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高品質發展調研行|大足石刻:科技破解文保難題,數位賦能文旅升級

2024-09-30心靈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王姍姍
「影響大足石刻長久保存最大的隱患就是水害,我們采用了疏堵結合的方式進行綜合性治理。」談起文物科學保護,大足石刻研究院研究館員趙崗滔滔不絕。他告訴記者,當前,大足石刻已基本形成了包含價值闡釋、災害治理、保護修復、數位化資訊留存、監測預警於一體的全方位保護格局,「用科學技術助力文化遺產整體性、系統性保護。」
9月27日,記者跟隨2024年「高品質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走進大足石刻,沈浸式感受科技與石窟藝術「共舞」的奇幻之旅。
科技破解文保難題
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也是9至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後一座豐碑。現存的75處石刻造像群、5萬余尊石刻造像,大多開鑿於山嶺之間、崖壁之上,恢宏大氣。但由於西南長期高溫、高濕的氣候以及風化的影響,大足石刻出現石質胎體病害、石砌體局部傾斜、表面汙染等數種病害。
2008年,國家文物局正式啟動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工程,並將工程定為全國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耗時8年成功修復造像,開創了中國大型貼金彩繪不可移動石質文物保護修復的先河。(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王姍姍 攝)
2015年,針對石刻滲水難題,當地文保部門啟動了大佛灣水害治理綜合工程,將局部治水傳統經驗和現代科技手段結合,探索形成疏堵結合的治水方案。
「面前的這尊世界最大石雕半身臥佛像,便是治水工程的一部份,已於2018年完工。」趙崗解釋道,堵水即用帷幕灌漿的形式,將積水隔絕在臥佛背部,而疏水則是在臥佛兩端打通豎井,以此達到豎向泄水、地表排水的目的。
記者向臥佛以南看到,開鑿於南宋的千手觀音莊嚴肅穆,這是中國最大的集雕刻、貼金、彩繪於一體的摩崖石刻千手觀音造像,和其他石刻一樣,在氣候等自然條件影響下,也曾「疾病纏身」,例如造像上的金箔開裂、剝落,彩繪的部份粉化。
2008年,國家文物局正式啟動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工程,並將工程定為全國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在地質學、歷史學、建築學、電腦專業等學科專業人才合作攻關下,耗時8年才得以成功修復。因病害極其復雜,且國內外無成功案例借鑒,該工程不僅是搶救性的文物保護工程,更是重要的保護科研計畫,開創了中國大型貼金彩繪不可移動石質文物保護修復的先河。
記者在現場看到,石刻周圍安裝了紅外熱成像、微環境等監測裝置,實作了前端及時準確監測相關病害,後端系統即時呈現相關數據、動態監測。這便是大足石刻構建起的全面而精細的監測體系的一部份。該監測體系具備大數據分析和智慧預警等功能,用科技力量解決文保難題,實作大足石刻的保存和永續發展。
數位賦能文旅升級
「這是遊戲【黑神話:悟空】的取景地,吸引了不少遊客尤其是年輕人前來打卡參觀,大足石刻也火出了圈。」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數位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隆淩生向記者團介紹道,近年來,為助力大足石刻這一古老的藝術瑰寶煥發出新的活力,大足石刻上線了「雲遊·大足石刻」元宇宙景區,實作文物從線下文旅資源向線上文化資源的轉化,「讓數位技術賦能文旅升級。」
為推動數位賦能文旅升級,大足石刻打造數位球幕影院。圖為8k球幕電影【大足石刻】畫面。(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王姍姍 攝)
「雲遊·大足石刻」元宇宙景區深度復原實景,套用全場景視覺呈現和即時光線追蹤等技術,實作遊客在雲端參與多種即時參觀互動。記者進入該元宇宙景區網頁埠發現,系統不僅有專業解說,還具備季節更換功能,只需動動手指就可以體驗景區從陽光明媚的春天到銀裝素裹到深冬的不同景觀。
在集旅遊綜合服務與數位展映於一體的大足石刻數位展示中心,記者深度調研了球幕影院(8K)和4K影院兩個數位影院。今年,該數位影院入選「全國智慧旅遊沈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名單。
球幕影院(8K)占地面積約1300平方米,其中播放的【大足石刻】電影,首次將杜比全景聲與8K高分辨率球幕相結合,創造出包圍感、臨場感、環繞感更好的球幕空間,整個聲音效果配合360度全景畫面,各種環境聲包含在周圍,觀眾好像實地走入洞窟一般。
「很震撼,像是在一個立體的文化時空裏,近距離感受大足石刻藝術之美。」一位剛觀看完影片的遊客向記者講述了體驗感受。
為進一步助力文旅融合,大足將石刻元素融入玉器產品之中,推動打造石刻玉雕加工生產基地和大足高新區石刻文創園,以文創為載體,創新解讀大足石刻獨有的美學價值。
大足高新區石刻文創園發揮高技能人才的引領示範作用,建設大師工作室26套,集聚文化產業人才2.4萬人,促進傳統工藝與現代審美的結合,創作獨具匠心的藝術品。2024上半年,園區實作規上工業產值0.9億元,同比增長119.5%;規上工業利潤總額0.27億元,工業增加值率保持在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