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蘭州教育局的回應看,「小鄧老師」被「打臉」的可能性增大。
▲資料圖:教室。圖/IC photo
文
| 蘇士儀
近日,一則「給上課愛說話的學生戴小蜜蜂喇叭」的短視訊,在網上引發廣泛關註與爭議。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11月20日,蘭州市教育局工作人員回應稱,拍攝視訊的鄧老師「曾經是蘭州縣區屬一所公立學校的聘用制老師」,非在編在崗,「她現在已經自願離職了,因個人原因提出的離職,不存在因為網上炒作(而離職)。離職有一段時間了,離職發生在視訊拍攝前。」
此事從引發關註之初不少人質疑其「教學懲戒方式不妥」,到後來有網友質疑其真實身份,再到現在蘭州教育局的最新回應,事情的基本脈絡似乎正逐漸變得清晰。
此前,這位「小鄧老師」曾表示,自己迫於壓力選擇離職。但從蘭州教育局「不存在因為網上炒作(而離職)」「拍視訊前已離職」等回應看,「小鄧老師」的這個說法又有了新的疑點,被「打臉」的可能性增大。
從既有各方披露的資訊看,無論是「小鄧老師」口中所謂的「迫於壓力選擇離職」被蘭州教育局否認,還是未給出鏡的孩子面部進行遮掩等迷之操作,都似乎表明,這樁事件發生到現在幾經反轉,似有不小的炒作嫌疑。至於其所拍攝的視訊場景是否為真、出自哪裏,還有待相關方面的進一步核驗。
如果此事中真是炒作,那就不該被縱容。此前,「秦朗丟作業事件」就曾在輿論場內引發廣泛爭議,隨著質疑增多,該事件被證實為炒作,當事帳號最終被封禁。如今,此番引發關註的「小蜜蜂事件」也出現了諸多矛盾之處,那相關方面理當在厘清事實的基礎上盡快作出反應。
縱觀「小蜜蜂」事件引起的諸多爭議看,輿論之所以揪著這位「小鄧老師」不放,一方面是因為認為其在視訊中懲戒學生的方式不妥,另一方面則認為,其在整件事中的諸多說法與各方所披露的資訊並不匹配。
事實上,如果其帳號中表現的場景只是單純的情景演繹,只要標註清楚即可。在做好孩子私密保護等工作的前提下,對於平台上那些情景演繹的短視訊,網友多抱以寬容的心態。因為大家知道這並非真實情況,與現實也有著相應的「距離」,所以並不會太過計較,有時甚至一笑而過。
但如果假以「真實」之名行炒作之道,並試圖透過誇大表現人為制造話題,那絕對不會被輿論所容忍。畢竟,無論是對資訊傳播,還是課堂教學而言,真實都該是必須堅守的「第一守則」。相關內容一旦違背了公眾對真實資訊的期待,損害的則是社會的信任基礎。其中的危害不容小覷。
目前來看,此事雖然還存在諸多疑點,但蘭州教育局回應的「她離職發生在視訊拍攝前」,無疑為事情提供了更多可比對的資訊,讓不少網友認為這件事炒作嫌疑居多。據報道,蘭州教育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此事多部門已介入調查,相關資訊將透過官方渠道公布。因此,人們期待當地能夠在調查中盡快厘清諸多疑點,還原事件的本來面目。
一旦「小鄧老師」涉嫌炒作,那顯然不該被容忍。如果其所發內容不屬於炒作序列,那就回到了最初的「教育倫理」問題,這也該有所反思。畢竟,目前,短視訊平台上這類帳號依舊不少,而在日常教學中,保護未成年人的尊嚴和私密、依法依規選擇對學生的教育懲戒方式,是個不容忽視的話題。
撰稿 / 蘇士儀(媒體人)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