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為什麽以前人喜歡在桌子上面放一塊玻璃?

2017-12-15心靈

題主對生活的觀察很仔細,標題裏說「以前」這兩個字,其實這兩個字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

相信很多70後80後的朋友小時候暑假的時光都是在爸爸媽媽辦公室裏吹電風扇度過的,記憶裏一定有這麽一張桌子出現:它在母親或者父親的辦公室裏,黃色或者暗棕色,木制,很結實,上面墊著一張厚厚的玻璃,玻璃下面是綠色或者紅色的絲絨布,玻璃和絨布中間會壓著幾張照片或者電話號碼表,桌子上會擺著一個筆筒,一盒英雄墨水,一個白瓷或者不銹鋼的水杯,曲別針或者印泥,同時還會有一份【人民日報】。坐父親對桌的那個叔叔經常拿糖逗你,坐母親對桌的那個小阿姨也經常削蘋果給你吃。

現在想想,原因其實再簡單不過:那種桌子的木質都不是很好,大多是速生楊木或者松木板做的,用桐油刷了幾層清漆,所以桌面會是土黃色或者黑漆色。木面很軟,鋼筆尖一用力就會把桌子劃一道印痕,而且一旦沾水,不及時擦幹凈,第二天機會鼓起一個大包,坑窪不平。所以機智的勞動人民在下面墊一張玻璃,可就結實多了,沾水也不怕,可光禿禿一塊白玻璃太醜了,就又在玻璃下面加一塊綠絨布,立馬高大上了,美觀又實用,夏天趴著睡覺也涼快。

黃桌子普遍盛行,是因為當時80年代,改革開放還沒開始,私有制經濟剛剛萌芽,普通人家裏都沒什麽錢,購買力很低,輕工業的落後根本無法供應所有人的日常所需,買自由車要憑票,買收音機要憑票,一切供應都要憑票,就算有錢也買不到什麽奢侈品。那時候行政機關和企業大多比較節儉,不像現在某某貧困縣就有什麽800平米大辦公室,全實木辦公桌木地板之類。

那時候整個一個區政府可能就一台桑塔納,辦公樓也都是水泥地,外墻簡簡單單的用白石灰和綠油漆一刷,綠白相間的石灰墻幾乎是當時中國鄉鎮辦公樓的標配。硬體條件的簡陋,決定了人們不能頻繁的更換辦公用品,連一只鋼筆都要領導批準,像辦公桌這種」大件」在當時幾乎是可以用一輩子的。所以會特別在意,就怕劃壞了桌面,於是具有濃郁社會主義風情的大玻璃黃桌子迎刃而生。

大玻璃黃桌子風光了幾十年。至今在很多鄉鎮的辦公樓仍然可以看見年齡比你還大的辦公桌,這種辦公桌也慢慢成了父母那一代人年輕奮鬥的見證者,從中南海的辦公樓,到魯東南的沿海小鎮醫務室,再到廣東深圳的工廠車間,年輕的父輩們賺著很少的錢,租著廉價的小平房,冬天沒有暖氣,也沒有空調,上廁所要排隊。工作日的黎明,幾乎每天都是天不亮他們就要走出蝸居的巢穴,頂著寒風一路狂奔,跑向一個又一個公共汽車站,在人潮洶湧的車廂裏,一路顛簸,啃著剛從街邊買的油條或者大餅,睡眠惺忪地趕到單位,把地面掃幹凈,把桌子擦的錚亮,看一眼桌子下面壓著的妻子孩子照片,泡一杯廉價的綠茶,開始一天的忙碌。

鬥轉星移,一眨眼就是二三十年。土土的黃桌子和笨重的玻璃面板,還有那個喜歡躲在桌子底下捉迷藏的少年,一起默默見證了所有的一切。

後來改革浪潮撲面而來,幾乎是一夜之間,商品經濟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市場上產品也越來越豐富,榆木、紅木、三合板、大理石、鋼化玻璃。。。桌面越來越耐磨,政府和企業越來越有錢,裝修越來越上檔次,這才慢慢見不到玻璃板和綠絨布。

社會在發展,中國在進步。現在看看,桌子上玻璃都沒了,人們手裏的手機上卻多了一張張的膜,不知道50年後上知乎的人會不會提問 「為什麽以前人手機上喜歡貼塊玻璃?」

我想。。大概是差不多的原因罷。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