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外孫】成為多個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引進泰國電影票房的歷史第一。
文 | 阿布
作為暑期檔的最後一波余熱,8月23日這個周末,又有多部新片上映,其中就包括泰國今年的年度票房冠軍電影【姥姥的外孫】。4月上映時,泰國本土票房3億泰銖,考慮到泰國人口只有中國的1/20,這個數位還是非常可觀的。在中國內地未上映前,影片在海外和中國港澳台地區上映時,也攬獲13億泰銖的票房,成為多個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引進泰國電影票房的歷史第一。
中國上映3天,票房破3000萬元
看片之前,片名使人誤以為這是一部溫情脈脈的電影,以為講的會是姥姥和外孫舐犢情深,畢竟引進中國時的宣傳也大都集中在「催人淚下」「哭得不行」。
結果電影一開場意外驚喜——沒啥舐犢情深,倒有不肖子孫。
原來,這是一個亞洲人不能更懂的故事——當孩子們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子女,為孩子們 奉獻一生的祖輩,唯一的價值可能就是他們將會留下來的那套房子。在利益面前,愛,好像從不曾存在。
有一點孝心,但不多 平心而論,姥姥的兒孫們倒也談不上多麽不孝——大兒子不肯出力出時間,但好歹偶爾肯掏點錢出來; 小兒子好賭欠一屁股債,總問老娘討錢,可是每次見面也都親親熱熱,又抱又親,哄得老媽心花怒放; 女兒更加懂得體恤母親天天早起賣粥的辛苦,17歲就輟學出來工作。
一大家子人
可是當姥姥被確診腸癌晚期,壽命只剩下一年,這些「有一點孝心但不多」的子女們,反倒變得殷勤起來——大兒子把家裏裝修成老年人宜居的樣子,在電視裏反復播放姥姥喜歡的潮州戲(姥姥是華裔,祖籍潮州);小兒子天天到她家裏去,殷勤探望,幫忙安裝浴室扶手;女兒把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姥姥的外孫直接投送到姥姥家去,讓他多去看看姥姥。
名義上都是因為愛,實際上大家或多或少都在打房產的主意:一年後姥姥歸西,房子會給哪個孩子呢?到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時候。
電影裏的外孫,本來是個遊手好閑的畢業生,沒有工作,在家裏打遊戲直播掙點零花錢。
他對姥姥的態度,一開始是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姥姥讓他一起去祭祖,他也會聽話提拉著拖鞋去,別人祭祖,他偷吃貢品;別人恭恭敬敬撒花祭拜,他把花瓣一拋了事;姥姥想吃炸魚,讓他排隊去買,他挑一個不排隊的攤位糊弄算數;名義上是搬到老人家裏去照顧老人,當「全職外孫」,實際上去的第一天就把姥姥的房子掛牌到房屋中介去賣了。
外孫幫姥姥擺粥攤
這樣的外孫,為什麽會願意去照顧老人呢?
其實也是受了表妹的啟發——學護理專業的表妹將爺爺的晚年料理得非常周到,把屎把尿,最後爺爺臨走前,把房產留給了她。
姥姥的外孫有樣學樣——他覺得只要自己把姥姥的最後一年伺候得舒舒服服,他就會成為姥姥最愛的外孫,成為遺產第一順位繼承人。
兒子繼承遺產,女兒繼承癌癥 你以為說的是家庭的溫情,其實說的卻是家庭的殘酷,什麽感情都是千瘡百孔的。
電影裏用很多對比反襯老人的孤獨——
外孫說,進姥姥家,能聞到一股「老人味」;表妹告訴他,那是因為你和老人呆在一起的時間還不夠久,每周只來看老人15分鐘的兒孫,都能聞到老人味,而我,和爺爺一直在一起,給他把屎把尿,最後連他的尿味都不覺得臭。
姥姥去醫院裏化療,邊上的病人是一個孩子,孩子周圍擠滿了家長,姥姥卻孤零零一個人,只有打著歪主意的外孫陪著。
醫院拍攝場景
就連去寺廟裏求菩薩保佑自己早點康復,姥姥的祝福牌上也是寫滿了兒孫:祝福這個順利,祝福那個平安,子子孫孫都帶到,滿到一張紙寫不下——再看看兒女的祝福牌,都只有自己的小家庭,對她只字未提。
看到電影中途觀眾才發現,姥姥的名字叫「周明珠」。此前此後,她在大家庭裏的名字都只有「姥姥」「媽」,她叫什麽好像並不重要。
周明珠女士有一個心願:為自己買一塊價值100萬泰銖(約合人民幣20萬元)的豪華墓地,理由說起來心酸:她希望豪華的墓地會讓別人覺得,她的子孫很孝順;她更希望風景秀麗的墓地,會讓子孫惦記著願意來多看看她。
姥姥什麽都不說,但是她肚子裏其實門清——誰對她好,誰是真心,誰在圖錢——然而手心手背都是肉,即使明知女兒付出更多,她還是決定要把房子留給小兒子,原因恐怕是不成器的小兒子欠了100多萬的賭債。
看到這裏,東亞家庭未免覺得太過真實。似乎每個家庭裏都有一個這樣不停付出的女兒,最終什麽也得不到;而不怎麽付出的兒子,最終繼承一切。
就在觀眾幾乎要對姥姥起反感的時候,導演神來之筆——他開啟女兒的冰箱,讓觀眾看到,前腳還在批評姥姥不該總是吃剩菜(「你就是這樣吃出來的腸癌」)的女兒,後腳自己的冰箱裏也滿是臨期、過期食品。姥姥反駁:你還不是一樣?!女兒悻悻地作出官方吐槽:是啊,兒子繼承遺產,女兒繼承癌癥!
