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月2日電(記者許東遠)橫跨2024至2025年,歷時三天,2024賽季中國桌球俱樂部超級聯賽總決賽近日在上海體育館舉行。賽場內,樊振東、許昕、王楚欽、孫穎莎、王曼昱等名將一展身手,為觀眾們奉上一場銀球「饕餮盛宴」;賽場外,文體旅商加速融合,從賽事「流量」到經濟「留量」,上海正透過體育賽事平台為城市高品質發展註入新動能。
1月1日,黃石基地·華新隊選手林詩棟(左)在單打比賽中回球。他2比3不敵山東魏橋·向尚運動隊選手王楚欽。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乒乓情緣」源遠流長
20世紀初,上海已經出現桌球隊。國際桌總終身名譽主席徐寅生在【上海桌球運動紀事錄(1949-2024)】一書中提到,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桌球隊有100多人成為世界冠軍,其中許多運動員來自上海。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與上海這座城市的歷史、地理、經濟發展,以及傳統文化等因素息息相關。
2005年4月30日,第48屆世界桌球錦標賽在上海體育館拉開帷幕,共有147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名運動員、教練員、官員參加,總體規模創新高。此次乒超總決賽是自2005年世桌賽後,上海時隔近20年再度迎來高級別職業桌球賽事。當年的冠軍王勵勤對過往記憶猶新,笑言:「久違了,上海體育館!」
2005年5月6日,王勵勤慶祝勝利。當日,中國選手王勵勤在上海舉行的第48屆世桌賽男子單打決賽中,以4比2戰勝隊友馬琳。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乒乓冠軍的搖籃
上海培養了大量優秀桌球運動員,他們多年來在國際賽場上為國爭光。2010年9月17日,上海體育大學中國桌球學院成立,徐寅生任名譽院長,現任院長是出生於上海的名將兼名帥施之皓。
2018年開館的國際桌總博物館和中國桌球博物館,則是第一個引入中國的國際級體育類專業博物館,是國際體育組織所屬博物館中第一個在異地建設發展的計畫。作為館長的施之皓表示:「中國乒乓的‘武功秘籍’就是奮力拼搏、永不放棄的精神。這不僅僅是一種運動精神,也是一種人生態度,更是一種文化傳承。‘乒博館’作為傳承乒乓文化、發揚國球精神的重要場所,在普及運動知識、傳承中華體育文化方面正發揮著重要作用。」
2021年4月10日,施之皓(前右)和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何樂進(前左)在開球後合影。當日是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的紀念日,上海紀念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系列活動在國際桌球總會博物館和中國桌球博物館舉行。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此外,上海的社會力量成為培養桌球人才的重要陣地,名將許昕就來自上海曹燕華乒乓培訓學校。早在1999年,曹燕華就和上海市寶山區教育局合辦桌球培訓學校,依托楊泰實驗學校為培訓學校提供學習、訓練一體化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形成小學、初中、高中「一條龍」式優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體系。這些學生運動員們在重大賽事上屢獲佳績。
除了專業賽事,上海的民間桌球活動也豐富多彩。各類賽事和群眾活動層出不窮,從青少年到老年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桌球活動。上海市桌球協會秘書長李備表示:「每年由上海市乒協主辦、承辦的桌球比賽超過20項,參賽人數達數萬人次。2024年還舉辦了首屆帕金森桌球錦標賽。」
賽事燃動經濟
根據官方統計,此次乒超總決賽吸引了約5.5萬名球迷齊聚上海。上海徐家匯體育公園內,提著行李箱奔赴觀分組的外省市觀眾絡繹不絕。據統計,總決賽的購票觀眾80%來自上海以外地區,長三角球迷居多,30歲以下的年輕觀眾占比超過六成。
觀眾的裝扮也各具特色。從卡通大頭貼到人形玩偶,從充滿新年氛圍感的加油手幅到主題鮮明的球員文化衫,大家用不同方式為運動員加油助威,營造了火熱的氛圍,讓各支球隊在上海體育館的「主場感」滿滿。
上海久事體育賽事營運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明介紹:「考慮到年輕觀眾多,賽前我們專門設計了賽事周邊小公仔和小掛件。此外,徽章、冰箱貼等各類衍生品的銷售都很火熱,官方紀念品銷售額近百萬元。」
連周邊商場也搭起了桌球桌。上海體育館所處的徐家匯商圈從餐飲到零售,杜林活呼應這股跨年乒乓熱潮,實打實把客流轉化成銷售業績。飛洲國際廣場商業營運總經理唐祁表示,賽事期間商場客流量增長了一倍,餐飲消費增長32%,零售業消費則有20%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