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男朋友很難是我24歲就有的體會。
24歲那年,我剛留學回國,意氣風發,和很多鳳凰男覺得自己天下第一一樣,我也有種自己舉世無雙優秀無敵的錯覺。
所以我那個時候對男朋友的標準是很高的,我覺得我條件這麽好了(有車有房有京戶),按照女要高嫁的傳統,我當然應該找個二環裏有高級住家,開低調品質好車,最好家裏還有強勁背景的幹凈帥氣性格陽光且無任何不良嗜好的男朋友才對得起自己。
我找男朋友的途徑從自己的交友圈開始蔓延,海龜這樣一個特殊群體,註定也有一定的抱團性,比如你舉辦參加活動,打著Xx名校校友聚會&海龜交流局的名號,總會立馬高大上許多。
但是我很快發現,周圍那些但凡我還看得上眼的男生,已經早早就有女朋友了。
真是令人失望。
於是我開始轉戰相親。
從24-25歲之間,我大概陸陸續續相親了將近30個人,當然有很多介紹人發給我照片和簡介之後我就沒有興趣了。
有一些是不好看(本人略顏控),有一些是硬性條件就不達標,剩下一些,因為相親的特殊性,就是你會抱有很大的目的性和期待性,所以均沒有後續,見面超過2次的幾乎沒有。
女生24、25歲的時候,總是擁有極大的選擇權,因此會催生一種自己十分優秀的錯覺。
25-27歲之間,我談了一場戀愛,自由戀愛,對方幾乎滿足了我所有的要求,但因為深層次的矛盾無法調和,最後不和平分手。
27歲再次進入婚戀市場之後,發現這個市場有種提著菜籃子去市場買菜的市井和殘酷。
我就像一個站在蘋果攤前面挑水果的人,因為來的有點晚,面對的是已經被挑剩的歪瓜裂棗似的蘋果。軟的怏的爛的不新鮮的蘋果,偶爾有那麽幾個看起來不錯的,稍不留神,就被旁邊的人搶了去。
當然也有新鮮鋥亮的蘋果,擺在一旁,是我出不起的價格。
相親是不能相親了,父母介紹的一個都沒再見過,真是看了照片就沒眼緣,我媽對我恨鐵不成鋼:我們是沒有資源給你了,也幫不了你了,自己想辦法吧!
倒是透過各種途徑認識了不少人。27+的女生,年齡幾乎轉為劣勢,男生們開始格外關註你的其它價值。
比如你顏值達不達標,身材夠不夠好,有沒有體面的工作,有沒有車有沒有房,有人明目張膽打著談戀愛的名義找炮友,也有人旁敲側擊打著你婚前財產的主意。
我只是想找個男朋友而已,為什麽要見證這麽多社會險惡?
一路披過荊斬過棘我也是有見識的,透過27+這一年的探索,我調整了自己的擇偶策略和標準,終於在28歲前的夏天,找到了滿意的男朋友,也就是我現在的老公。
不用回頭想,就是看看我身邊那些現在還單身的28+姑娘們,我仍然覺得找男朋友是個十分困難的事情。總結如下:
1.優質男空窗期短暫。女生(絕大部份)都想要優質男,但優質男是大城市裏的稀缺資源,看上他們的不止你,還有同時期的很多女生,競爭非常慘烈。
面對優質男,要麽在學生時代就早早將其拿下並順利發展,要麽在之後對方的空窗期裏把握機會絕不手軟。除此之外,大部份時候你認識的優質男,都是有物件的。
2.女生總是容易高估自己的伴侶價值(mate value)。20出頭的年紀,女生往往會因為年齡優勢受到眾多男性的追捧,進而無法看清自己的真實價值。而女性在婚戀市場上,除了年齡之外的第二大優勢其實是外貌,第三是性格和家庭。
比如我年輕的時候總有一種自己很美貌的錯覺,那實在是一種自己長期存在於理工生紮堆處的淺薄認知,直到我27+之後,我才逐漸認識到我其實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麽好看,而那時我所認識的所有條件算得上優質的男生卻全部都在玩笑中認真表達著自己更喜歡好看的女生。
高估自己Mv的結果就是:喜歡自己的看不上,看上的沒下文。
3.我身邊很多女生,跟男生接觸的時候習慣從各種細節裏標簽化對方。比如跟媽媽關系親密就是媽寶男,買東西貨比三家就是摳窮男,喜歡誇誇其談就是裝逼男…只要發現一點點不好,就全盤否定對方。
現在各種公眾情感文都會教大家如何去辨別一個男生渣不渣好不好,當然我覺得這個也是不錯的,但是不要因為一點小問題就把對方拉進冷宮名單(當然原則問題不可妥協),畢竟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男朋友,有的話,一定也是別人的。
4.交際圈太窄還不願意拉下臉兒去擴充套件。很多女生都覺得一定要那種男生可勁兒追,完了自己還欲拒還迎地答應了才算是真愛,嗯,適用於24歲之前吧。
女生找男朋友很多時候還真得主動一點,綜上1.2條,你要不是多認識點人,機率上來說都輪不到你。我有朋友又想找男朋友,又不願意主動去擴充套件交際圈,天天肥宅快樂,男朋友能從天上掉下來?
所以,每次聽周邊姑娘說找男朋友困難我是理解的,是真難,有時候還真得靠點運氣(比如我)(手動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