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的數據反饋,既是一種好事,也是一種壞事。
好處就在於,你至少有了某種反饋,可以根據這個反饋來獲得有效的資訊,從而修正自己做事情的方法和方向。
總比你在一個黑暗環境中悶頭摸索要強不少。
壞處就在於,你有了這個數據反饋,那麽這個數據在某個線性的尺度上,就能非常直觀地反饋出你在這個尺度上的排名或水平。
比如說知乎的贊同數,在沒有人工刷贊和引流的情況下,確實能說明不少問題。
雖然很多人可以從很多角度來分析出贊數多少的各種不合理之處,比如抖機靈的回答,率先搶占前排,當大眾嘴替宣泄某種情緒的回答,往往能輕松獲取很多贊。
但是這並不代表這篇高贊回答的品質有多高。
但至少從某個尺度上,贊也能表達和說明很多問題,當你自己在心裏面認同了這個評價體系後,你就會對這個數據表現得非常敏感。
盡管很多人都是,當自己的贊多的時候,就很認同這個尺度,當贊被別人壓下去的時候,就開始認同贊的不合理的解釋。
但不管你怎麽薛丁格的認同不認同,都折射出了你對這個數據的在意,你在意的其實不是這個贊,而是公眾對你的認同。
為什麽很多人被推薦來寫知乎,一開始興沖沖地一天寫好幾篇,堅持了一兩個月,甚至一兩周就不寫了?
當然是因為大量的回答都是零贊,閱讀數也很低,偶爾來個評論還是噴自己的,這種三連打擊搞個幾次,就直接把小白使用者勸退了。
勸退的本質,還是希望被認同的心理。
這種心理其實沒辦法避免,當你渴求時,你就必然會在意,當你不渴求不在意時,自然也就無所謂了。
我見過的大部份所謂歲月靜好,雲淡風輕的人,都是那種站著說話不腰疼型別的,因為他們可以不在乎,所以才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