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先學咨詢倫理和精神病學。
學咨詢倫理,其實是一個 生硬但快速 的過程,直接就告訴你什麽行為是有風險的,什麽行為是有害的。這樣你就能保持一個基本的尺寸。至於為什麽這些行為是有風險和有害的,以後再說。
學精神病學,其實重點章節是其中的 癥狀學 ,你得搞清楚你的來訪者目前是否適合接受心理咨詢,其表現出的癥狀是否提示著有精神障礙的可能性。做好鑒別,把那些對心理咨詢反應不好的來訪者推薦給精神科醫生,讓更合適的人去幫助他們。
這時候,不分理論流派。
第二階段,你就要站隊了,目前比較主流的流派,可以理解為四個:
- 精神分析和心理動力學取向 ,學習起來過程漫長,俗稱「 精分三年不上手 」,基本上前期沒什麽執業的機會。但是後期威力巨大,一名熟練的動力學取向咨詢師,學什麽流派都更快。
- 認知行為取向 ,科學性最好的流派,有很多標準化的操作,如果你需要在短期內上崗, 從認知行為入手是最合適的 。但認知行為也有自己的短板,就是新手更聚焦於癥狀和問題,而容易忽略整體和咨訪關系。
- 人本主義取向,最不像個流派的流派,人本主義的思潮基本上已經融入了每一位咨詢師的工作中,但同時在實證性方面也並不怎麽理想( 這裏特指羅傑斯、格式塔,基於共同要素的研究則有很多研究 )。人本主義更多提供的是思路、態度,以及對共同要素的把控。可以說,沒有人本主義的加持,什麽流派都會出問題。
- 系統取向 ,最常見的是家庭治療和團體心理治療,該取向並不認為一個人的癥狀是自己的問題,而是相信你的問題是在關系中產生的。觀察來訪者癥狀是如何在關系中呈現的。
總結一下,如果你的工作要求你盡快上崗,比如你是學校、企業、醫院的心理工作者,那麽認知行為是最適合你的取向;如果你是兼職或個人獨立執業,不著急現在就去做咨詢,那麽更適合從精神分析或心理動力學入手。
如果你選擇認知行為取向的話,從哪裏開始呢?
從艾利斯的理性情緒行為療法(REBT)開始。
艾利斯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心理學家,他的咨詢方法非常開放,只要有效就會拿進來,因此幾乎囊括了認知行為取向的各種方向,是一個比較好上手,而且基礎的系列療法。
最重要的是,學透了艾利斯,能幫你準確的辨識一個人的 癥狀、問題行為,到底是怎麽來的 。
舉個例子,你的來訪者說,自己在單位太痛苦了,但是這個單位收入還不錯,自己不知道該不該辭職。那麽這個來訪者的問題是什麽呢?你該如何制定咨詢目標呢?
同理,一位妻子抱怨自己老公不上進,一位媽媽抱怨自己家孩子不好好寫作業,一個大學生想要轉專業,一個年輕人說自己談了5年的女朋友分手了。這些東西在艾利斯的框架下都是「事件」,這些都不是心理咨詢師要關註的問題,而我們真正要關註的是,來訪者在面對這個事件時,產生了什麽樣的想法。
如果你的咨詢目標是想法,你才有工作的空間,否則你的咨詢會越做越變味,例如情感挽回。
學完了艾利斯,推薦你系統的學習以下三種比較基礎的CBT策略:暴露療法、貝克認知療法、正念。然後,你再繼續擴充套件,比如基於正念的辯證行為療法、接納承諾療法,基於暴露療法思路的系統脫敏療法等等。
如果你決定從精神動力學開始
那麽擺在你面前的有兩個科目,一個是 精神分析的思想史 ,從佛洛伊德開始(甚至從叔本華、尼采、布倫塔諾開始也有可能),到安娜、克雷因、比昂、科胡特、巴比等等。
第二個科目,是 精神動力學的工作方法 ,包括動力學診斷(不是精神病學診斷),個案概念化,動力學傾聽,動力學設定、澄清、面質、解釋、修通、釋夢,以及基於動力學的幾個實證研究療法,比如人際關系療法、心智化治療、移情焦點、短程動力學等等。
這兩個基礎科目相互交織,如果單學前者,你會陷入野蠻分析的境地,你說的很對,但節奏太差;單學後者,你可能每次咨詢都能得出精妙的解釋,但總體和大方向上容易出問題。
最後的建議
以一個流派為主,但不要拘泥於一個流派中,今天絕大多數的咨詢師,其實都是折衷主義者,什麽好用來什麽。
歡迎關註微信公眾號:心理小廚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