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 | 【大江大河2】劇照
1
問 :
馮叔,我是一個苦逼的打工人。經常看您以及其他幾位企業家的書和文章。看得多了,總覺得以自己現在的人生階段和境界,學不來你們說的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你們的很多看法往往是超越了物質的,而我還在為衣食住行奔波。所以有些疑惑,想聽聽您的看法。
馮 叔 :
其實在好幾年前,我們公司的一名年輕員工,就問過我類似的問題。
我當時就想,為什麽總是有人認為「是你擺脫了財務壓力,所以才能說得風輕雲淡,把成功的理由說得跟心靈雞湯一樣」,卻不願意相信, 事實是一些人因為想清楚了若幹道理,並以此為做事情的依據,把每一個環節都做好,甚至還因此得到別人的幫助和意想不到的機會,然後才有錢的。
舉個例子,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們有一段時間在海南創業。某一天公司附近開了一家新餐館,之後去吃飯的時候,我發現店裏有一個人幹活特別勤快,招呼客人也非常熱情。
我就問餐館的一個人,「那位是你們公司什麽人?這麽玩命地幹活,不光玩命幹活,幹活時怎麽還這麽高興?」
對方回答說,「就是個流浪的。」
我感覺很新奇,之後就把這人叫到一邊聊天,我說,「他們說你是個流浪的,我看你不像。」
他告訴我,「我呢,看到改革開放了,就想旅遊。但是我沒錢,那怎麽辦呢?我就一邊走一邊給人幹活。每到一個地方,我都找餐館,只要人家管我一口飯吃,晚上給我一個地方睡覺,我就好好幹。不問報酬,不計較苦臟。就這樣,我已經走了十幾個省了。」
我覺得這人挺有意思,留了個聯系方式。又過了些年,他自己也開了一家非常好的餐飲店,做得很成功。
我覺得他的成功帶有某種必然性。為什麽?他不計較,幹活多少無所謂,臟、累也無所謂,對他來說,重要的是他剛好來到海南了,這裏有一家新開張的餐館,給了他活幹。他就把這個活幹好。要是在飯店幹活的時候,他就計較幹完活自己得拿多少錢、一天得洗刷多少個盤子、送幾回菜就能管吃管住了,他肯定不可能走遍十幾個省。
其實我們都知道人生就是這樣,如果做事斤斤計較,一筆一筆地非要去算清楚,這樣的只會是目光短淺、不能成大事的人。 有的人總是計算結果,結果是非非常多。有的人不計較眼前的利益,往往能收獲更大的成功。
特別有意思,大家認為做得不錯的一些人,在生命中總有一點跟人不一樣。 這點不一樣,集中起來就是處理利害、得失的方式不太一樣。 因為處理得不一樣,才得到了機會,得到了朋友的幫助,得到了感動,最後慢慢地有了成就。
就像我以前講的,人一生要經歷無數的比較。二十多歲的時候比機會、比平台、比家庭背景、比起點,四五十歲的時候比規模,六七十歲比自在,八十歲以後比子孫。都在比。但每個階段的參照系不一樣。所以,對年輕人來說,現在最重要的是比起點、比機會。 機會怎麽來呢?不是爭來的,很多時候,你讓別人感覺跟你在一起很開心,別人就會不斷給你機會。
有一個很成功的商人,曾經是一個球場的球童。他撿球撿得很好,服務也很好,還不要小費。滿場人都要小費,都是爭,他就不要。由於他不要小費,就引起了一個客人的好奇。這個客人是個大老板,就問他,「你為什麽不要小費?」
他說,「這點小費並不能改變我什麽,我覺得無所謂。但是我服務好了,大家都開心。」
「這點小費並不能改變我什麽」,老板從這句話裏知道這個家夥野心挺大,想改變命運。並且人也聰明,老板就幫他,最後他就成功了。
這些故事其實都說明,在二十多歲,哪怕身無分文的時候,就要把這些道理搞明白,然後把事情處理好。 也許二十多歲你這樣處理的時候,不一定會說;但到五十、六十歲,經過體驗、反省,並因為這樣的處理不斷獲益的時候,你才會說,其實是因為做對了這些事所以獲得成功;而不是因為成功才總結出那些道理。
2
問 :
可是,別人憑什麽幫我,憑什麽把機會給我?人家想開心,有的是辦法。如果想獲得「貴人」的幫助,什麽最重要?
馮叔 :
最重要的,當然是價值觀。
最近經常聽到一些朋友聊企業的長久發展。大家發現,活過二十年以上的民營企業,大多數都有一個共性: 基因是健康的 。比如,按時交稅、不行賄、不亂投資、不參與黑社會,等等,而這個基因往往在創業初期就有了,即使有的企業在當時都沒有意識到。
時間久了,企業做大了,大家會發現這些企業家,人都特別好,為人謙和、善良。這些都是基因影響,也是企業家的價值觀。
這個價值觀總體來講非常簡單,無非是老人家常說的「待人誠實,對人好一點、多做好事,忍辱負重,不要逆勢而為。」
人家願意幫你,不是因為你厲害,你有多牛,而是因為相信你。也不是相信你的今天,而是相信你這個人是有價值的,在未來能夠做出正確的事,幫到更多的人。
如果你居心不良、欺騙別人,遲早會被人識破,別人就不會幫你。
李嘉誠總是講「建立自我,追求無我」。「建立自我」是讓別人看到你的強大,「追求無我」是讓別人與你相處時覺得舒服,而不是你的強大。所以一個人待人謙和,別人很喜歡他,就願意幫他,他的生意自然越做越大。
這個道理,對做企業的人適用,對於打工人而言,也一樣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