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咨詢師的反移情該如何處理?

2018-10-16心靈

反移情的價值往往被一些咨詢師用於詭辯,他們不加思索的將任何自身的內在的不適情緒狀態,歸因為來訪者的緣故。

有公眾號文章裏面寫到,當受虐者說「你打我,你打我」,會引起施虐者的攻擊,並且咨詢師也很想打受虐的來訪者,用這個例子來證明是受虐者的問題和責任。

但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的。

從來訪者的表現中獲得的某種感覺, 並不意味著對方確實「投放「了這種感覺。

當我們把移情定義為一種內在客體關系的活現時,我們強調被啟用的是一個完整的客體關系或關系圖式, 而不僅僅是另一個人的特定表征。 任何一個移情配置都是由一個自體表征,一個客體表征以及一個特定的情感狀態來定義。

不同咨詢師在面對同一個受虐個案的反移情是完全不同的。

咨詢師的個性和行為總是充當移情和聯盟的一個錨點。

我有一個邊緣型人格障礙個案(有受虐傾向),在團體(朋輩)督導時,有的咨詢師產生的是可憐同情,有的咨詢師產生的是厭惡遠離,也有的咨詢師產生的是攻擊貶低,還有的沒有明顯反應,認為來訪在演戲。

有人會說施受虐是相互的,以至於後來都分不清楚 ,這是典型的和稀泥的解釋。

實際上是可以分清楚的。(施虐者可是非常不願意變成受虐方,這是很容易辨識的。)

A(施虐者)跟B(受虐者)的關系,換到另一段關系中,可能會變成B是施虐者,而C是受虐者。

A對C,一樣是施虐者。(僅僅目睹也一樣會對C產生創傷。)

但是,如果B對A或C對A,想轉變成為施虐者,通俗叫逆襲反殺,這是非常困難,幾乎不可能成功的。

因為最開始的施虐者A,怎麽可能會同意呢?

這裏的A通常指丈夫,B指妻子,C指小孩(12歲以下),有些子女在青少年期後會轉向施虐者認同(屬於創傷反應),需要多年的時間。

關系雙方有一定的模式,指的是在這一段時間內,固定的關系中。 反擊反抗,是與施虐完全不同的概念,先要分清楚。

咨詢師圈內很少討論施虐者,因為施虐者的情感與行為之間的界限不明顯,又通常有酗酒及黃賭毒等問題,風險很大,幾乎不能正常建立咨訪關系。

經驗少不代表不需要知道,還是要多去了解。

咨詢師的主觀感覺也許代表了來訪者許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觀體驗,但這並不排除需要咨詢師節制,保持 內省,以及對多種可能性解釋的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