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付一夫,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隨著一年一度的國慶黃金周漸行漸近,關於「持股過節還是持幣過節」的討論聲又多了起來。
根據官方的通知,今年國慶假期期間,10月1日(星期二)至10月7日(星期一)休市,10月8日(星期二)起照常開市;換言之,A股將會迎來長達7天的休市。若是選擇持股過節,則可能要面臨假期期間較多的不確定性因素;若是選擇持幣過節,倘若節後開門紅,又可能會踏空行情。如此來看,的確有些令人糾結。
究竟要如何抉擇呢?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歷史情況如何。
復盤可知,歷史上國慶假期前後,A股市場表現差異明顯。來自光大證券的統計顯示,2010~2023年間,萬得全A指數在國慶長假前5日的上漲機率為43%,平均漲跌幅為-0.4%;而在國慶長假後5日的上漲機率為86%,平均漲跌幅為2.2%;從單日漲跌來看,歷史上國慶假期之前的5個交易日裏明顯是跌多漲少,而假期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大多實作了開門紅。不難發現,國慶假期之後的A股表現整體上要好於假期之前。
為什麽國慶假期前節後反差會如此之大呢?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於國慶假期時間跨度往往較長,A股連續多日處於閉市狀態,期間海內外難免會發生一系列不確定性事件,利好或利空皆有可能,部份資金會因避險心理而選擇賣出股票;另一方面,假期不少人會出遊消費,對於資金有一定需求,由此使得一些資金被階段性抽離股市,並且節前資金面通常會出現季節性收緊,這些也解釋了為什麽近幾年每逢小長假之前,市場都會出現成交量的萎縮。不過,隨著節後資金的逐漸回補,市場流動性會迎來改善,屆時便會對新一輪上漲行情提供支撐。
倘若參考歷史規律來做決策,那麽持股過節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事實上,倘若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分析,持股過節的價效比同樣很高,主要理由有二:
其一,「政策大禮包」密集來襲,市場預期已近乎扭轉。
近期的政策利好,絕對足夠讓所有人「驚掉下巴」:先是央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金融三巨頭」齊聚新聞釋出會釋放重磅超預期政策,點燃市場行情。再是財政「小作文」接力,隨後又有更加重磅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可以說,無論是政策的級別及力度,還是議題的緊迫性,都是非常罕見且極為超預期的,充分彰顯出決策層對於當前經濟形勢中一系列問題的高度重視、全面做好接下來四季度經濟工作的堅定決心,以及對於市場和大眾關切的誠懇回應。
在一系列重磅利好的推動下,近幾日資本市場情緒高漲,場外資金跑步進場,大盤僅用了4個交易日就幾乎收復了此前近4個月的跌幅,可謂大快人心。而從這幾天各方面的反饋來看,市場的悲觀預期已近乎扭轉,就連不久前看空中國資產的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等外資機構都紛紛開始空翻多,甚至有機構稱A股短期內還有20%的上漲空間。
考慮到當前各部門已經在陸續落實高層部署,而市場最為關心的財政政策尚未公布,其中增發國債或者特別國債等舉措可能涉及到調整預算,需要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故而下一個重要的時間點大概在10月份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這一期間,A股大機率還有上漲動力和上行空間。
其二,權重板塊之外,其他很多題材個股尚未表現。
近幾日的指數級別大漲行情,主要驅動力量來自於金融、地產、白酒等權重板塊,這其實符合市場見底反轉的早期特征。按照過往經驗,處於下跌通道的市場想要止跌企穩,大多需要經歷一個「權重搭台,題材唱戲」的過程,即大資金先介入權重價值板塊來穩住大盤,隨後再輪到各個題材依次表現;換言之,倘若市場見底,那麽權重股大機率會率先上漲。這與近幾日的市場表現完美契合。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正因為近期市場爆棚的賺錢效應來自於權重板塊,故而大多數跟風資金都湧入其中,但其他的芯片半導體、低空經濟、新能源、智慧駕駛、高端制造等題材板塊漲幅卻非常有限。待權重板塊階段性滯漲後,必然會有資金去挖掘題材股的補漲機會,屆時便會迎來「權重搭台,題材唱戲」的場面。因此,倘若投資者手中持有的品種本身位置並不高,完全可以持股不動,靜待上漲。
總而言之,此前A股漫長的下跌已經將各種利空因素充分計價,在一攬子政策利好的呵護下,市場交易的邏輯已經悄然發生變化。我們甚至可以認為,當前正處於新一輪上漲行情的早期,後面的行情依舊值得期待。因此,國慶假期持股過節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每個人的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不盡相同,而且此次國慶假期時間不短,某些突發性事件確實難以預料,那麽建議各位不妨結合自己的各方面條件來調整倉位,在賽局節後開門紅與規避假期風險之間形成一種平衡。
對於考慮持股過節的投資者而言,在具體配置上可以關註兩大方向:一是受益於政策支持與宏觀經濟復蘇預期的順周期行業,如大消費、地產鏈、大金融等;二是大科技、國產替代與自主可控方向,考慮到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已是國家戰略,並且海外大國賽局等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依舊存在,諸如半導體、人工智慧、數位經濟、工業母機等板塊仍將會反復活躍,值得持續留意。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