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ti和te的真正區別在哪裏?

2021-03-31心靈

我看覺得對ti存在一種普遍的誤解,就是ti是主觀及脫離實際的。ti的思考是需要原材料的,所以你才能在ti主身上觀察到對知識和資訊如饑似渴的吸收,而這些材料大部份是te。

ti的野心在於將所有的知識統一起來,建立一個一致性的體系。對於已經建構好的並已經被證明的部份,沒必要自己來,直接吸收就好。

然而大量同類知識之間會存在沖突,而異類知識之間的串聯壓根可能不存在。對於這些知識,如果要建立體系,那麽同類知識之間必須要做出取舍或者合並,異類知識之間則需要創造連線,如何讓連線起來的知識自洽,就是ti的主要體現。

其實大部份時間來講,我沒有必要展示自己的ti,不涉及到跨越性或者理論空白的地方,完全可以用現成的te解釋。而ti的部份,我個人感覺存在感太強的ti可能反而不是ti主導,因為ti主導秉持的原則一般是「對於一個問題如果說不清楚,那麽我寧可選擇不說。」

對ti主本身來說,我覺得並沒有太強的表達欲,因為ti的建立是非常緩慢和長期的過程,之前必定經歷了說不出來,說不清楚,然後才到能夠自由表達,這和ti的完成度有關。

ti的全貌並不浮現與表意識,而是沈在潛意識裏。所以往往只能在「接縫」的地方才能瞥見ti的影子。ti的運作方式,我只能大概描述一下——類似於當問題出現時,會自動浮現相關的知識和資訊,然後在表意識裏不停的梳理,有一些被撇去,有一些則進行重構,最終產生的東西會被融合進ti變成ti的一部份。所以ti是處在不斷更新的過程中的,只要思考沒有停止,那麽ti就會不停更新下去。

對於ti主來講,雖然ti的結論有種不可違背性,但ti本身並不是一個停止的體系,而是流動與更替的。雖然ti容易產生閉門造車的問題,但這是一個認知問題,而非功能問題。對於成熟的認知來說,一定會明白「事實」或者說「現實」高於一切體系。現實不會屈就任何人,而人需要面對現實。所以ti發展到後期一定會有實踐的需要,未經實踐或者沒有現象證明之前,ti的創造物只能叫做想象。

思維首先是一個功能,有了態度之後才分為內外傾,思維是概念與觀念的串聯,這方面來說ti和te並沒有區別,區別性在於註意力的最終流向。ti的註意力最終向內,因為知識或現實最終會被用來建築內部世界,te則沒有這種需求,te的註意力會停留在外部世界,最終的目的則是建構或者說是預測。

所以對於te這個功能,表現最突出的地方我覺得是工程與科學。工程需要基於現象來解決實際問題,科學的研究方法則是嚴格的控制條件以實作現象的重復性。

te比起ti來說更加沒有變通的空間,因為它與現實是緊密連線的。所以比起ti來說,te更具有嚴謹性,為了嚴謹te需要做減法,而為了全面ti則需要做加法。ti犧牲了專用性而強調泛用性,te則剛好相反。

當然,te也有其問題:

根據外傾型態度的性質,這種人格的影響和行為越是遠離他們放射線範圍的核心,就越是令人產生好感而且有益。他們最好的方面位於他們影響範圍的邊緣。我們越是深入他們自己的權力領域,就越能感受到他們那種令人反感的專橫。一種相當不同的生命在這一邊緣搏動著,在這裏,程式的真理可能被視為其余部份的有價值的附屬物。但是,我們越是接近該程式運作的權利核心,我們就越是發現生命從所有不執行該程式指令的東西中枯竭了。通常,那些關系最為密切的近親不得不品嘗這種外傾程式所造成的最令人討厭的結果,因為他們最早感受到其冷酷無情的危害。但是,受害最深的畢竟還是主體本人——這給我們揭示出了這種型別心理的另外一面。

te比ti更不具有變通性,所以會顯得專斷,(這大概也是te霸道總裁刻板印象的由來_(:3 ⌒゙)_)而te比起ti來講,在面對「人」這個要素的時候,可能更容易否定人的「特異性」而將人符號化或者物化。

ti由於本身關註內在世界,所以對人的態度也會更註重其內部世界,從內而外的觀察一個人就會感嘆人的多樣性。

而如果僅僅把人放在客觀世界中作為一個因素,則會抹殺其特異性,只強調人「可以幹什麽」。忽略其意願,或者模式化的套路人心以達到其控制的目的,這是te容易發生的問題。

比如我之前寫過一篇ti創人是什麽樣的,為了回答效果我特意添加了一些挑釁語句,但如果把挑釁語句刪除,應該可以看出來ti在嘗試對對方的主體進行解釋。根據態度以及表達方式的不同,這段話其實也可以用於安撫情緒。

而如果是te在同樣場景下,表達很可能是:

「你生氣也沒用,解決不了問題。」

從ti角度看te,並不是劇裏的油膩霸總,反而更像科研人員或技術專家,他們可能固執和專橫,但更主要的是一種思維方式和嚴謹態度。

我最近正好和一個te主合作解決了一個問題。也算近距離體驗了te的運作與思維方式。

te是線性思維,逐一排除問題點影響,最後解決問題。te不會輕易假設東西好還是不好,而是在沒有親自驗證前一律當做沒問題來看待。而且我發現「te的符合大部份人觀念」也不是人雲亦雲,而是在確認現實的過程中,如果得到多數人證實,他就預設為「事實」,否則他就必須自己親眼見過才算。

所以te解決問題的思路基本是,我要達成什麽,我有什麽,有問題沒關系,我一樣一樣試,一樣一樣排除,如果最後這件事做不成,那就是做不成。我有充分的證據說明為什麽做不成,那是客觀條件的問題。

我這邊的話可能是網狀思維,現象1是什麽,現象2是什麽,影響因素各是什麽,可能反映了什麽問題。因為這只是現象和問題的推導,這個推論對於te來說沒有意義,因為無法證實,te主也只問了一句,這些東西能修嗎,得知不能修之後,他就放棄考慮這些因素,而只考慮如何用現有條件達成目標。

但其實我的意思是放棄現有條件,用其他的方法,因為裏面不穩定因素太多了。我寧可選擇更穩定的條件,而重新做一些測試。te主則不同意,根據他的行事方式,我估計換一種方法,他又要重新一樣一樣確認,所以他不願意,而是寧可選取現有已經排除了一部份問題的系統。

最後他硬是靠著分析,手動調整了裝置的偏差,用壞的東西把事情辦成了,我還是挺佩服的。如果他搞不成,估計還得按我的方案來,可能節約了時間,但也可能同樣行不通。就這件事來講,我感覺並不能區分優劣,還是要看實際情況發展吧。

總之,te在領域內部廣泛、全面而又細致的積累讓人嘆服。作為ti主來講我沒有這種耐心和熱情。我想因為這種積累加上嚴謹的態度,榮格才會將te稱為積極的和建構性的。

最後,我看到網上很多人都把te嘴毒描述為對他人價值的貶低。我覺得這就有點離譜了,思維這個功能並不熱衷評價,ti如此,te也是如此。榮格對te的評價相當正面——

它(Te)從不絕對地貶低什麽或破壞什麽,而總是用一種新的價值來代替已經毀壞的價值。