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或假期有空時,我也喜歡帶孩子去逛博物館,博物館裏那些穿越歷史的文物生動地述說著過去,即使隔著厚厚的玻璃也激發著孩子的好奇心。
不過很多時候由於知識有限,也沒提前做些功課,在博物館裏只能走馬觀花,一掃而過,看過就忘,有時候甚至錯過了真正的寶藏。
最近,我讀了一本很棒的書【湖北省博物館】,它是「全國博物館通識系列·一本博物館」中的分冊。編著者說了這樣一段話,我覺得非常有道理: 「參觀博物館前預習,參觀時看到文物才會與它似曾相識;參觀文物後溫習,回味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內容和文化脈絡。如此,才算基本了解一座博物館。」
這也是編者出版「一本博物館」系列的初衷。這本書我覺得不僅適合成年人閱讀,也適合6歲以上的孩子閱讀,帶孩子參觀博物館前先預習,參觀後再溫習,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物所呈現的歷史。
書的脈絡很清晰,是按照湖北省博物館的館藏順序,選了「曾侯乙」「越王勾踐劍」「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國」「楚國八百年」「梁莊王珍藏——鄭和時代的瑰寶」「天籟——湖北出土的早起樂器」六個展廳的代表藏品進行講述。
書中用高畫質實拍圖+彩繪的形式,以及通俗有趣的語言闡述了每件文物的尺寸、特征、背後的故事,還會有一些延伸閱讀的小知識,而且每一組文物,都用詩句進行了高度概括。
可以說是一本充滿文學色彩的通俗讀物,一點也不枯燥、晦澀,孩子也能讀得進去。我家兒子跟著我讀了一部份後,還說「做考古學家挺酷的,需要懂很多呢!古代的人真聰明!」
讀完這本書,我準備假期有機會帶兒子去湖北省博物館好好參觀一番,近距離看一看書中描述過的那些文物細節,這些細節如果不提前預習真的很容易忽略。
透過這本書,我和兒子也了解到了很多歷史故事,以及中國古代青銅鑄造、天文歷法、音樂舞蹈、繪畫藝術等方面的知識,有些可能在博物館現場參觀無法知曉的。
說幾件我和兒子都很感興趣的文物。
銅鑒缶設計得真巧妙,方缶盛酒,鑒缶之間的空隙省冰,這不就可以飲冰酒了!
銅尊盤也能起到冰鎮的作用,關鍵是它的鏤空紋飾,細密繁復、玲瓏剔透,這放在現代都難以復制吧!
哈哈,原來古人已經發明了吃燒烤的工具,看著銅爐盤,咱們去露營時用它也不錯嘛!
古人的生活真是講究,古人席地而坐,為防止席折角卷邊,使其保持平整,四角還放置「壓鎮」,為了美觀又將壓鎮削成精美造型,學學古人對生活美感的追求!
這玉璜讓我想起古裝電視劇中看到的翩翩君子,古人對儀態的追求也值得我們學習!
這【二十八宿圖】衣箱不僅好看,還給我們科普了一把古人的天文學智慧。
這玉首銅削刀居然是古人的文具,相當於我們現代的「修正液」,用於削去竹簡上的墨書錯誤。
震驚世人的越王勾踐劍,這精美的花紋,難怪很多人調侃某品牌抄襲我們古人。越王勾踐劍是如何被發現的?它為什麽能夠千年不朽?又是如何流入楚國的?這本書裏都進行了詳細考證,非常精彩,我就不劇透了。
古代人對生活真是講究,房間裏香椒、辛夷、白芷、惠草充盈其間,這竹席放在今天也不過時啊!
古人的審美真的絕!手藝真的精妙!這金牡丹花簪天雍容華貴了!記得有一次我帶兒子去長沙博物館看展,有兩位打扮優雅的女性在一堆金飾文物前聊天:「......有時候得多來看看老祖宗留下的東西,能找到一些設計靈感......」
這金素杏葉壺是用來裝酒的,金燦如新,光芒四射。
還有這金鳳簪,工藝精美得令人嘆為觀止!
......
總共300多件文物,看得實在過癮。讀的過程中,我是不停地感嘆古人的智慧、古人的手藝、古人的審美,幸虧有這些文物,才讓我們得以窺見華夏五千年文化瑰寶的一角。
博物館裏有百科,文物是歷史的見證和載體,它們經過系統整理後直觀呈現給我們,讓我們能「觸摸」到歷史,所以帶孩子逛博物館很有意義。這樣的書應該多陪孩子讀,能將博物館裏匆匆瀏覽的記憶都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