耗費的時間金錢精力分散出一些在其他領域、相對而言也可以獲取不錯的效果。
從另一個層面來講,我想大機率是因為整形具有天花板與上限;用後現代醫學來公然對抗先天性基因缺陷跟上帝作對的範疇總是有限的,且不說伴隨風險、還需浪費大量時,精;財力。
而腦,思、維。個人意誌包括審美各個階層能力的提升與鍛煉,卻沒有天花板與瓶頸;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能打敗物質充裕相對優越的國民黨,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頑強不屈的意誌力。這也是提升內在另一個讓人著迷的地方。我們可以透過學習來獲取源源不斷的獵奇心理緩解新鮮感的產生,學會用更多方式讓前額皮質分泌荷爾蒙,生理分泌多巴胺。
人的生命最終都會走向死亡,但意誌卻可以永存於世。 而持續學習用不同方式輸出,正是把意誌留存於這個世界萬千方式的其中之一。
或許在我們生命當中的每個階段,所追尋的光,目的和生活理念都是不盡相同的,但總會有些永恒的主題和態度值得我們一直傳承和追隨下去。
個人愚見;如果說整形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外在美, 那學習的最終目的應該是為了讓我們的智慧指日可待到達某領域的金字塔頂端 。根據曝光效應來說,如果不是愛上了他人的皮囊。很有可能是因為我們戀上其卓越的中樞神經。腦細胞,思維的活躍程度。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我們這代人,大多高不成低不就、因為尚且年少,意氣風發。伴隨眼高手低和好高騖遠是常態, 基於此,培養自己知行合一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果停止學習,憑借我們現在的知識儲備,個人能力以及對世界的認知。估計很快將會變成垂死病中驚坐起,茍延殘喘又一年的狀態。
我們還未嘗試同淋雪共白頭,還尚未在不同風光下體驗春的百花秋的月,夏的涼風以及冬的雪。暫且沒有足夠能力真正感知,擁有「愛」。也尚未知曉歷盡千帆,歸來仍少年是怎樣的狀態,更別提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又是一種怎樣的生命經歷。
然後我們跨越所有生命體驗,否認美,否認活著;其實是極其不理智,不可取的、因其不夠客觀,公平公正。 尋死覓活不是因為這個世界沒有意義且無趣、多半是因為自身能力匱乏。
基於上述,學習的終極目的早已清晰可見,
學習是為了讓我們擁有 保持自我,堅持純粹的能力 。和努力一樣、大多數時候,它們的存在並不是為了幫助我們「 獲取什麽」 ,而是能夠讓我們「 堅持些什麽。」不是為了讓我們獲取選擇的權利,而是為了保證我們在面對不公時與世界和黑暗抗爭的勇氣。
不過其實嘮叨這個多,如果你真的帥成彭於晏美過範冰冰。那老老實實靠臉吃飯真的是個不錯的選擇,大多數真實情況就是: 醜逼不學習是沒有出路的!!
over,我是Tiamo、祝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