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對自己的定位很坦率:即將誕生的世界超級大國和亞洲第一強國
印度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泰姬陵
公元前324年左右,印度(那時還是一個地理概念)出現了一個統一的王朝,因為新國王旃陀羅崛多出身於一個飼養孔雀的農民家族中,所以印度稱這個王朝為孔雀王朝,也叫孔雀帝國,到了現代,印度也經常自稱為孔雀之國。
孔雀帝國對於印度的意義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它是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王朝。
也正是因為藍孔雀在印度的歷史、文化、宗教中具有重要地位和象征意義,被民眾奉為神聖的鳥類,甚至還受到印度法律的保護,所以1963年印度正式宣布藍孔雀為國鳥。
一直留意相關報道的朋友其實都知道,當代印度對自己的定位是非常清晰的:印度註定是世界超級大國、亞洲第一強國。
這個「定位」是自己給自己的定位,暫時還不是全世界的評價或者認同。無論是世界超級大國,還是亞洲第一強國,至少有兩個硬指標:人口、經濟。
印度的國鳥藍孔雀
一、哪個數據更接近真實
還是先從一個小小的人口數據說起——2023年印度人口到底有多少呢?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機構對印度總人口的估算是:截止2023年上半年,印度總人口約為14.286億,已經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
對此,印度官方有兩個態度:
第一個態度:沒正面回應,因為自己對自己有多少人口其實並不清楚
印度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還是在2011年初完成的,2011年3月印度將人口普查後的數據進行過公布即總人口約為12.1億。
原本印度計劃在2019-2020年進行一次人口和經濟普查,但卻因為口罩的原因無法開展,現在給出的官方回應是,印度有可能會在2024-2025年進行最新一次的人口普查。
第二個態度:其實也回應了,只不過是悄悄地透過GDP統計進行了迂回
印度已經公布了2023年的主要經濟數據:2023年印度GDP總量約為288萬億盧比,約合3.5萬億美元,按13.95億人口計算,印度人均GDP達到了2500美元,創下印度經濟歷史上的新紀錄。
回應的很巧妙,不過邏輯和目的有講究,是否可以理解為「因為人均GDP需要創新高即2500美元,所以人口總量是13.95億」?
2022年印度的人均GDP為2400多美元,距離2500美元只差幾十美元而已,同時2024年還是印度大選年……
還是傾向於幾個國際機構對印度人口的估算即14.286億,保留小數點後一位就是14.3億。
這個世界第一,想不要都不行。那麽2023年印度的人均GDP則是2448美元,距離2500美元仍然有小幅差距。
2024年就是印度的大選年
二、經濟趨勢目前還不錯
其實印度這10年經濟發展確實不錯,尤其是2023年GDP總量同比增長了7.7%,只要數據保真,已經是發展速度頂級的存在:
這其中還有一位主要經濟體——德國,2023年令人意外地出現了經濟衰退:-0.3%左右。
世界前4大經濟體排名為:美國、我們、德國、日本
印度給出的解釋是,全年實作7.7%主要得益於第四季度的增長率爆發,同比實作了8.4%的增長,從而帶動全年實作7.7%的增長,這一切都來自私營部門的大力投資、服務支出的顯著等共同作用。
國際市場反應既熱烈又意外:先前國際市場對印度2023年經濟增長的預測是7.3%左右。
保持繼續向上的經濟發展趨勢
三、如果放在我們國內如何
為了方便閱讀,下面是按照人民幣口徑:1 美元≈82.9印度盧比、1 人民幣≈11.6印度盧比。
1、經濟總量比較
2023年印度的GDP總量約為3.5萬億美元即25萬億人民幣,我們的GDP總量約為126萬億人民幣,我們正好是印度的5倍。
5倍的差距可不是一天煉成的。
早在10年前即2013年,那時印度的GDP總量約為11.5萬億人民幣、我們的GDP總量約為59.3萬億人民幣,也是5倍。
不用解釋了,相信大家都明白。
印度首都新德裏
2、人均GDP的情況
印度2023年人均GDP約為17500元人民幣、我們當年的人均GDP約為89400元人民幣,我們仍然是印度的5倍——目前的人口差距不大,都是14億出頭,印度現在也就多出1000-2000萬的人口。
印度經濟發達城市之一:孟買
3、經濟最強的邦與省比較
印度行政區劃中的一級行政區域包括有28個邦、6個聯邦屬地及1個國家首都轄區,所以就把印度經濟最強的邦,與我們的經濟最強的省大致對比一下,不一定嚴謹、僅供參考。
(1)印度經濟總量最強的三個邦
總量第一是馬哈拉施特拉邦,也就是孟買市所在的邦,GDP總量約為2.63萬億人民幣,人口約1.86億。
總量第二是坦米爾納德邦,也就是金奈市所在的邦,GDP總量約為1.9萬億人民幣,人口約8000萬。
總量第三是卡納塔克邦,也就是班加羅爾市所在的邦,GDP總量約為1.7萬億人民幣,人口約7000萬。
印度第三大城市加爾各答,僅次於新德裏、孟買
(2)我們經濟最強的三個省份
廣東省GDP總量約13.6萬億人民幣、常住人口約1.27億人——GDP總量是馬哈拉施特拉邦的5倍。
江蘇省GDP總量約12.8萬億人民幣、常住人口約8500多萬人——GDP總量是坦米爾納德邦的近7倍。
山東省GDP總量約9.2萬億人民幣、常住人口約1.11億人——GDP總量是卡納塔克邦的近6倍。
