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菜肴中加點檸檬汁、番茄醬、芝麻醬等來增添風味,多數人都可以接受,但如果說加點螞蟻呢?有人可能就要「yue」了吧......
但你還別說,有些螞蟻真能吃,不僅營養豐富,還能為菜品帶來別具一格的風味,就比如很多社交平台上熱議的酸螞蟻火鍋。這是來自雲南的一種吃法,吃過的都說很獨特!
圖源:某社交平台
這篇文章我們就了解一下這種奇奇怪怪的食材,到底有什麽特別之處。
什麽!螞蟻也能吃?
在絕大多數人的認知中,螞蟻並不屬於餐盤裏的一部份,它們頂多就是到餐桌上覓食,然後搬點東西悄悄溜走。要說螞蟻能吃,真的是顛覆認知。
實際上,有些螞蟻是可以吃的,而且具有多種風味。一群聖地亞哥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在美國化學學會會議上,報告了一項研究成果,他們測評了 4 種能吃的螞蟻(奇卡塔納螞蟻、普通黑蟻、多刺螞蟻和織布蟻),發現 不同的螞蟻有著不同的口味,比如酸味、堅果味、甜味和焦糖味,吃起來比想象的要更加美味。
全世界範圍內的螞蟻種類根據可查數據達到 15000 多種,在中國目前的統計中有據可查的約有 2000 種。而這些被考證的螞蟻中能夠用於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研究的種類大概有 10 多種,包括擬黑多刺蟻(黑螞蟻)、雙齒多刺蟻、黃猄蟻、黃蟻、日本木工蟻(大黑蟻)、北方蟻、橫紋猛蟻、巨頭切葉蟻、紅尾猛蟻、雙隆骨鋪道蟻等。
其中被研究最多的當屬黑螞蟻,知名的雲南酸螞蟻火鍋中則是黃猄蟻。
黑螞蟻主要產於廣西、雲南、大小興安嶺原始森林一帶 ,呈黑色,工蟻體長約 6 公釐,在尾部有 2 條清晰的白色橫紋,有刺鼻的酸味,並伴有清香味。目前很多研究文獻都表明擬黑多刺蟻不僅具有食用價值,也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菜肴中也有出現,比如安徽阜陽一高校餐廳曾推出過一道黑暗料理——螞蟻蒸蛋。
圖源:某社交平台
黃猄蟻也叫紅樹蟻,是雲南人口中的酸螞蟻 ,喜歡在闊葉喬木樹上築巢,一群黃猄蟻可有好幾個巢,多達數萬只,數量十分可觀,外觀呈銹紅色或橙紅色,因其腹下有個透明的儲酸小黃球,因此得名「酸螞蟻」。
酸螞蟻吃起來口感酸辣,經過處理後可用作純天然的調味料與增味劑。比如雲南的酸螞蟻火鍋,將酸螞蟻完美地結合在火鍋中變成酸湯火鍋,口感酸辣適口,風味獨特。
除此之外,用螞蟻做的菜肴還有很多,比如黑螞蟻銀耳湯、螞蟻燉豆腐、涼拌酸螞蟻、酸螞蟻炒雞蛋、油炸酸螞蟻、素炒螞蟻蛋(螞蟻蛋是黃猄蟻蟻巢內除成體螞蟻之外的幾乎所有個體,包括了黃猄蟻的卵、幼蟲以及蛹,其中以蟻幼蟲為主)等。
多種營養成分遠超禽肉類!
不止口味獨特,它的很多營養成分都遠超我們常吃的畜禽肉類。關於螞蟻的營養方面,目前大多文獻數據中都是自然曬幹後的數據。不過,我們平時買到的螞蟻食材幾乎也都是經過了自然曬幹後的螞蟻。
1
蛋白質含量遠超畜禽肉
多數研究顯示,處理後螞蟻的蛋白質含量為 42%~67%。有文獻將擬黑多刺蟻、赤蟻(二者都是自然曬幹,水分含量分別為 8.6%、7.3%)與我們常吃的肉類蛋白質含量進行了比較。
結果發現, 處理後的螞蟻蛋白質含量遠超我們平時吃的肉類,幾乎是牛羊肉的 3 倍以上,更是雞蛋的近 5 倍。 並且,螞蟻蛋白質含有多種胺基酸,必需胺基酸種類齊全,人體對其吸收利用率也較好。如果能同時搭配谷類、蛋類、奶類等一起食用,能起到蛋白質互補的作用,吸收利用效果會更好。
來源:作者制圖
2
鋅含量驚人
有數據顯示,螞蟻體內含有硒、錳、鋅、鐵、鈣、銅等 31 種礦物質,其中鋅和鈣含量較高,特別是鋅。
螞蟻鋅含量一般為 12~19.8 毫克/100 克,雲南黃螞蟻的鋅含量約為 20 毫克/100 克,擬黑多刺蟻高達 23~28.5 毫克/100 克。 這含量比我們常吃的富鋅食物大豆、動物肝臟等都要高很多,是它們的近 6 倍。
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常被譽為「生命之花」和「智力之源」。飲食中攝入充足的鋅,有助於維持身體免疫和男性正常生育能力、促進傷口愈合、預防呼吸道感染、保護皮膚健康,並且鋅廣泛分布於大腦,對大腦的結構和功能有促進作用,嚴重鋅缺乏會引起小腦功能異常並損害行為和情緒反應。
3
膽固醇含量超低
現在不少人體檢時被告知「血脂異常」,這讓大家飲食上變得「節制」,甚至不敢吃肉,生怕膽固醇超標。但螞蟻的膽固醇含量可不高,可以接受的朋友或授權以嘗試一下。
有研究檢測了不同產地不同螞蟻的膽固醇含量,將 4 種擬黑多刺蟻和 3 種紅螞蟻經幹燥後進行檢測,結果發現 擬黑多刺蟻的膽固醇含量為 1.7~2.4 毫克/100 克,紅螞蟻為 3.8~5.3 毫克/100 克 ,這可比我們常吃的豬牛羊等要低太多了,幾乎只有它們的 1/50~1/30。
所以,如果有機會,你會鼓起勇氣品嘗下螞蟻嗎?
小提示:
別自己抓螞蟻吃,小心「中毒」。有少數螞蟻品種如火蟻、黑臭蟻、舉尾蟻因含臭蟻素和高量蟻酸(50% 以上),食後會引起惡心、嘔吐、腹瀉、腹痛、視力模糊、皮膚過敏等中毒反應。即便是可食用的螞蟻,也需要嚴格按照食品和藥品工藝加工後,才能放心吃。
轉載自: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