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綠算」「綠電」推動產業升級,青海交上高品質發展新答卷

2024-12-25心靈
風機迎風旋轉,光伏板向陽而列,青海的「綠電」翻山越嶺點亮了千裏之外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高科技智慧裝置助陣上演「空中造橋」,機器人為橋梁打造「鋼筋鐵骨」,青海基建在綠水青山中跑出加速度……近日,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跟隨青海省委宣傳部組織的「高品質發展調研行——促經濟 穩增長」主題采訪團深入青海,近距離感受青海省高品質發展的新成果。
青海「綠算」融入東數西算國家布局
在西寧市青海省清潔能源和綠色算力排程中心,大螢幕上密密麻麻的數位即時跳動,風電、光電、水電等各類清潔能源發電量以及算力中心用能情況躍然眼前,每一度電的「旅程」都能被完整記錄。
廣袤無垠的草原上一座座風機高高矗立,巨大的葉片迎風旋轉,風能被收集起來透過輸電路線送向全國各地;戈壁灘上一排排「藍色海洋」般的光伏板將光能收集起來,透過輸電路線傳輸到遠方。「青海綠電已經點亮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杭州亞運會比賽場館。」工作人員介紹,去年青海省清潔能源裝機突破了5100萬千瓦,占總裝機的93%。目前已經建成了全國首條綠電大通道,向全國15個省區市源源不斷輸送綠電。
近年來,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大模型等人工智慧套用迅速崛起,智慧算力需求呈爆發式增長。憑借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一座座大數據中心和算力中心在青海拔地而起,推動清潔能源和綠色算力融合創新發展,加快融入「東數西算」的國家布局。
中國電信(國家)數位青海綠色大數據中心的機房中,一排排機櫃鱗次櫛比,大量數據資訊在這裏傳遞、計算和儲存。「數據中心規劃建設9000架標準機櫃,為各地客戶提供托管、互聯網接入等雲網服務。」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雲中台副總經理陳晨介紹。
大數據機房裏的機櫃整齊排列
今年3月青海綠色算力產業發展推介會在北京舉行,現場一批綠色算力投資合作計畫集中簽約,北京科技企業也紛紛將部份「機房」搬到了青海。
青海是發展綠色算力產業的「天然良港」。數據中心可以實作全年314天自然冷卻,制冷用電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0%,和國內其他地區相比,青海算力投資成本降低20%,營運成本降低30%。
據悉,目前青海省整體智慧算力規模達到1.23EFLOPS,並建成全國第一個100%清潔能源可溯源綠色大數據中心。此外,該省大型數據中心平均能耗指標PUE值保持在1.2以下,處於全國領先水平。
智慧制造讓大橋建設跑出「加速度」
東起四川成都,西至青海西寧,川青鐵路如同一條巨龍穿梭在險峻的山谷與廣袤的草原之間。橫跨青海、甘肅、四川三省的川青鐵路是中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縱向主通道蘭(西)廣通道的重要組成部份,正線全長832.9公裏。
尖紮黃河特大橋施工現場
在川青鐵路重點建設計畫尖紮黃河特大橋的施工現場,黃河碧波蕩漾,兩岸邊的大橋已初具形態,隔江相望。大橋位於黃河尖紮段特有魚類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為了保護水環境和特種魚類繁殖,河道內無橋墩,尖紮黃河特大橋主橋每個節間的桿件透過拱上吊機吊起,用高強螺栓連線,實作「空中造橋」。
樁機智慧建造、承台智慧溫控、桿件智慧檢測、智慧監控辨識違規行為……在尖紮黃河特大橋的建設過程中,智慧裝置齊助陣嚴把品質關。在大橋附近的測量點,一台3D印表機正在辛勤工作打印一支微型磁力棱鏡。
「以前測量需要人扛著幾百元一個的大棱鏡到測量點,現在只需要將微型磁力棱鏡貼在測量點就行,不光安全,成本也大大縮減。」現場測量員孫仔明說道,3D印表機4小時就能打印出來一支微型磁力棱鏡,成本約在50元左右,測量精準度更高。
工作人員正在展示3D打印的磁力棱鏡
大橋施工現場隨處可見智慧化套用,應力傳感器像「壁虎」一般緊貼大橋,將大橋的相關即時數據傳輸到後台。3D印表機、測量機器人、傳感器等智慧裝置為大橋建設跑出提質增效「加速度」。據悉,目前大橋工程總體進度架設過半,預計2025年7月份實作合龍。
不遠處的尖紮縣德吉村,在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小構件預制場和鋼構件加工廠裏,幾台機器人正在埋頭為川青鐵路的橋梁、隧道打造「鋼筋鐵骨」。切孔、抓取、焊接、打包……生產車間裏,幾台機器人正有序進行鋼構件的加工。
智慧車間裏機器人進行焊接
「目前整個生產流程都已實作自動化,效率比之前要提升3倍,並且機器焊接精度和品質都大大提升。」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計畫副總工余漾介紹,小構件預制場廠房的自動化生產線還有一個「智慧大腦」,能對整個生產流程進行全周期、全方位監控與管理。
「青字號」產品加速出青出海
小到一碗拉面,大到鹽湖化工,青海正最佳化產業布局,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為方向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面條筋道爽滑,湯汁香濃可口,撒上香菜和蔥花,淋上辣椒油,一碗熱騰騰的青海拉面讓食客回味無窮,如今青海拉面的香氣已經飄散到全國各地乃至海外。
韓玉龍正在展示拉面穿針絕活
在化隆回族自治縣青海省拉面產業孵化基地的直播間裏,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韓玉龍正熟練地展示拿手絕活「拉面穿針」,他將松軟的面團反復抻開,面條細如發絲可穿針,每根面條粗細均勻、根根分明。在化隆回族自治縣,像韓玉龍這樣的拉面從業者達到了11.3萬人,在全國經營著1.8萬家拉面店,
青海省化隆地方品牌產業培育促進局黨組書記、局長馬建國介紹,經過40多年培育和發展,化隆籍拉面店已經遍及全國337城市和16個國家,化隆拉面產業經營性年收入近135億元,全縣農民依托拉面走出了一條致富的發展之路。
不久前,在廣州舉辦的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青海展團67家參展企業共展銷400多種產品,拉面、牦牛、藏羊、冷水魚、冷涼蔬菜等產品亮相,一系列「青字號」農畜產品加速出青。
隨著中國數位、通訊、能源、汽車等產業的不斷發展,原材料銅的需求一直保持持續增長勢頭。在西部礦業青海銅業有限責任公司的電解車間裏,大型行車正有序作業,一摞摞色彩鮮亮的陰極銅板經過幾台機械臂快速剝離、打包入庫。
青海銅業公司的智慧化生產車間
西部礦業青海銅業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張松介紹,今年以來,公司不斷最佳化生產組織和產品結構。截至目前,生產陰極銅17.8萬噸,同比增加47.47%;營業收入135億元,同比增長65.85%,1至11月上繳稅費1659萬元。
西部礦業集團還依托茶卡鹽湖3000多年的鹽業開采史,透過鹽業開采技術升級換代和旅遊觀光的開發升級,將工業和旅遊實作完美融合。被譽為「天空之鏡」的茶卡鹽湖每年迎來五湖四海的遊客;青海茶卡鹽湖的「大青鹽」也在國際市場上大放異彩,前七個月出口量同比實作3.9倍增長,成為青海外貿領域的一抹亮色。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夏驊
流程編輯:u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