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李亞教授 邀請。
老爺子說過很多話,令我受用,我來說一說。
1,首當其沖的一句:「將精神官能症患者歇斯底裏的痛苦轉化為日常的不幸」。(癔癥的研究)
「癔癥的研究」寫成的維多利亞時代與我們現在的世界已經非常不同。120年前,塑造當代秩序和文明的一戰和二戰還沒有開始。女權主義剛剛興起,對權威的崇拜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所以這句「彪悍+剛毅」的話還不會被曲解和誤讀,更不會被貼上「政治不正確」的標簽。
同時代的尼采說出「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更加強大」。
難怪有人說佛洛伊德的思想繼承了尼采的思想。兩人一樣鋼鐵直男。
而上個月,英國某作家公開表示,「我不同意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強大。那些殺不死你的東西使你余生顫抖,甚至不敢邁出臥室的門」。
see。。。
2, 超越 快樂原則(這本書的題目就是金句)
雖然所有人都認為這本書最核心的貢獻在於,揭示了死本能的存在。但我認為,硬幣的另一面是,這本書要打破快樂原則、力比多一統江湖的誤解。
書名的英文轉譯是 Beyond pleasure priciple。beyond在中文版中被轉譯為「超越」。這兩個詞至少都不是貶義詞,起碼是中性詞,如果不是褒義詞的話。那也就是說,老爺子同意「快樂原則是要被超越的」。
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記得,佛洛伊德小外孫是這本書的一個重要角色。小外孫在媽媽去上班的時候,跟一個線軸玩兒「消失遊戲」。把線軸扔出去,並且大喊「沒啦!」;然後再把線軸拉回啦,並且大喊「回來啦!」佛洛伊德斷言,小外孫透過這個遊戲,雖然要承受線軸消失的痛苦,但小娃娃還是讓它消失,只為了之後能享受找回它的快樂。
這也和後來鮑爾比的依戀理論相契合。依戀理論也並非主張「永遠依戀不分離」,依戀三部曲包括依戀、喪失、分離。拉回來,鮑爾比開始研究依戀問題時候就提出「人類自我保存的本能,和物種延續的本能是相沖突的。自我保存要求人類獨立、不受幹擾,物種保存要求人類互相依賴,即依戀」。
人類是天生矛盾的動物,「快樂的秘訣」在於 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