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自然資源如何高效率利用|記者觀察

2025-01-02心靈
近一段時間,自然資源「高水平保護、高效率利用」的話題引發業內關註。
自然資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對人類有價值的物質和能量,包括土地、水、礦產、森林、生物、氣候等。自然資源可分為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資源等,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迴圈使用;不可再生資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其形成過程非常緩慢,相對於人類歷史來說幾乎是不可再生的,用一點就少一點。
12月30日,【自然資源部關於高水平保護高效率利用自然資源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作的意見】(下稱【意見】)公布。
「高效率利用」如何做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會不會造成新的破壞?
生態產品價值實作案例
12月30日,自然資源部公布了五批生態產品價值實作典型案例,透過各地健全自然生態系保護機制,讓生態優勢源源不斷地轉化為發展優勢的做法和經驗,或許能找到答案。
江西省九江市山水相依,山地占總面積的16.4%,丘陵占44.5%,湖泊占18%。近年來,九江市將六個湖泊等自然資源資產及相關權利整合成「資產包」後整體配置,探索出一條「明晰主體一清查確權一收儲賦能一價值評估一市場交易一產業營運一收益分配一反哺生態一履約監管」的自然資源資產價值實作新路徑。透過這一創新,打通了「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資金、資金反哺資源環境」的自然資源資產價值實作鏈條。
組合供應前,六宗湖泊每年可產生收益0.2億元,15年預計產生收益3億元;組合供應後,15年收益達到28.73億元,增長了近10倍。「環境有價、使用有償」,九江市制定了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交易規則,搭建了自然資源資產交易平台,為解決自然資源資產市場化配置中交易成本過高、社會資本參與渠道不暢等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在自然資源資產整體出讓中,九江市將收益的10%用於生態保護修復和地方經濟發展,解決了生態保護修復資金來源不足等問題。
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滿鄉地處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片區腹地,是海南島海拔最高的鄉鎮,境內自然生態環境良好,原始雨林密布,湖泊、峽谷、火山巖等地質資源豐富而獨特,具有極高的科學、美學、生態和社會經濟價值。
近年來,水滿鄉以「保護自然生態、傳承傳統文化」為基礎,以建設地質文化村為契機,全力打造「五指山處、水滿何處」全域旅遊品牌,人居環境不斷改善,主要河流水質均保持在Ⅱ類及以上,森林覆蓋率達91.8%,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達到每立方厘米1萬個以上。
12月17日,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滿鄉景觀。攝影/章軻
2023年,水滿鄉的茶企(農業合作社)已發展到40余家,全鄉茶葉種植面積突破1萬畝,茶青收入超過1000萬元。2023年累計接待遊客近6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300多萬元,同比增速均在10%以上。2024年上半年,新村村、毛納村集體經濟收入雙雙突破百萬元。
紅樹林作為三大濱海藍碳生態系之一,碳匯能力是森林碳匯的10倍。深圳市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育區紅樹林占地面積有126.09公頃,包含紅樹植物19種、鳥類超過260種,擁有黑臉琵鷺等59種國家保護珍稀瀕危鳥類。深圳市以保護區紅樹林保護碳匯為切入口,探索構建覆蓋調查監測、確權登記、碳匯計量、底價評估、市場交易、金融支持的藍碳全鏈條交易機制。
今年9月26日,深圳市對該保護區內紅樹林碳匯進行公開拍賣,按照「競買人報價不低於底價、價高者得」的原則確定競得人,經過17家企業的92輪激烈競逐,最終以485元/噸的價格完成3875噸紅樹林保護碳匯的公開拍賣,所得收入全部上繳深圳市財政,用於反哺紅樹林保護與修復。
破解自然資源高效率利用難題
總體上看,生態產品價值實作還面臨著「四難」:度量難、交易難、抵押難、變現難,這是當前自然資源高效率利用和生態產品價值實作機制建設中的主要挑戰。
專家介紹,生態產品的價值在技術上難以充分、準確地衡量。指標體系不全面、不準確、不統一,評估方法不完善,不同研究人員采用的指標型別和方法體系也不一樣。這就造成同一生態系評估結果的不一致,價值評估難以對比,價值評估結果難以信服。
目前生態產品交易的相關制度安排還不夠完善,導致生態產品的交易難以順利進行。生態產品的抵押離不開引導金融機構的產品創新和機制創新,探索生態信用機制,但目前這些還處於起步階段,生態產品的抵押難問題仍然存在。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表示,當前,需要探索構建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生態產品價格體系、生態產品交易體系及政策保障體系,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作的市場機制,「將生態產品價值納入國民經濟統計體系的前提是核算結果可重復、可比較,技術體系可在不同地區推廣移植」。
