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如何才能持續的在知乎上創作?

2024-09-11心靈

大多數人是說不上創作的,創作本身就是一項需要堅持的苦差事,而一項需要堅持才能看到成果的事情,本質上就是巨大的篩選器,會篩掉9成9的人,因為「堅持」本身就是稀缺的品質。

強如村上春樹,也在寫第一部小說的時候耗費極大的心力,並且他自己也認為第一部小說水平不高。直到他關掉酒吧,開始每天坐在書桌前,要求自己每天必須寫滿2000字,才能去做別的事情。最後才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這不是說創作本身要求每天要寫2000字的,而是堅持輸出這件事本身就需要耗費極大的耐心,耐心是要長時間培養的,並且耐心這個特點是一件很容易耗費掉的數值,需要不斷地補充正反饋才能勉強維持,並且這樣的正反饋其實是很微小的,很容易讓人感覺到心累,並且懷疑自己這樣做有什麽意義。一旦陷入到意義的爭論中,這件事本身存在的可能就開始被解構和消解,於是,懈怠、懶惰產生,堅持下去的動力就開始消失。創作下去,持續創作就基本無從談起。

可能有人會說,創作需要天賦,但這是錯誤的想法,魯迅先生也曾說過不要在任何靈感產生的時候寫作,這一點和天賦說是截然相反的。創作最需要的恰恰不是天賦的靈光一現,最需要的卻是持續不斷地耕作,像農民一樣在地裏刨食,彎著腰,佝僂著背,一點點的在貧瘠的田地裏找尋著那一點點閃著金光的麥粒,往往還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麥粒,很可能最後收到的都是自己不想要的稭稈。

這就是很多時候我們堅持持續在寫作的結果,看起來好像成果不少,仔細一看,都是歪瓜裂棗,都不是自己想要的。寫出來的東西簡直不忍萃讀,每一個字都知道是自己寫的,但是連起來就是自己都不想讀下去。甚至有時候寫的是自己想要按照這個提綱寫下去的,但是提綱本身就是破碎的,混亂的,邏輯混亂的,很容易在寫作的時候離題萬裏。

這種感覺怎麽說呢,有點像一種模組化創作,套路化的表達,就有點反映出現在的創作者那種漫不經心、敷衍了事的態度。不是過去古典時代那種,急迫感,就是那種我要立即寫出來我要表達,我必須要說,或者那種你看我這篇文章不震死你們,不讓你們震撼我就不姓XX這種態度,你看到的都是寫完拉倒,出去擼個串喝個啤酒不香嗎?

自然,這樣的文字真的是歪瓜裂棗,沒有意義,也沒有有趣的地方,甚至可以說7成以上的知乎答主都在這樣幹,要麽就是觀察自己,把自己剖開給大家看,我自己怎麽生活的,有的編故事編的自己都信了。這種狀態下,寫作者沒啥熱情,惡心迴圈不斷。我自己個人的體會是,早年間我是在網上結識了很多網友,因為他們的貼文,我跟帖,回復,互動,很多人也許不是那麽一針見血的人,也許不是人品高尚,但是人都是特別有趣好玩的人,見到對方的文字我就心生向往,想和這樣的人交朋友。可是現在呢?很難很難,很多人寫的東西,也許寫的很好,但是看著就味同嚼蠟,要麽看著就尷尬的摳地板。

很難看到熱情啊,這種熱情很重要,要麽就是看到別人懷疑我是男人,要麽就是懷疑我是女人,還有懷疑是跨性別的。很無聊啊,真的。

熱情下的好奇、樂觀、理性,對於未來樂觀的判斷,基本都不存在了。沒有這些判斷,清晰的表達,理性的輸出,怎麽會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