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好人才會遇到的困惑,所以我得給個好辦法,能統一解決類似問題。
為什麽說是好人才會遇到呢?
因為涉及到錢,人人都會敏感一些,而樂於付出的人,才能生發出進退兩難的想法。
替別人付錢吧,人家覺得我炫富秀一臉,或者沒啥分寸感怎麽辦?
不替別人付錢吧,人家覺得我屁事不懂平時白照顧我了怎麽辦?
如果是一特自私特摳門的貨,斷不會有這類疑惑,因為丫挺的琢磨的是「怎麽想轍叫對面給我付錢才顯得自然呢」……
因此
越是懂事的人,遇到錢就越不會辦事,甚至一部份樂意付出的人,最後把自個糾結社恐了,原因也就在於此。
畢竟社交場合是少不了錢參與的,分寸拿捏不穩,幹脆爺不社交了還不行麽。
所以之前也有人問過我類似問題,諸如:
我請客戶吃飯,正好看見旁邊桌坐的是好朋友也請客戶吃飯,我要不要代結賬?
我請一群生意夥伴去KTV應酬,上徹碩兒正好看見同行某前輩,他就在我隔壁包間張羅人喝酒,我要不要代結賬?
這些場景跟話題場景一樣,都是不結顯得我摳搜,結賬吧又擔心人家覺得我埋汰他窮呢。
進退兩難。
這類案例的統一解決公式乃是一個字:
「以正合,以奇勝」。
在【孫子兵法】裏這個「正」是規律,規矩,常理的意思。
「奇」則是變化,變招,異數的意思。
所以泛用在所有兩軍對壘的關系裏,這句話可以解釋為:
在按照規矩辦的前提下,根據臨場情勢的不同出變招,達到贏得戰爭或者贏得人心的目的。
就這個案例而言,規矩是什麽?
是:
買早點就該個各付各的錢。
那麽,這個常理就不能違背,違背了對面反而覺得你不知深淺,交淺錢深,尷尬的一批。
而變數是什麽?
變數必然是早點之外,但又和早點有關的事情。
這種事情很多,我隨便舉一個。
前輩買早點,我正好遇上。
早點錢還是他自己結賬,這是常規。
而我排隊在他前邊的話,肯定是我先買到早點先走,那麽我走了以後並不上樓上班。
而是去隔壁便利商店買兩杯豆漿出來,站在便利商店門口等前輩買完,我喊住她一塊走,說我為了不妨礙大夥排隊,站後邊等您呢,正好看見便利商店豆漿剛熱好,給您帶了一杯。他家豆漿都說特濃特好喝,我也沒喝過,咱一塊品品。
柔,很柔,而且也沒越俎代庖的把早點買單,前輩但凡心智健全,只會誇你懂事。
我排隊排他後邊的話,前輩先買了早點結賬,我更不合適結賬時一個箭步竄過去說這雞蛋灌餅我買單!
跟傻小子似的。
而是前輩走歸走,你站在隊尾看見他時候,就下單個外賣,兩杯豆漿送到樓上。
等你上樓,拎著豆漿去找前輩,說剛看您就買個雞蛋灌餅走了,我尋思他家灌餅一直齁鹹,我每次都得就著豆漿喝,順手給您也整了一杯,您品品。
這都是在遵守客觀規律的前提下,以細致入微的人文關懷變招,來表達對前輩感激的方式。
這輩豆漿帶來的心意加分,一定比你幫他結賬的加分更高。
這就是正合奇的融合,也就是守規矩而不拘泥於規矩,不代替別人做決定而變通的用新的決定來增值的手段。
當然,大凡是個事,規律只有一個,但情勢卻有無數,所以變招也有無數,咱就不全面討論了,都說了得整理一本書。
比方說你看見前輩時還有別的同事在場怎麽辦?
前輩的早點套餐比你的寒酸怎麽辦?
你買完豆漿站便利商店門口等前輩時,來同事問你買兩杯豆漿秋風瑟瑟中等哪個小情郎呢怎麽辦?
每一種變數,都得有相應的拆招,才算這句兵法悟透。
同理
你出去應酬,隔壁包廂有別的大佬在應酬,直接給他結賬也是不合適的。
即便他沒想法,他宴請的朋友也許會猜測這大佬的人品,實力,以及一貫的做事風格。
除非你對大佬的調性非常了解,才能自作主張的給他買單,叫大佬有個小弟遍神州的宗師氣象。
如果舉棋不定,又想請大佬,又怕大佬臉上無光,最好的辦法是給大佬包廂點一瓶好酒,或者是點該飯店的招牌硬菜送過去。
這裏邊,「正」就是大佬的朋友理應大佬請。
這規矩不能破。
「奇」就是你用其它方式表達心意,這心意也未必是花錢,如果你真是大佬孫子輩的小弟,去敬酒一圈也許比給大佬朋友點酒效果更好。
因為只有成年的孫子才會給爺爺花錢。
而未成年的孫子只需要給爺爺磕頭,才更顯謙卑,這是在大佬面前顯得自己幼小可憐又無助。
花錢反而把自己給擡起來了,不好。
把自己姿態擺的跟敬酒時的杯口一樣低,才能贏得大佬好感。
這也是正與奇的結合。
而奇中,也有無方變化。
比如什麽情況下應該先送酒水,你人後過去。
什麽情況下應該人先到,酒後到。
什麽情況下酒到人不到。
見了大佬朋友該跟大佬如何寒暄,和他朋友如何寒暄,朋友裏有你用得上的該不該要個聯系方式,什麽情況下不該要,什麽情況下人家給你微信都不能加。
這都是奇中之奇,必須以當時情勢判別自己行為和話術,其實挺難的。
畢竟內個場合大夥都喝的北都不認識了,能有這麽清晰思路的,都是妖怪。
發現沒有,所有這些需要精密處理的場合,大都是談到錢的場合。
所以別管再怎麽大方的人,跟人處事談到錢,都得多動動心思。
因為在錢的問題上,有時候大方也是錯。
而中國人的社交關系比較奇妙。
談到錢都敏感,掏錢不掏錢,都有可能犯錯。
而如果把錢轉化為別的東西去付出,則必然是對的不會犯錯。
這裏邊最典型的就是化錢為力,或者化錢為時。
這屬於把「奇」裏邊的要素,給做了性質轉化,相當於社交煉金術範疇。
比方說這案例。
我排隊買早點,一看前輩在我前邊呢,我給他出錢不合適,那麽我就招呼前輩一聲。
我說X哥,您也在這呢,您吃什麽告訴我,您先上樓吧大冷天的別倆人一塊挨凍,我一起帶上去得嘞!
不談錢,就不傷和氣。
而你替他支付了時間,敬意完美表達,且絕對不落人埋汰。
至於他給不給你轉早點錢,你收不收,因勢而定。
甚至還能因為這小事,更能看懂他的品格。
這就是化錢為時為力,也是把「奇」的性質轉化的妙處,是保平爭勝的策略。
當然,有一說一,這策略不泛用,只能因勢利導,但不能任何場合都強來。
總而言之
兵法不是打仗才能用的東西,它的本質是一種哲學思辨,能夠變通,則能化劍勢為語勢為人勢為情勢,使用在很多場合裏。
且奇效昭彰。
如果你因為處理不好一些事情,本來想付出,卻好心辦壞事,導致自己不被理解了,社恐了,那麽不妨試試沿著我這思路,去總結你自個的方法論。
多多少少會有點效果。
各位好人如果能得到點小啟發,咱這塊磚就算沒白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