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失蹤」一個月的75歲退伍軍人陳有銀,在武漢找到了!

2024-09-16心靈
本文轉自【長江日報】;
一個多月前,西安75歲老人陳有銀突然不辭而別,家人遍尋不見幾近絕望,近日,他卻出現在了武漢民警面前。
一個動人故事也就此揭開↓↓↓
00:21
這一個月的時間裏,陳有銀帶著1000元,跨上自由車,騎行1000多公裏來武漢圓夢:
「每個人都有個念想,我嘛,就是想去武漢看看長江大橋。」
帶著1000元積蓄
奔向青春時的夢想
「同誌,請問312國道咋走?」9月7日晚上11時,一位胡須花白的老人推著一輛自由車來到武漢市硚口區宗關街頭的漢西警務站,向值班民警問路。
9月7日,陳有銀騎車在武漢看長江大橋。硚口警方提供視訊監控截圖
「我們這沒有312國道,您要去哪?」
「我要回西安。」
老人的回答令民警大吃一驚。經了解,老人叫陳有銀,75歲,家住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8月8日,他瞞著家人從家中騎車到武漢圓夢:看看「萬裏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
那天,地裏的棉花已采收,小麥還有1個多月才播種。中午,陳有銀像往常一樣下了3碗面,和妻子、孫子坐在一起吃完,然後洗了澡,換上了幹凈的藍格子襯衫,從櫃中拿出1000元積蓄和3套換洗的衣服,用軍用雨衣包上,與裝在塑膠袋裏的4個饅頭、3瓶水一起拎到屋外,放到自由車車簍裏,踢開「站架」,飛身上車,騎向村外,沿著312國道朝著自己的夢想之地武漢飛馳而去。
到武漢,看長江大橋,是埋在陳有銀心裏50多年的念想。
1970年,陳有銀應征入伍,到河南開封空降兵某部當兵,連長黃火生是武漢人,每次提起武漢,提到武漢長江大橋,總是非常自豪。
「曉不曉得,武漢有三鎮,大得很,跟上海一起並稱‘大武漢、大上海’。」
「知道不,毛主席詩詞中寫的‘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說的就是武漢長江大橋。」
「對了,武漢長江大橋是‘萬裏長江第一橋’,火車都可以在上面走,你們有機會一定去看看!」
連長繪聲繪色的描述,在與共和國同齡的陳有銀心中埋下了「去武漢,看大橋」的種子。
陳有銀的退伍軍人證明書。當事人供圖
5年後復員回到家鄉,陳有銀就被生活的重擔「套住」了手腳。想要出去看武漢長江大橋的念頭只能深埋心中。
轉眼50多年過去了,兒女長大成了家,患病的妻子病情也逐漸好轉,肩上的壓力輕了,陳有銀想出去看看的念頭又活絡了起來。
老戰友一句話令他心動
「有機會要多出去看看」
2023年,陳有銀領取了「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這時他發現,同鄉29個戰友已「走」了十五六個,一位老戰友感慨地說:「我們都是70多歲的人了,有機會要多出去看看。」
陳有銀領取「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拍照留念。當事人供圖
這話讓陳有銀動了心。可怎麽去看呢,他又犯了難。
自己種田為生,賺錢不易,出去花太多錢,不舍得。思來想去,陳有銀決定瞞著家人,騎自由車去武漢,這樣既省錢,又可以沿途慢慢欣賞。為了避免家人阻攔,8月8日中午,陳有銀沒打招呼就騎自由車出了村。
外面,藍天白雲,山野連綿,蜿蜒的312國道一直通向遠方。
騎車飛馳在曠野中,陳有銀一口氣騎了40多公裏,直到進入渭南市一個三岔路口才停下。在路邊找了一家面館,他吃了兩大碗面條,才心滿意足找地方休息。第二天早上起來,腰腿有些酸痛,但這對幹慣了農活的陳有銀來說,不算事。找了一個加油站,洗漱幹凈,吃了一個饅頭,他繼續上路。
從渭南往前,就進入了華山地界,他眼前陡然高聳起來,路也變得崎嶇難行。每天多則騎行五六十公裏,少則三四十公裏,身上酸痛了四五天,陳有銀終於進入了河南境內。
陳有銀當年的第一個目標,是去開封當兵。他至今仍記得50多年前在河南開封當兵的情景。
那時,風沙很大,路上行人連嘴都不敢張,一張嘴就是一嘴沙。如今所到之處,滿眼是綠綠的莊稼、綠綠的樹林,城內高樓林立、道路寬敞,當年的泥巴路、荒土山已看不到了。
