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瞭望|近視防控亂象何解

2024-10-23心靈
近視防治逐漸成為一門熱門生意,部份機構良莠不齊,有的缺乏醫療資質行治療之實,有的打著「治愈近視」旗號銷售各種套餐,效果不明,費用高昂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張琴 谷訓 周聞韜
近期,醫院眼科門診迎來青少年患者就診高峰,市場上五花八門的近視防治機構生意火熱,「治愈近視」等廣告詞吸引眼球。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走訪調查發現,近視防治已逐漸成為一門熱門生意,部份機構良莠不齊,有的缺乏醫療資質行治療之實,有的打著「治愈近視」旗號銷售各種套餐,效果不明,費用高昂。
多位受訪醫療和教育領域專家表示,近視很難治愈,只能延緩發展。青少年近視防治機構亂象亟待規範,建議相關部門厘清權責、落實主體責任,加大監管力度,助力青少年擁有更加光明、健康的未來。
警惕近視防控虛假宣傳
國家疾控局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1.9%,超過一半的近視率讓家長感到焦慮。
「近視可以戴眼鏡,成績不能掉下來」「電子產品對小孩的吸重力很強」……受訪家長感到擔憂的同時,對市面上多種近視防治選擇無所適從,背後隱藏的問題需要警惕。
機構資質參差不齊。在重慶市渝北區新牌坊附近搜尋「近視防治」,可見五六家機構,記者隨機走訪了其中兩家,發現其均「寄居」在美容院、鼻炎館裏,沒有相關資質和專業人員。
一家名為領創視力防控中心的機構,執照營業範圍為健康咨詢和美容服務,裝潢風格也如美容院。工作人員介紹,其療法是中藥按摩,由西北大學、陜西中醫藥大學專家聯合研發,在重慶有10個連鎖店。「產品含有硒,及藏紅花、人參萃取物等名貴成分,安全有效。同時搭配紅外波護眼儀,購買中藥按摩套盒免費照」,工作人員邊說邊向記者展示十來個孩子視力從較差恢復到4.8左右的手寫記錄本。
防治手段名目繁多,誇大藥物治療效果。記者註意到,部份機構打著「500度以下實作摘鏡」「矯正裸眼視力」「治愈近視」等廣告,推銷精油按摩、磁珠貼耳、護眼貼、視力訓練圖等防治療法。
重慶渝北毛希剛診所主打中醫耳穴治療,即在耳朵上貼磁珠或金屬豆,透過穴位刺激達到「500度以下摘鏡」療效。墻上掛著的服務計畫表裏還有鼻炎、增高、小兒腦癱、多動癥、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痛風等,甚至涵蓋癌癥和漸凍癥。「由湖北武漢中醫藥專家坐堂,治好近視的孩子有很多」,工作人員稱。
價格體系不透明,部份服務收費缺乏合理性。艾仁視眼科愛琴海診所主推艾爾興哺光儀,據介紹,補充紅光光照可控制眼軸變長,照3分鐘相當於戶外活動兩小時。儀器租用和專業團隊管理費為5年3萬元,還有眼健康跟蹤監管、科普咨詢以及售賣葉黃素等配套服務。同樣主推哺光儀的愛大愛·樂施林眼康視力矯正防控中心推薦購買價格在9000元至14000元不等的儀器,購買後可免費到機構進行穴位按摩、視力操訓練等。
監管尚存模糊地帶
近視防治機構及「防治手段」花樣百出,少兒及家長對治療效果難有把握,何以出現這種亂象?
