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和補貼政策會有一定的透支作用,所以明年的市場我判斷價格戰不會停止,很可能會更加激烈。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企業如果失掉了基本健康度會很危險。汽車企業要15%的毛利才能夠基本活下去,如果一家車企毛利低於這個水平就意味著賣一台虧一台,它很可能就活不下去。」近日,長安汽車副總裁、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深藍汽車成立於2018年,是長安汽車孵化的獨立新能源品牌之一。今年10月,深藍汽車銷量為27862輛,環比增長122.69%,同比增長79.6%。今年前10個月,深藍汽車累計交付179371輛,同比增長75.1%。
鄧承浩認為,最近幾個月汽車市場銷量格局的突出變化之一,是誕生於傳統車企的新能源品牌後來居上,銷量規模和增長速度普遍超過了造車新勢力公司。由於補貼透支和頭部企業擴產能,他預測明年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價格競爭在新品牌大量出局之前不會終結。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與鄧承浩進行了對話,以下為對話實錄。
明年上半年可能很難
記者:你對明年市場趨勢怎麽看?
鄧承浩:我判斷明年上半年可能比今年上半年和去年上半年還要難。今年政策補貼力度非常大,市場對於明年是否會有補貼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就會導致消費透支,從而讓明年上半年的汽車消費可能會走弱。
另外一方面,補貼又會讓一些銷量好的企業增加產能。如果明年上半年市場走弱,剛剛完成產能擴張的企業和掌握定價權的大企業就會打價格戰,打「七傷拳」,這就會讓市場更難,所以我認為要早做打算和早做準備。我估計明年「七傷拳」的第一拳和第二拳打完之後,有一些品牌可能會「歇菜」。
記者:你覺得行業的內卷會在什麽時候結束?
鄧承浩:其實從今年的上半年開始,我一般不喜歡講「卷」這個詞兒。你看許多行業論壇,三句不離「卷」。我在公司內部講,「卷」就是阿Q精神,給自己一個安慰劑,什麽意思?就是大家覺得自己賣得不好,給自己找了個理由。我們生而為新進入者,卷是常態。任何產業都卷,哪個產業不卷?可能只有壟斷行業不卷。
未來幾年市場競爭一定是很慘烈的狀態,價格戰的背後也是良幣去驅逐劣幣的一個過程。現在市場上品牌還有那麽多,「卷」是一定的。所以我跟團隊講,躲不過就享受它。
然後我認為未來的幾年一些品牌會被淘汰掉,淘汰了之後,才有機會讓價值回歸,才會回到相對合理的市場秩序裏面。現在完全就是沒辦法,短期也不會有結果。
10萬-15萬元燃油車市場面臨絞殺
記者:今年插混和增程動力汽車增速已經超過了純電動汽車,你覺得接下來的趨勢會是怎樣的?
鄧承浩:有可能燃油車的日子會非常艱難,因為PHEV(插混)和REV(增程)在體驗上是完全可以替代油車的,它可以替代就意味著那些油車消費者很大機會轉向混動。所以大家看到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已經超過了50%,我懷疑新能源車滲透率超過50%之後會進一步地加速。
小型純電動車市場要引起重視,但它不再是原來幾萬塊錢的電動車,而是10到15萬萬元的小型純電動車。作為家裏的第二台車,它的主要使用者是家庭女性成員,沒有長途行駛的補能焦慮,可能還有很大的增長潛力,而且這種車型可能會絞殺掉很大一塊燃油車的市場。
記者:高階輔助駕駛過去作為一個高價值的商品,今年逐步向20萬元以下市場滲透,你覺得這個領域接下來還會出現什麽趨勢?
