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張曉泉,清華大學經管學院 Irwin and Joan Jacobs講席教授)
在紐約曼哈頓的蘇富比拍賣會上,20~21世紀藝術大師們的傑作悉數亮相,其中包括賽·托姆布雷(Cy Twombly)、艾德·拉斯查(Ed Ruscha)、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和傑夫·昆斯(Jeff Koons)等。
然而,真正搶盡風頭的,卻是一根從拍賣行外水果攤上花35美分(折合人民幣2.5元)買來的香蕉。
水果攤販怎麽也想不到,就在數米之外,他賣出的這根香蕉,將會成為一件價值62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4481萬)的藝術品。
拍賣會這天,這根「平平無奇」的香蕉,被一條銀色膠帶貼在墻上後搖身一變,身價瞬間飆升了1800萬倍。
此時,它不再是一根普通的香蕉,而是【喜劇演員】——義大利藝術家Maurizio Cattelan的經典得意之作。
△藝術家Maurizio Cattelan
很多人應該已經見慣了天價藝術品的新聞,比如動輒數億美元的名家名作。
但,究竟是什麽決定了藝術品的價值呢?
是藝術家的名氣?作品的稀缺性?材料的珍貴?抑或是藝術品背後的故事?就像有的收藏家會願意花上數百萬美元去購買一位名人曾經擁有的物品。
顯然,這些邏輯都無法解釋為何一根「膠帶香蕉」能賣出如此高的價格。
「膠帶香蕉」到底是不是藝術?
其實,把「膠帶香蕉」作為藝術品在藝術界並不是什麽新鮮事。
早在1917年,藝術家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就把一個翻轉的小便池命名為【泉】(Fountain),並宣稱它是藝術,這一舉動也成為藝術史上裏程碑式的事件。
杜尚還曾將耙子、雪鏟和衣架等日常物品稱為藝術品。
就在上周佳士得的拍賣會上,杜尚的【斷臂之前】(In Advance of the Broken Arm)——一把懸掛在天花板上的雪鏟,拍出了310萬美元的價格。
2019年,Cattelan在邁阿密的藝術展上首次出售【喜劇演員】時,就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和討論:「這真的是藝術嗎?」
面對人們的質疑和反對,Cattelan以三個版本的【喜劇演員】售價12萬~15萬美元作出了回應,其中兩版在邁阿密藝術展上各以12萬美元的價格售出。第三版捐贈給了Guggenheim博物館。
這次以620萬美元成交的版本,正是此前售出的第二版轉手而來。
普通香蕉作為藝術品如何保存?
作為概念藝術作品,【喜劇演員】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它的保存方式。
買家並不會拿到那根香蕉,因為它終將腐爛,甚至可能被偷吃(這種情況發生過不止一次,有的還成為行為藝術的一環)。
所以,中標者獲得的,是一份真實性認證書和14頁的詳細手冊,教買家如何掛、貼、更換香蕉。
某種意義上,這與NFT有異曲同工之處:買家購買的不是實物,而是一個創意和其背後的權利。
拍賣所得收益由誰獲得?
盡管【喜劇演員】這次以天價拍賣,作為創作者的藝術家本人Cattelan從中獲得的,除了大量關註和曝光,並無其他直接與拍賣相關的收益。
藝術家的收益僅限於最初售賣的金額,此後轉售所得由收藏家和拍賣行瓜分。
這一點又與NFT不同,在NFT領域,藝術家還能從每次交易中獲取版稅。
為什麽有人願意花四千多萬買一根香蕉?
一根620萬美元的香蕉,足以說明藝術品的價值並不是固定的,而是由文化塑造的。
近年來,除了傳統富豪,越來越多的幣圈大佬和新興行業的企業家也開始透過購買藝術品展示自己的實力與商業價值。
即使出價不高,甚至沒有成功中標,他們也願意公開自己的身份,為企業和個人品牌博得眼球。
在【喜劇演員】的拍賣第二天早上,就有兩位幣圈企業家聲稱參與了競價,以此為自己的企業吸引關註。
這也是藝術市場上更為普遍的一面。
超級富豪們對藝術品的青睞,往往不僅是單純出於審美的需求,更是一種文化資本的構建。
透過收藏藝術品,他們能夠進入藝術圈的核心網路,與博物館、非營利組織建立合作關系,同時也讓自己的影響力得以提升。
藝術品的價值,遠不止畫布上顏料的成本。
這也引出了藝術市場的另一面:天價藝術品交易背後,往往隱藏著看不見的灰色地帶。
黑錢勝地?天價藝術品拍賣的另一面
事實上,藝術品價格的飆升,有時與其美學價值或文化意義毫無關系,而更像是富人們的一種財務操作手段——比如洗錢或隱藏非法資金。
首先,藝術品價格沒有通用的標準。價格完全由市場或買賣雙方的主觀判斷決定,這為某些可疑資金的流轉提供了天然的掩護。
更關鍵的一點是,這個市場的監管幾乎處於「真空狀態」。
為了保護藏品的安全以及買賣雙方的私密,拍賣行和畫廊通常提供高度匿名的交易服務,買家和賣家的身份都不會被公開。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支付高額的保密費用也可以成為協定的一部份。
下面進入「高能」環節:
某洗錢者用1000萬黑錢匿名買下一幅畫,不是為了掛家裏,而是直接送到「自由港」——機場附近的免稅倉庫,原本用於存放過境貨物,後來成為洗錢的天堂。
畫被存著不動,接著一個「買家」高價接手,所有權轉移,錢就這麽「洗白」了。
這個遊戲可以無限重復,藝術品價格則越炒越高。
這就是藝術品「主觀價值」暴漲的秘密。
為了遏制這種操作,各國紛紛推出反洗錢法規。
墨西哥在2010年初要求買家實名並限制現金交易,一年內藝術市場縮水70%,因為「大客戶」墨西哥毒梟不玩了。
美國的【2020反洗錢法案】強制核實藝術品實際所有人,歐盟也要求交易超過1萬歐元的藝術品必須盡職調查。
隨著這些法規的出台,藝術圈的「洗錢遊戲」或許能夠終結。
無論如何,天價「膠帶香蕉」已然成為一個聲勢浩大的奇觀事件,其中囊括了概念藝術、行為藝術、天價交易、加密貨幣、幣圈大佬、馬斯克等一系列極具話題性的元素。
從這一點看,作為【喜劇演員】的香蕉,確實完美履行了它「戲劇化」的使命。
Cattelan自己也承認,這根香蕉藝術品是對市場投機行為的精妙諷刺。
他曾說道:「在藝術系統中,一件物品的價值是基於什麽決定的?拍賣會是它職業生涯的巔峰。我迫不及待想看看答案會是什麽。」
這番話充滿了戲謔的意味,但也道出了藝術市場的荒誕性。
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是,此次拍賣的【喜劇演員】,已經在匿名買家、畫廊、拍賣行之間多次易手,每一輪交易都在拉高它的價格。
可以說,這根香蕉身上的「故事」與「神秘感」,才是它價值不斷飆升的核心。
這也正是藝術圈屢見不鮮的現象,真正讓作品發光的,往往不是它本身,而是附加其上的標簽、身份和資本的運作邏輯。
換句話說,藝術品的神秘感才是最大的增值器。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