部門協同有待強化,監管存灰色地帶。針對亂象,記者聯系了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等主管部門,發現存在權責不清、條塊分割等問題。
受訪人士表示,近視防控是公共衛生問題,涉及市場監管、衛生健康、教育、疾控等部門。當前,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的近視防控工作格局基本確立,但對近視防治機構的監管仍存在一些灰色地帶。
如市場監管部門監管的主要內容是機構有無營業資質,缺乏醫學專業鑒別能力,後續經營情況不在其監管範圍內;衛健部門主要監管各級有醫療資質的近視防治機構,但一些無醫療資質的機構可能會繞過監管;教育、疾控部門負責近視的前期防控,但不負責近視後期防治,且其掌握的資訊缺乏同執法部門的通報共享機制,缺乏監管合力。
相關藥物、器械的引進和使用缺乏明確標準。例如哺光儀對縮短眼軸有一定作用,但臨床套用時間僅5年多,臨床數據尚不豐富,長期使用的安全性問題尚不明確,是否真正有效尚存爭議,目前正在由Ⅱ類醫療器械申報為Ⅲ類醫療器械的過程中。這意味著,哺光儀使用存風險,監管要求高。該儀器的使用方法、註意事項、套用場景、引進規範等目前尚沒有統一標準,存在亂用風險。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眼科主任皮練鴻等專家介紹,再如角膜塑形鏡、離焦鏡、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等產品,臨床證據表明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視發展,但有適應癥要求,也有一定副作用。據記者了解,如角膜塑形鏡對150度以上的散光人員不適用,直接貼近角膜易產生缺氧。護眼燈、護眼儀、按摩眼貼等手段以及各種營養劑只能緩解眼部疲勞,效果未得到科學證實。因此,這些藥物在使用的過程中也尚難以明確使用標準,存在誤用、濫用風險。
科學應對近視意識仍需強化。「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釋出的【近視防治指南(2024年版)】,框架眼鏡、角膜接觸鏡、藥物和手術都是矯正和控制近視的手段。」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萬文娟說,但近視目前很難治愈或逆轉,部份近視患者出現短暫近視度數減少,與加強戶外活動、采用醫療手段有關,可能被公眾認為是「假性近視」,但若後期近距離用眼強度增加,度數仍會增長。
「部份近視防治機構,利用近視在前期或能夠短暫恢復的特性,稱能夠治愈近視或迅速降低度數的高價產品,有可能是虛假宣傳,且不同近視防控產品適用場景不同,在缺乏相關資質的機構進行治療可能會帶來一定風險。」萬文娟說,目前部份家長對此了解不深,容易被近視防控機構誤導,應科學、清醒面對近視矯正。
共築護眼光明未來
針對近視防治亂象,多位受訪基層幹部和專家建議,仍需從加強監管、明確標準、提升科學應對意識等多個層面完善相關舉措。
加強青少年近視防控市場監管,落實各方主體責任。記者從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市場監管局負責打擊虛假宣傳和欺騙消費者等,但多為「接到舉報再去查處」,建議完善全鏈條監管體系。例如事前,強化相關機構和人員的資質審查,及時通報品質不過關的眼視光產品和醫療器械;事中嚴厲打擊不規範行銷和違規經營行為,形成監管震懾力;事後加快暢通投訴舉報渠道,盡力將風險降到最低。
同時多位受訪人士呼籲,各相關部門應加強溝通協調,建立聯動機制、聯合執法等舉措推進綜合監管,形成監管合力。此外,亟待出台關於近視防控的行業標準或規範,為監管提供規範化依據。
家校聯動推進青少年近視科學防控。萬文娟說,戶外活動是最有效的護眼方法,學校和家庭均承擔學生安全責任,應切實保障學生戶外活動時間。持續加強家校聯動工作,科學規劃學生的學習、娛樂和體育運動時間,合理安排學生電子產品使用時長。根據青少年視力健康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綜合幹預和對不良用眼行為的持續管理。
加大健康科普力度,推廣科學用眼方法。多位受訪專家建議,學生學習時應堅持保護視力的原則,嚴格把控照明燈光的色溫、亮度等,避免「光汙染」損害眼健康。諸如此類的近視防控知識,應多層次、多角度進行宣傳,充分發揮網路、新媒體等平台的宣傳優勢,讓科普「跑贏」虛假宣傳,讓更多家長學會有效辨識近視矯正服務,為孩子們的視力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