鄧承浩:事實上我們看到汽車的定價法則已經發生了變化,以前汽車的定價法則包括車身尺寸的大小、動力排量的大小、內部裝潢的豪華程度。現在已經快速變成了動力+智慧化水平的定價法則,而且智慧定價會成為核心中的核心。我認為明年的市場競爭中智慧化所起到的作用會更大,它既是提速,也是下放,但我認為技術上在明年還不會迎來革命性的變化。比如L3級的輔助駕駛,我覺得還不是很成熟。但是至少有一點,就是它的趨勢是變成了電動化這種的普及趨勢,它會滲透到更多的細分領域。比如過去帶雷射雷達的方案要賣到30萬元以上,現在是二十多萬。所以明年我們也要普及全民智駕,深藍S07、L07打破了高階智駕的高階壁壘,做到了20 萬內首搭華為乾崑智駕。我們起售價不到12萬的S05全系標配行泊一體智駕系統,明年我們所有的車型都會標配L2+級的智駕系統。
打掉公司一個層級
記者:深藍最近進行了組織架構的變革,背後的原因是什麽?
鄧承浩:任何一個組織架構取決於這個公司的能力和管理者的特點。如果公司的能力處在一個階段,組織處在下一個階段,這個時候就會錯配,公司和管理者的能力是拉不動組織的。過去幾年我們用了一個工業型的組織,有它的道理。
經過幾個產品陸續地推出打造,我們的組織能力和個人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其次我們的產品不是剛剛創立時候的一款兩款,而是8款9款,我們要同時營運多款車,還要保持效率和靈活性。我們就必須要用一種更加體系化、敏捷化的打法,讓一個產品的成功復制到更多產品去,這是非常重要的。否則我們最後的打法有可能就是顧頭不顧尾,永遠只關註最新的產品。
在這個背景下,我們把全公司組織架構重新做了一遍。有幾個方向,第一個是產品專職化,讓更多能力線的團隊到產品團隊裏去。第二個方向是行銷的協同化,整個的產品線分成了三塊,第一個是產品開發的團隊,第二個是產品GTM(GO TO MARKETING)組織,最後是終端行銷團隊。我們原來的做法存在一個悖論,產品開發團隊希望上最好的東西,這就導致成本越開發越高;而銷售團隊希望產品越便宜越好,而市場的現實也是產品越賣越便宜。這就導致開發環節的產品價值沒法傳遞到銷售環節,同時開發環節也不能獲得消費者最想要的東西。第三就是組織整體的敏捷化,我們拆掉公司的一個層級,基本上員工三步到頂,更加協同和更加扁平。
另外這一輪也把我們面向智慧化和電動化的核心能力梳理出來,保留了兩個非常大的能力線組織,讓核心能力更加地專業化。公司的下面有很多的作戰單元,VP帶著作戰單元去實作計畫結果。
記者:你是否擔心這輪變革的陣痛?
鄧承浩:我認為改革不會造成企業發展的陣痛,深藍是個科技類創業型的組織,只有每個人都心往一處使,才能把企業做好。改革的目標是,最大化地啟發組織和個人的能力,進而增加企業的作戰能力,尤其是對市場的反應能力,更好地洞察和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使企業能力可以和使用者需求之間相互適配。
實際上這次變革總共也就只花了一周時間,這一周中我與每個管理層進行溝通,確保改革的順利落成。在改革後,無論是產品線營運還是軟體開發,他們都要每天大量研究使用者需求和市場變化,讓使用者買到他最想要的東西,而不是提出一些和使用者需求不符的說法。
傳統車企新能源反攻
記者:上一次見面你說到了四季度要實作盈利的目標,如今達成得怎樣?
鄧承浩:我們11月已經實作了盈利,明年盈利的目標不變,我們有機會成為國企新能源品牌裏面第一個實作盈利的。
深藍汽車只有4000多人,營業收入如果達成1000億的話,人均產值有多高?這實際上是因為深藍共享了長安汽車的大制造平台,固定資產投入接近於零,當然我們和長安汽車也有市場化的代工費用結算,我們的投入主要集中在智慧化和電動化領域。
而且長安汽車制造體系的賦能不只是減少固定資產投資,比如產能爬坡、品質和品質管理,新勢力需要花幾年時間做過一遍才能理解,而我們不存在這個問題。有成套的體系可以借鑒、有成套的資源可以復用,這不是我們獨有的優勢,傳統大型汽車集團比起新勢力都有這個優勢。包括渠道、海外市場、海外工廠,我們都可以共享長安的資源和能力,在長安的能力上孵化創新。
實際上,這一輪市場更值得關註的,也是這些大汽車集團下的新能源品牌,怎麽去跟造車新勢力去競爭。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