專家介紹,目前,中國生態產品交易不充分,沒有形成統一規範的市場規則;不同主體之間的生態保護補償和環境損害賠償的物件、標準、模式還未能全面有效地落實;由於生態產品經營開發周期長,主戰場通常是廣大的農村地區,普遍存在經營開發主體分散、經濟實力不強、缺乏有效抵押物等問題。
湖州師範學院「兩山」理念研究院院長金佩華表示,生態產品價值實作既是綠色發展的內在要求,又是開啟「兩山」轉化的路線路徑,核心是透過促進「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將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系服務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透過選擇有條件的地方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作試點,逐步探索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高品質綠色發展道路。
「生態產品價值實作並沒有統一的固定模式,必須因地制宜探索適合區域實際的路徑,仍需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套用導向。」上述專家說,「生態產品價值的大小,取決於人們的智慧」。
十四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表示,生態環境經濟核算的管理套用政策體系設計是推動生態環境經濟核算從理論研究走向實踐套用的關鍵步驟。隨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實踐,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正在從理論研究走向實踐套用。應持續推動生態環境經濟核算進評估、進補償、進賠償、進計畫、進規劃、進投資。
「變資產、聚資本、獲資金」
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在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時代背景下,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只有保證生態產品供給的永續性,才能提升資源資產的綜合效益,維護好所有者權益;
另一方面,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將多要素自然資源整合為資產組合標的後整體配置,能夠推動解決單一要素配置效益低、保護使用碎片化、容易產生負外部性等問題,讓綠水青山等自然資源「變資產、聚資本、獲資金」,促進自然資源和生態產品價值實作。
自然資源生態產品價值實作涉及三個環節:夯實生態產品價值實作的資源和空間基礎,這是生態產品的「生產環節」,透過高水平保護自然資源,讓綠水青山的「顏值」更高,厚植生態產品價值實作的綠色底色;提升生態產品價值實作的資源要素供給和配置效能,這是生態產品的「配置環節」,透過高品質賦能自然資源,讓價值實作的「動力」更強,促進資產配置效率最佳化和效益最大化;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作新機制,這是生態產品的「交易環節」,透過高效率利用自然資源,讓金山銀山的「成色」更足,實作自然資源和生態產品的綜合效益。
高效率利用自然資源需要建立起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執行機制。攝影/章軻
如何提升生態產品價值實作的資源要素供給和配置效能?【意見】提出,推進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和設權賦能,重點是透過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和確權登記等,摸清資源底數,明確生態產品權責歸屬。
「還要根據配置方案編制實施計劃,結合落實詳細規劃有關規劃用途、開發強度等要求,明確自然資源資產配置的時序、方式、規模、用途等,引導自然資源資產布局合理、結構最佳化。」上述負責人說,形成主體明確、邊界清晰的自然資源資產組合標的,比如「土地+」「海域+」「地下+地表+地上」等資產組合,再開展資產整體配置,促進資產配置效率最佳化和效益最大化。
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高效率利用自然資源,關鍵是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建立起資源權益市場化交易機制。對此,【意見】提出,開展資源權益指標市場化交易,讓保護綠水青山獲得合理報酬。依托潔凈水源、清潔空氣、適宜氣候等自然本底條件和優美自然風光,從事生態旅遊、康養、體育等產業開發。鼓勵自然資源富集、生態產品生產能力較強的地區,探索建立全要素、全產業覆蓋的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執行機制,促進產業與生態融合發展。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