至於人均GDP,大家一眼就能看出,相差的倍數,只會比總量倍數更高。
印度經濟重要城市之一:班加羅爾
4、經濟最強的市比較
(1)印度三個總量經濟強市
第一是孟買,GDP總量約為1.6萬億人民幣、人口約2100多萬。
第二是德裏,GDP總量約為1.4萬億人民幣,人口約2600多萬。
第三是加爾各答,GDP總量約為1.2萬億人民幣,人口約1500多萬。
印度經濟重要城市之一:金奈
(2)我們三個總量經濟強市
上海GDP總量約為4.7萬億人民幣,常住人口約為2400多萬人——經濟總量是孟買的近3倍、人口多出約300萬。
北京GDP總量約為4.4萬億人民幣,常住人口約為2200多萬人——經濟總量是德裏的3倍多,人口少了約400萬。
重慶GDP總量約為3萬億人民幣,常住人口約為3200多萬人——經濟總量是加爾各答的2.5倍,人口多出約1700萬。
印度第六大城市:海得拉巴
四、出口規模的差異
2024年1月根據印度商工部公布了2023年印度的出口數據:全年印度的貨物和服務總出口在2023年微幅增長0.4%,達到7656億美元,約合5.5萬億人民幣。
其中:貨物類商品出口下降4.71%,約為4318億美元;服務類商品出口上升7.88%,約為3338億美元。
印度「服務類」其中之一就是勞務輸出。比如僅在中東地區至少有數百萬印度勞工,主要從事建築業、服務業等工作,他們會定期將自己的一部份收入向印度國內匯款。
當然印度也會有網路技術、文化業、旅遊業、醫療及教育等方面的服務類商品。
我們在2023年全年的出口總額約為3.3萬億美元,約合24萬億人民幣,連續15年處於全球首位。
僅出口總額一項,我們是印度的4.3倍。如果換算成人均就是這樣的:印度人均出口額約為3900元人民幣、我們人均出口額約為17000元人民幣。
五、出口結構中的經濟密碼
2023年印度出口最多的前五類商品是:
(1)電子及資訊科技產品
(2)醫藥(印度在仿制方面確實獨步天下)
(3)棉紗及其他紡織品
(4)化妝品
(5)食品類,包括肉類、乳制品、家禽、水果和蔬菜等。
印度早已成為世界第三大藥品生產國
2023年我們出口最多的前五類商品是:
(1)高新技術產品,包括生物、生命科學、光電電子、電腦與通訊、材料、航空航天等領域,2023年占我們全年出口貿易總額的20%左右。
(2)電子產品,占全年出口總額的18%左右,主要包括自動數據處理裝置及其零部件、積體電路、手機、家電、音視訊裝置等。
(3)紡織、服裝、鞋帽及箱包,占全年出口總額的11%左右。
2023年我們的新能源汽車出口成為亮點
(4)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這是我們的一個新跨越,占全年出口總額的10%左右,2023年我們共出口汽車約221萬輛。
(5)家具、陶瓷、燈具照明及玩具,占全年出口總額的5%左右。
看到這裏,大家也就明白印度與我們在出口商品(服務、技術等)方面已經出現明顯差異了,10多年或者20年前,我們出口商品的品類,與目前的印度是高度相似的。
六、勞動者數量與素質哪個更重要
國與國家的競爭,其中就包括人與人的競爭。
1、人口總量
這方面沒有什麽太多懸念,無論印度是今年開始人口普查,還是再拖幾年進行人口普查,印度已經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基本是釘選的。
2、平均年齡
這方面我們不占優勢,印度的優勢比較明顯。
以2022年為口徑,一些國際機構預估印度人口的平均年齡約為28歲左右,印度自己的估算是26歲左右,總之是相對年輕的。
我們會定期進行人口及經濟普查,所以相關數據是比較準確的。我們目前的平均年齡約為38-39歲,比印度確實「老」不少,但比起平均年齡已經超過44歲的南韓、48歲的日本,我們還是比較年輕的。
3、受教育時間
印度勞動者平均受教育的時間約為7年,我們則是12年以上,而且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比例已經上升到25%左右。
4、老齡化人口
這方面我們也會不占優勢。
印度60歲以上的人口占比約為10%左右,即1.5億左右;我們60歲以上的人口占比約為20%左右,即2.8億左右。
按照國際上常用的標準,60歲及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10%及以上,或者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及以上,滿足其中之一就屬於進入老齡化社會。
總體上來說,我們在人口總量上與印度相差不大——但未來趨勢不好說,印度現階段的人口增長趨勢仍很明顯,所以我們在總量趨勢、平均年齡、老齡化等方面確實不占優勢。
結語
俗話說旁觀者清,那麽除了印度自己,哪個國家最了解印度呢?那一定是英國,這個曾經在印度地區(那時印度還是個地理概念)殖民統治190年的國家。
對於印度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和亞洲第一強國的夢想,世界各國都已經聽了很多遍了。最近英國的一些學者是從科技實力、勞動者素質這兩個角度進行評價的:
結論是:夢想挺好、現實骨感。
印度快樂的年輕人
這部份英國學者的客觀之處在於實打實地擺出經濟和科技競爭中的一項核心:人、人才、優質人才的數量和品質。
跟這兩個夢想相比,印度的另外兩個經濟目標倒顯得相對「容易」一些,即用2024-2029年的5年時間:
這兩個經濟上的小目標,難度其實也不小。只不過跟夢想相比,經濟上的小目標至少可以量化,量化就需要用到數位,比如印度人口到底是13.95億還是14.286億,最終還是印度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