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咨訪關系的形成雖然是咨詢師和來訪者雙方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在維持和覺察這段關系的工作中咨詢師作為這個情境中的「專家」應當比來訪者更加主動積極。
在咨詢中,尤其是在和新手咨詢師工作的過程中,感受到來自咨詢師的焦慮和壓力是可能發生的。在面對這樣的情境時,來訪者會感受到不自在,憤怒,困惑,或者自責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麽,但這都是來訪者真實的情感體驗,作為來訪者能夠在咨詢中察覺自己的情感體驗,已經是很不錯的成就。
當我們對咨詢師個人的穩定性開始產生懷疑,例如ta是不是將自己的「癥狀」或沒有充分處理的議題帶入了咨詢室(我們常說的咨詢師的「反移情」),ta是不是接得住我們對ta的質疑和憤怒的時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在操作層面上我會鼓勵產生這樣的困惑的來訪者直接和咨詢師探討這個問題。
如果咨詢師能夠真誠、坦率地回應,並且理解來訪者的感受,讓來訪者有一種松了口氣的感覺(相信你在咨詢中的情緒感受和身體感受,它們有的時候比你的理智更先一步告訴你你在此時此地最真實的狀態),那麽我將ta視為可以繼續工作的咨詢師。因為也許他的能力和在咨詢中整體的穩定性還有欠缺的地方,會將自己在遇到咨詢中的困境時產生的不自信,焦慮傳遞給來訪者,但ta面對困境以及來訪者的質疑抱著坦然面對,理解接納的態度,與來訪者進行真實、流動的溝通,那麽這段這段咨詢關系總體上是能夠向好的方向發展的,並且這個情景本身就是一個對處理人際關系中的沖突的良好示範。
但如果咨詢師在面對來訪者的質疑的時候呈現回避、否認甚至指責的態度,那麽可能是這位咨詢師將自己的需要過多地帶入了咨詢關系中,當面對質疑時他的回應並不是為了了解來訪者質疑背後的真實需要,推動咨詢行程,而是為了維護自己的自戀。
咨詢師的反移情是幾乎不可避免的,我們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主觀體驗和成長經歷在理解這個世界。因此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咨詢師可不可以將自己的反移情帶入咨詢中,而是咨詢師對自己的反移情是否有覺察,而這樣的覺察能力需要咨詢師透過不斷地自我反思,案例研討,督導等方式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