承擔養老責任的大多數時候是女兒
要不怎麽說還是官方吐槽最狠,把觀眾想說沒說的話,提前說個透——那一刻,我以為我在看是枝裕和,或者是枝裕和的偶像侯孝賢。
導演甚至還安排了另一場看起來不重要但其實很有意思的戲——姥姥為了替小兒子還債,去找親哥哥要錢。當年分家的時候父母把優田良產都留給了哥哥,現在她不過是想討回其中的一小部份。但哥哥態度堅決:分了家就是兩姓人,要錢,沒有!
你看,即使姥姥本人就是「傳兒不傳女」的受害者,輪到她自己,還是重蹈覆轍。有人說,這或許也是亞裔家庭的「祖傳癌癥」。而加上這樣的情節,你就很能明白,導演對片中女性一再自我犧牲的做法,抱持的不是感動與鼓勵,而是反思與批判。
但是導演厲害的地方在於,一切並不是非黑即白——當女兒接母親回家後,說出那句「雖然沒有分到遺產,可是多付出反而覺得心安」的時候,觀眾即使明知其中有沈屙陋習,仍然會為她單純的善良與愛意感動:雖然分不到財產,可是分到了最寶貴的母親啊。
為什麽我在你心裏不是排第一
這部外表小清新的電影,內中卻透出殘酷。但這種殘酷又表達得相當克制——非要鬧的話,這個家庭足以雞飛狗跳。但是電影沒有這樣拍,故事也沒有這樣講,這是導演拍文藝片高明的地方—— 一切都很自然,沒有淒風苦雨,沒有雞飛狗跳,只有心照不宣的自私和突如其來的愛。
電影裏許多伏筆,初看並沒有什麽稀奇,以為不過是家庭日常瑣碎事,最後謎底一一揭開,又有點平地驚雷的感人。比如愛吃潮州鹵味和軟爛食物的姥姥,為什麽唯獨不吃鹵牛肉牛筋?門前的石榴樹為什麽要一個一個給果實套袋,絕不準別人偷吃?姥姥賣完粥為什麽堅持要自己去銀行存錢,還不讓孫子陪同?在伏筆和呼應的細節方面,電影給得很滿。換句話說,會講故事,能讓觀眾安靜兩個小時,欣賞這樣一部文藝片。
套袋的石榴
想想姥姥就連這最後一年時間,都還在全盤為家裏所有人考慮,不由得悲從中來。深夜,她夢見自己的父母來接她去那邊的家,突然夢囈起來:「爸爸,媽媽,我好害怕,快帶我去那邊的家……」曾幾何時,她也是家裏的寶寶,不知道要修煉多少個春秋,才能把自己蛻變成現在的樣子,為所有人考慮,唯獨忘記了她自己。
姥姥的飾演者烏薩·薩梅坎姆76歲第一次出演電影,還為了角色剃了光頭。
有點羨慕泰國電影,可以把文藝片的重心放在老年人的困境,而仍然得到票房冠軍的成績。當然,這裏也少不了電影主演普提蓬·阿莎拉塔納功的吸重力——他是華裔泰國人,中文名「馬群耀」,目前是泰國頂流。頂流首次主演電影,在泰國掀起觀影狂潮,影響力不容小覷。
泰國頂流馬群耀(最右)
馬群耀在中國也有很多粉絲
粉絲為電影在中國的放映制作了周邊應援物送給觀眾
電影的另一大淚點,自然也在於馬群耀飾演的外孫,究竟從何時開始轉變了對姥姥的態度。本以為是祖孫日久生情,在共處中互相發現了對方的可愛——其實不然。外孫對姥姥的遺產惦記了好久。真正轉變的那一刻,不是得到遺產,而是失去遺產——外孫得知姥姥把房產留給了小舅舅,非常生氣——但也許連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生氣不是因為失去房產,而是因為,他為姥姥付出了許多感情,卻沒有成為她心中的第一位。
他質問姥姥的那句話,細品很有意思,他說的不是「為什麽我不是遺產第一順位」,而是「為什麽我在你心裏不是排第一」。付出過,才覺得委屈;愛過,才會有不甘心。那一刻,不論姥姥放不放他在第一,他顯然已經把姥姥當第一了。
當然,按照電影之前的暗示和姥姥一貫的周到作風,不難猜到最後姥姥還是會給外孫留下點什麽的。但真相揭露的那一刻,明知有煽情,你還是會感動,不是感動於「姥姥真好」,而是站在外孫的立場想一想——當初他進入姥姥家,是為了獻殷勤,讓姥姥把他當成「最愛的外孫」——可是早在他進入姥姥家之前,他就已經是姥姥最愛的外孫了啊。
這或許就是亞洲家庭的集體共鳴吧,代際之間的愛,有時候需要很多附加條件,有時候卻又簡單到不需要任何理由,一句血濃於水就是全部。電影上映後,很多觀眾get到了老人的真正需求:不是金錢,是時間,是陪伴。甚至還有在泰國工作的中國人,看完電影決定回國多陪伴自己年邁的父母——【姥姥的外孫】能在泰國獲得票房冠軍,雖因頂流而起,卻不是只因為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