從三門峽、鄭州一路走到了開封,陳有銀找到了自己的「老連隊」。
「老連隊」新修了營地和訓練設施,令人耳目一新。他去的時候,新兵正在外面拉練,留守的戰友熱情地接待了他,聽說他要騎行去武漢,紛紛豎起大拇指,並送了他一套新衣新鞋。
12座長江大橋
還沒看完就迷了路
9月5日早上,經過1000多公裏跋涉,陳有銀終於到了武漢。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武漢這麽大,武漢的長江大橋也不止一座,這讓沒有智慧型手機導航、出行全靠問路的他一下子蒙了。
「同誌,請問長江大橋咋走?」
「武漢有12座長江大橋,你要去哪座?」
「我……要去長江大橋。」
「那前面就有一座。」
就這樣,陳有銀從北向南在武漢一連爬了4座長江大橋。事後,在接受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時,陳有銀一邊回憶、一邊贊嘆自己在路上看到的一切。
「武漢的長江大橋太壯觀了,其中一座鋼架橋有5層樓高,從一頭走到另一頭要好半天,站在上面我看到了江裏的大輪船。」
「武漢的長江大橋太漂亮了,不僅有白色的,還有紅色的、藍色的,晚上燈光亮起,美得無法形容!」
「武漢的建設太好了,我怕迷路,不敢走遠,就圍著長江和長江大橋看了3天。我不知道我去了哪幾座長江大橋,是否去過老連長說的那一座,想找老連長問問,可復員都快50年了,彼此已斷了音信。」
「這次騎行來漢,我感受很多,祖國的河山真是壯麗,祖國的變化真是天翻地覆,我為我們的祖國感到驕傲!」
9月7日晚上11時,流連於武漢迷人的夜色,陳有銀老人走著走著就迷了路,只好到路邊警務站向民警問路。接警民警、武漢市公安局硚口區分局宗關街派出所民警王士豪事後對記者說:「當時,老人推著一輛自由車,車把手上掛著饅頭和飲料瓶,車簍裏塞著雨衣等物品,腳上的鞋滿是泥汙,雖然皮膚黝黑、面容清瘦,但精神矍鑠。」
9月7日晚11時,陳有銀到武漢市硚口區宗關街派出所向民警求助。通訊員武龔萱 攝
王士豪將老人請到派出所,一邊幫他聯系家人,一邊想辦法將老人送回西安。
聽到民警要送他回去,老人連忙擺手拒絕:「我是黨員,手中還有400多元,可以自己騎回去,不用給國家添麻煩了。」
照顧老人吃完休息,王士豪與同事連夜與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派出所取得聯系,尋找老人的家人。
9月8日淩晨1時,華胥鎮派出所回復,他們找到了老人兒子陳東毅。當天上午9時,陳東毅開車從西安來武漢將老人接回了家。
9月8日,武漢民警王士豪將陳有銀老人(前排中間)交到老人的兒子陳東毅(後排右1)手中。通訊員武龔萱 攝
長江大橋照片
幫老人彌補遺憾
9月11日11時25分,為感謝武漢民警幫他找回父親,陳東毅委托在武漢的朋友到宗關街派出所,向王士豪等民警贈送錦旗。
9月11日中午,陳有銀的兒子委托在漢朋友代其向武漢民警贈送錦旗。通訊員武龔萱 攝
據陳東毅說,其父不辭而別後,家人遍尋不見,於8月9日報警並釋出尋人啟事。眼看快1個月了,也沒有任何訊息,家人幾近絕望,多虧武漢民警及時找到。目前,其父回家後身體狀況良好。
因為身上沒有智慧型手機,陳有銀老人雖然連看了4座武漢的長江大橋,都沒有拍照留念,也不知道是否去了老連長說的武漢長江大橋。
對此,陳有銀老人表示:「這次騎行雖然有點遠,有點累,但看到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值!以後有機會,我還會出去看看,還會來武漢!」
9月12日,武漢市公安局硚口區分局專門將長江日報記者拍攝的「萬裏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的照片洗了1張,寄給了陳有銀老人。
9月15日,陳有銀老人與「大橋」合影。
9月15日,收到武漢長江大橋照片後,陳有銀老人開心地讓兒子幫他拍了張與「大橋」的合影。
長江日報出品
記者:陳勇 通訊員:王輝
視訊:陳勇 加文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